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來源不可靠

百度百科:來源不可靠

歡迎來到百度百科。這份指南希望在最短的時間裡讓您了解如何編輯一個百度百科的詞條。

概述

百度百科是網友共同參與編輯的,而每個人的知識都是有限的,沒有人能保證百科所有內容的正確性。對於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在這種情況下,“可查證”就變成了確認一項內容是否客觀真實的可靠途徑。所以,百度百科只收錄“有據可查”的事實,要求為內容添加參考資料以供查證。詳見:百度百科:可查證的來源

在“內容可查證”的基礎上,可靠的參考資料來源能對其真實性提供更好的保障。所以,百度百科提倡選用“有可靠來源的參考資料”。

簡介

百度百科要求參考資料,是為了佐證內容的客觀真實。可靠的來源能提高真實性。所以,請您選用可靠來源的參考資料。

【建議】如何找到來源可靠的參考資料?

一般認為較為可靠的參考資料來源包括教科書、國家標準或公文、學術文獻、權威機構的出版物、官方網站、專業網站、有廣泛影響力的大眾媒體等。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官方網站只能作為非商業性質內容的參考資料(如企業領導班子、企業文化等);凡是涉及商業或宣傳的內容(如企業榮譽、成功案例等),僅使用官方網站作為參考資料還不夠可靠,還需要一定的旁證。

資料來源

不採用下列幾種”不可靠“的參考資料:

個人部落格、微博、論壇、網路百科等,因為其內容可以被較容易地被普通人更改,所以都不是可靠的內容來源。

淘寶、產品推薦等帶有售賣性質的站點,由於其盈利的傾向,內容往往不夠客觀,因此也不是可靠的內容來源。

特殊要求

百度百科 對以下類別詞條的 參考資料 來源有特殊要求:

醫療

參考資料來源僅限: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網站文章,各省衛生廳網站文章,醫學專業著作,期刊文章。

政治

參考資料來源僅限:新華網、人民網或政府官網作為參考資料。

“來源”包含幾個方面的含義:資料本身、資料的作者、資料的發布渠道,三者都會對來源的可靠性產生影響。

資料分類

第一手資料

在研究領域中,第一手資料指能夠直接證明事件狀態的材料。它通常指事件參與者或者事件觀察者根據親身經歷或研究寫出的資料。它可能是原始檔案、檔案、信函、日記、回憶錄、記者親歷事件的報導、專利、學術論文(非綜述),等等。第一手資料一般是原創的,其記載的內容不具有更早的來源。

一般來說第一手資料較難獲取,而且由於其來源的單一性,其記載或觀點往往具有片面性和時代性,一般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夠正確使用第一手資料。

由於第一手資料的真實性較難以驗證,百度百科一般不建議使用第一手資料。 第一手資料只有經過了正規出版機構出版,或被有廣泛影響力的大眾媒體報導後,才是百科認可的可靠來源,如正式出版的自傳、史料、回憶錄等。

第二手資料

第二手資料是對第一手資料的分析、摘要和重組,甄別和總結了一個或者多個第一手資料或者第二手資料,一般由學者創作並由學術出版機構出版。第二手資料是非原創的,不具有新的觀點。典型的第二手資料如文獻綜述、教科書、非獨家新聞、傳記等等。

第二手資料一般經過了仔細的品質審查,可以視作該專業領域中的共識,是可靠的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的大部分內容應該以第二手資料為參考資料

第三手資料

第三手資料是對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的分析、摘要和重組,一般不會像第二手資料那樣對所引用的所有第一手資料進行甄別,而是僅對其進行綜述。一般用於向讀者簡明地介紹某一知識體系的基本概念及背景資料。

典型的第三手資料是百科全書、詞典,百度百科、維基百科或其他類似的百科網站都是第三手資料。經過了正規出版機構出版的第三手資料如《中國大百科全書》是可靠的資料來源,但 未經驗證真實性的第三手資料如百度百科本身,或其他線上百科網站都不能作為百度百科的可靠來源

靈活使用

如上所述,百度百科的大部分內容應該是以第二手資料為參考資料。這是因為百科只收錄客觀事實。 “事實”指那些“實際存在、實際發生”的事情,比如“趙雲死於229年”是一個事實,“高速運動的物體會顯著地受到相對論效應的影響”也是一個事實。事實一般是某領域內的共識,而不是一個普通的個人能夠斷言的,不能因為某個個人的未受廣泛認可的研究而在百科中聲稱“相對論是錯的”。因此,百科中的事實都需要第二手資料作為可靠的來源,因為它們都已經經過了相對仔細的品質審查,可以認為是該領域中的共識。不應該用第一手資料作為“事實”的資料來源。

與事實相對, “觀點”指某人或某團體持有的看法,它可能是正確的或有明顯錯誤的,可能帶有感情色彩或立場偏向。例如,愛因斯坦認為,“上帝不會擲骰子”;孔子認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些都是觀點。“觀點”不應該直接寫入百度百科,因為它不是客觀的事實。

但是, “觀點”可以通過“引述+參考資料”的方法寫進百科。只要“某人有某觀點”是可查證的,就可以認為它是一個客觀事實。百度百科可以收錄像“愛因斯坦認為,上帝不會擲骰子”,或者“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演說中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因為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樣的內容,當然要有相應的參考資料。當引述某人的觀點時,最好的辦法是使用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資料作者

作者不明

找不到具體作者的資料,例如坊間傳言、小道訊息,均屬於不可靠來源。

相關領域

作者的知識領域需要與資料的知識領域相對應。如果作者是針對與自己的知識領域並無相關的其他領域的發表見解,一般認為該作者不是可靠的來源。例如,一個僅研究數學的學者針對醫療專業知識的見解是不可靠的。

專業程度

在作者自身的知識領域內,專家、學者、教師比業餘愛好者、學生是更加可靠的來源。

資料發布渠道

一般認為官方渠道發布的資料比第三方更加可靠。但這並不絕對。

所謂官方資料,一般指對資料所涉及的主題擁有所有權、管理權或信息發布職責,能對其正確性負責的組織或其下屬機構發布的關於該主題的資料。如任天堂公司官方網站上提供的任天堂出品的Wii U遊戲機的資料,即為官方資料;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鑑》也是官方資料。與之相對的,新華社發布的國家領導人簡歷不是官方資料,中國政府網發布的才是;蘇寧電器發布的其售賣的微軟Surface平板電腦的資料也不是官方資料,微軟官網發布的才是。

資料是否為官方發布,只是表明資料本身的立場,而不代表資料是否可靠。官方資料的可靠性取決於官方組織本身,例如微軟公司發布的官方資料的可靠性一般就高於一家較小的軟體公司。如果一家手機製造商的官方網站聲稱本公司生產的手機是世界上最好用的,這可能就不是客觀事實。這類情況在商業機構網站中常有發生。

官方(包括政府、公司、機構)資料用以表述官方的內容,若只是客觀及中立的資料性描述,不帶任何感情判斷、評價,而該官方資料是對有關內容最可靠及準確的陳述,則可被視為對其描述的內容的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常見的可靠的官方資料如產品的規格參數、公司地址、內部組織結構等。常見的不可靠的官方資料如對公司產品的評價、所獲榮譽等。

評估方法

許多資料都會有有意或無意的傾向性,使得資料內容變得不那么客觀。所以當您使用參考資料時,請不要滿足於單一的資料來源,而是尋找不同的來源並互相驗證。當來自獨立來源的資料彼此一致時,就可以大大提高其可信性。

但當不同的參考資料對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記載時,請客觀地分析、甄別並以中立的觀點將不同來源之間的爭議寫入百科。 切記不要加入您自己的觀點。當您撰寫自己的觀點時,這些內容就變成了百科不歡迎的不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以下幾個原則可以幫助您確定參考資料來源是否可靠:

•1. 多個獨立來源都一致認可的內容,一般是較為可靠的。

•2. 經過了較多的審查,需要很多步驟才能出版的文獻一般是較為可靠的。

•3. 明確說明信息來源的內容,一般是相對可靠的。

•4. 擁有較多讀者的內容一般比只在小範圍內流傳的內容更可靠。

•5. 在一個特定的領域內,該領域的專家/專業機構提供的內容比非本領域的專家/知名人士/專業機構提供的內容更可靠。

注意事項

當參考資料為以下幾種情況時,需要特別注意其來源是否可靠。

1. 明顯的令人驚訝的重要說法或發現,如果它並不廣為人知,或者從來沒有被有信譽的媒體廣泛報導過,那么它往往不夠可靠。“非同尋常的主張需要非同尋常的證據。”

例如,“食鹽能防輻射”這一說法在東日本大地震導致的福島核電站泄漏事件後突然出現,此前並不廣為人知,也從來沒有可靠媒體報導;如果有某家報紙刊出“獨家訊息”支持此觀點,這就是典型的不可靠來源。

例如,某英語專家指出“wi-fi”的讀音按照語法應該念“微費”,但此詞語為通信領域的專有名詞,此專家並非通信領域專家,此說法也與大眾的一般認識不符,因此並非可靠來源。再例如,某體育專業網站上發布的關於“古瓷鑑定”內容一般也不是可靠的資料來源。

2. 一位專家、公眾人物或專業媒體、機構,如果討論的問題不屬於其專業領域,而其在該領域的主張與該領域的共識或者大眾的認識不符,那么它往往不夠可靠。

最後

更詳細的參考資料及可靠性評估方法,猛戳這裡。

若您對以上結果有任何疑問,請到百度百科投訴中心尋求幫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