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著為教育部2011年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一般項目《百年清史纂修史及近現代中國民族特色史學理論研究》(11YJA770031)研究成果 。
正史為中華民族特色史學。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一脈相承、綿延不絕,正史實為貫穿中國古今歷史文化一重要主線,其功績至善至偉。百餘年來,歷史學家前赴後繼去篆修《清史》,肩負起保持中國傳統文化連續的責任。2002年,《清史》篆修工程正式啟動。此次重修《清史》,大陸學者、港澳台學者乃至國外學者共同參與,為《清史》的重修提供了強大的支持。《清史》的意義在於他保持了中國傳統史學的連續性,保持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連續性,為中國正史的完善和研究提供了更加翔實的歷史資料。本書還介紹了台灣《清史》評論和章節體、紀傳體、編年體、綜合體、紀事本末體《清史》研究。同版本的《清史》研究給本書帶來了多彩的閱讀體驗。
作者簡介
劉海峰,1965年9月23日生,河南省平輿縣人,達斡爾族。1997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7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曾在《史學月刊》《安徽史學》《齊魯學刊》等學術刊物發表《(清史稿)撰述人及關係考》等學術論文67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3篇,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複印中心全文轉載2篇。出版《穆彰阿與道光朝政治》等學術專著2部;擔任《駐馬店通史》第二主編;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1項;主持省內有關科研項目3項。獲“河南省新長征突擊手”等榮譽稱號。現為黃淮學院天中歷史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清史稿》纂修經過
第一節《清史稿》纂修之緣起
一、北洋民國政府與《清史》纂修
二、清史館之設立
第二節《清史稿》體裁體例之商定
一、《清史稿》體裁之爭論
二、《清史稿》體例、凡例之確定
第三節《清史稿》纂修之經過
一、第一階段(民國三年春至民國六年)
二、第二階段(民國六年至民國十五年)
三、第三階段(民國十五年至民國十六年)
第四節《清史稿》主要纂修人及其史稿貢獻
一、《清史稿》主要纂修人簡介
二、清史館之桐城派與旗人派
第五節《清史稿》之付印
一、《清史稿》之刊發
二、《清史稿》關內本與關外本之區別
第二章《清史稿》評論
第一節前人關於《清史稿》之評論
一、近代學者關於《清史稿》之評論
二、現代學者關於《清史稿》之評論
第二節《清史稿》之學術價值
一、內容翔實和編纂得體之處
二、《清史稿》史觀進步之處
第三節《清史稿》之學術失誤
一、政治立場問題
二、學術失誤
第三章台灣版《清史》編修經過
第一節南京國民政府與《清史》之重修
一、南京國民政府第一次重修《清史》
二、南京國民政府第二次重修《清史》
第二節台灣版《清史》編修之經過
一、台灣版《清史》編修之緣起
二、台灣版《清史》編修之經過
第三節台灣版《清史》與《清史稿》之主要區別
一、總目錄與卷數區別
二、本紀主要區別
三、諸志主要區別
四、諸表主要區別
五、列傳主要區別
第四節台灣版《清史》主要編修人及其《清史》貢獻
第五節台灣版《清史》立法院質詢案始末
一、立法院第一次質詢案
二、立法院第二次、第二次質詢案
三、立法院質詢案對台灣版《清史》的影響:
第六節台灣修訂《清史》之最後努力
一、台灣史學界與《清史稿校注》
二、台灣史學界與“定本清史”
第四章台灣版《清史》評論
第一節台灣版《清史》之學術價值
一、糾正《清史稿》諸多史觀錯誤
二、完善《清史稿》諸多義例
三、修正《清史稿》諸多體例
四、增補《清史稿》諸多內容
五、糾正《清史稿》諸多史實錯誤
第二節台灣版《清史》之學術失誤
一、史觀之失
二、史實錯誤
三、目錄之失
四、體例之失
五、相互矛盾
六、漏載重大史事
七、內容繁冗
八、贊論之失
九、錯字別字
十、脫衍字詞
十一、時間錯誤
十二、斷句錯誤
十三、缺少圖錄
第五章十九家《清史》綱目
第一節章節體《清史》
一、陳懷與《清史要略》
二、孟森與《清史講義》
三、稻葉君山(日本)與《清朝全史》
四、蕭一山與《清代通史》
五、鄭天挺與《清史》
六、戴逸與《簡明清史》
七、費正清(美國)與劍橋《清史》
八、王戎笙與《清代全史》
九、李治亭與《清史》
第二節紀傳體《清史》
十、劉承斡與《清國史》
第三節編年體《清史》
十一、戴逸、李文海與《清通鑑》
十二、章開沅與《清通鑑》
十三、李文海與《清史編年》
第四節紀事本末體《清史》
十四、黃鴻壽與《清史紀事本末》
十五、南炳文與《清史紀事本末》
第五節綜合體《清史》
十六、白壽彝與《中國通史·清史》
十七、朱誠如與《清朝通史》
第六節章回體《清史》
十八、蔡東藩與《清史通俗演義》
十九、黎東方與《細說清朝》
……
第六章國家《清史》纂修經過(上)
第七章國家《清史》纂修經過(下)
第八章國家《清史》芻議·
第九章近現代中國民族特色史學及其若干理論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撰寫《百年清史纂修史》,目的在於作為局外人、第三方通過“史學比較、纂修過程”研究,對《清史稿》、台灣版《清史》、十九部私家《清史》、國家《清史》的纂修經過作一相對翔實的記載和相對客觀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