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師大賦

百年師大賦是福建師範大學的郭丹為母校福建師大而寫的講述母校變遷、發展與精神的賦體文章。

簡介

百年師大賦
郭丹
歲維丁亥,序屬孟冬。福建師大,百禩獨雄。樹人貽範,三山實崇。取材落實,八閩從風。
憶昔年之創業,實發軔於帝師⑴。雖篳路而藍縷,允拓土以奠基。建黌宮於烏石,恆考德以稽疑。“化民成俗,其必由學;溫故知新,可以為師。”⑵揭本旨以示教,為興學之蓍龜。“自治性情,以治人之性情;自勵志節,而勵人以志節。”⑶此諄諄之告誡,歷千祀而永垂。既浚誠明之旨,乃興教化之基。振木鐸而甄陶廣,聞韶奏而英才滋。八閩名校,曜厥羽儀。
繼其後者,華南女院,肇基於倉前山;協和大學,嗣響於魁歧里。二校雖創於西人,亦為我而造多士。權宜而托其制,度勢而立其旨:博愛犧牲服務,養成健全人格,研究高深學術,以應社會需求。⑷ 此宗旨之煌煌,復性初而砥礪。西學為用,中學為體。中西貫通,信為觀止。當是時也,江右儒宗,南州君子,俊彥薈萃,川渟岳峙。人才秀出,聚簪珥於杏壇;學者雲從,聞弦歌於闕里。
喜迎解放,百業更新。巍巍吾校,欣獲新生。化雨是沐,春風是乘。繼往開來,師範學院於是乎興。多校並聚,⑸矗立長安山下,渺江水之長清。校依山之蔥蘢,山臨江而澄泓。長安山下,古風懋穆,佳氣氤氳。一磚一瓦,皆師生魂牽夢繞之物;綠樹垂蔭,系遊子寄託之精神。長安長安,長治久安;重教勤學,求實創新,孜孜以求,校風貞淳。春風絳帳,多識博聞。講論抒縱橫之議,弦歌鏘金石之音。鳳雛振翼,蘭畹滋青,皋比坐擁,服務基層。師範教育,數紀風雨,數紀滄桑,多少俊才爭馳騁,培育園丁千萬人。
跨入新世紀,乘形勢之利便,得省府之支持,擇址而建新校區。頭枕旗山,溪源江穿校而過;遙望鼓山,烏龍江門前游紆。立於國嶼山上⑹,望長天之如洗;木落魚藏,雲蒸霞蔚;浩月當空,欣清景之萬殊。曠野平疇,高樓拔地而起;閩水歡歌,書聲足於三餘。昔日江灘,今成弦歌之聖地;旗鼓對應⑺,猶聚洙泗之群儒。
風雲而際會,學校大發展。跨越前進,躋身於學科先進之列;狂飆突起,高標於全國師大之苑。文理工並進,多學科共顯。教學大獎,改革實踐著先鞭;百篇論文,⑻一花引來百花艷。重點學科,碩果結,奇葩綻;重點實驗室,勇探索,敢爭先。國家基地,激揚文字學士筆;一級學科,指點江山博士篇。志願援外,異域送教傳佳話;⑼閩台研究,《彙刊》珍藏美利堅。⑽漱典墳之芳潤,蔚文采之清妍。繼優良之傳統,鑄錦繡之華典。
壯哉師大!踔厲英雄之氣,聚集天地之才。歐亞院士,國家名師,閩江學者,海外精英,無不雍容揄揚長驅而紛來。博士碩士生力軍,百千萬工程眾妙賅。巍巍學府,英賢群聚,麟麟炳炳,鬱郁彬彬,不其盛哉!攬月九天,盡抒凌雲之志;探驪得珠,笑對四海之魁。天時地利人和,構建和諧發展,粲華夏之瓊瑰。師大學人,卓爾不群,如游燕昭之金台。
偉哉師大!地處海峽西岸,乃得江山之助,遂成鄒魯之鄉。人文淵藪,吸精髓於千年;文脈流徽,爛盛世之文章。回首百年歷程,為傳統之宏揚。匯經驗之積累,立校訓而明昌:“知明行篤,立誠致廣”。知行相須,相輔而臧。修辭立誠,身體力行,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以經緯乎陰陽。修身之要立,為學之道明,高瞻遠矚,勵精圖治,措規矩於圓方。為新世紀之發展,若臨河之有航。綜合性、有特色、開放型,高水平,趨赴乎一流大學,將聲遠而名彌彰。
贊曰:世紀回望,壯懷激烈;百年上庠,弦歌不絕。世紀放歌,豪情遄飛,團結拼搏,卓越是希。奮鬥不息,國之棟樑;百川納海,唯此永昌。
註:
⑴ 福建師範大學最早前身校是1907年由清朝末代帝師陳寶琛創辦於福州烏石山的福建優級師範學堂。
⑵ “化民”“溫故”兩句為《禮記·學記》和《論語·為政》成句。陳寶琛親撰此兩句,作為學堂的辦學“本旨”。原題是:“溫故知新可以為師,化民成俗其必由學。”
⑶ 陳寶琛在《開學告誡文》中說:“自治其性情,而後能治人之性情;自勵其志節,而後能勵人以志節。”
⑷ 華南女子學院的校訓為“受當施”,第二任校長提出“大學教育為中國服務”;《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組織大綱》第一條規定:“根據董事會章程所定之博愛、犧牲、服務精神,研究高深學術,養成高尚健全人格,以應社會需求為宗旨。”華南女子學院和協和大學均為福建師大的前身校。
⑸ 解放初,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福建協和大學、國立海疆學校師範科、福建法政專門學校、福建省研究院等校匯聚倉山區長安山,合併為福建師範學院。
⑹ 旗山校區西區,有一小山名曰國嶼山。
⑺ 與旗山遙對的福州名勝鼓山上有朱熹的讀書亭,故曰。
⑻ 指獲得國家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⑼ 師大於2003年開始率先派出漢語教學志願者赴菲律賓支教。
⑽ 師大閩台區域研究中心編撰的《台灣文獻彙刊》100冊被作為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的禮物送給耶魯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