作品原文
神醫療疾,妙在一針;至人救世(1),括於一字。道豈遠乎哉,術豈多乎哉?即今紫巘仇公梓行《百忍箴》是已。此箴為四明高士許奎所撰,曾刻成化間(2),自後日遠日亡。誰復懸之座隅,置之家塾?賴仇公特地拈出,將人間用壯用妄,好挺好鬥者(3),痛切喚醒一番。語不期多,期於及時,此之謂也。
頃者朝野之間,堅白鳴(4),玄黃戰(5),不報不休,不快不止,得無未之忍乎?夫以刃剸心(6),忍難矣。刃。兌金也(7);心,離 火也(8)。以火載金,忍更難矣。然而古訓曰:“有忍乃濟”;又曰:“小不忍則亂大謀。”是非聖人之言,而《易》之言也。《易卦》有“漸”、有“巽”,有“濡”、有“解”,有“謙”,有“艮”(9),皆忍之象也,亦忍之義也。天地以能覆能載為忍,山藪以藏疾藏瑕為忍,江海以納為忍,龍以潛為忍,鯤鵬以六月息為忍,鷙鳥以斂翼為忍,猛獸以狙伏為忍,佛家以定為忍,道家以柔為忍,儒家以三戒九思為忍(11)。如仲尼之微服(12),顏子之不校(13),忍之上也。子輿氏以橫逆付之妄人(14),又甚而比之禽獸,似猶有疆陽之意焉(15)。況人非聖賢,而敢不堅忍乎哉?
自來修煉堪輿(16),學問經濟,無不從逆局中來。順而隨之,為凡為庸;逆而閉之,為吉人,為異人,為在有力人。甚矣!箴之善言忍矣。今夫匹夫匹婦,攘臂披髮,哄於三家之村、五都之市,有逢衣先生(17),規行矩步,淳淳然以主敬主靜,執而前導之,不暇省為何語。適有田庚閭師(18),搖首東西向曰:“姑忍是,姑忍是。”則剛狠之氣漸緩,訶詈噪擊之聲亦漸細漸夷,往往且曳且挾而去。乃知儒者多言繁稱,不如單提忍之一字,則尤直接捷而痛快也。大抵小忍小益,大忍大益,暫忍暫益,久忍久益,半忍半益,全忍全益。閭里忍,無訟可挑;士大夫忍,無黨可擊;邊疆忍,無釁可開;宮府忍,無題可借。正如猛火聚而沃之千丈之寒冰,迅雷鳴而豁以萬里之碧漢。有事化為無事,不平化為太平。《百忍箴》者,真兩藏之大總持(19),五倫之大藥石也(20)。忍之,忍之,又重忍之。既鬼神且無奈我何,又何紛紛之虛舟飄瓦哉(21)?讀此,庶不負仇公救世之苦心矣。
作品注釋
(1)至人: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
(2)成化:明憲宗年號,指1465年—1487年。
(3)挺:不屈。此處指不甘服輸。
(4)堅白鳴:指關於堅白異同的論爭。“堅白”是戰國時名家學說的一個命題。名家公孫龍認為“堅”“白”是脫離白而獨立存在的實體,從而強調事物的差異而抹殺其同一性。惠施看到事物間存在著同性,然而又否定差別的客觀存在。
(5)玄黃戰:玄黃指天地。玄黃戰是關於宇宙形成的論爭。
(6)剸(tuán):割,截。
(7)兌金:兌,易卦名,與五行中“金”對應。
(8)離火:離,易卦名,與五行中“火”對應。
(9)漸、巽、濡、解、謙、艮: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名稱。
(10)鷙鳥:即鶻,猛禽。
(11)三戒九思:三戒,即戒色、戒斗、戒得。《論語·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九思,反覆思考。
(12)仲尼微服:微服,為隱蔽身分而改換平民服裝,使人無法辨識。《孟子·萬章》上:“孔子不悅於魯衛,遭宋桓司馬,將要而殺之,微服而過宋。”
(13)顏子不校:不校,不較量,不計較。《論語·泰伯》以“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較”,稱讚顏回。
(14)子輿氏:孟子,名軻,字子輿。
(15)疆陽:雄強外露。
(16)堪輿:古代稱堪為天道,輿為地道。後稱相地看風水者為堪輿家。此處指通曉天文地理。
(17)逢衣先生:逢衣,儒者所服的寬大衣服。逢衣先生指儒生。
(18)田庚閭師:田庚,主管農政官;閭師,掌國中四郊之長。
(19)兩藏:指佛道兩教經典。
(20)五倫:封建禮教稱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的五種關係為“五倫”,也稱“五常”。
(21)虛舟飄瓦:《淮南子·詮言》:“方船濟乎江,有虛舟從一方來,觸而復之,雖有忮心,必無怨色。”《莊子·達生》:“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喻並非有意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