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灰霉病

病原菌: 為害部位: 發病規律:

中文名:
百合灰霉病
所屬分類:
葉、花、果病害
病原菌:
除了BotrytiscinereaPers.之外,主要是Botrytiselliptica(Berk.)Cooke
為害部位:
主要危害葉片,也可侵染莖部和花。
為害時期:
6、7、8月份
症狀:
百合灰霉病是一種普遍發生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也可侵染莖部和花。受感染的百合葉片及花器官,經常會出現葉片焦枯、花苞畸形及後期花瓣萎蔫等症狀。
發病規律:
百合灰霉病的發生與氣候有密切關係。B.elliptica病原菌可在土壤及各種植體殘株上存活生長,在寄主被害部位或以菌核遺留在土壤中越冬。當春季溫度升高,越冬的菌絲體會在短時間內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借空氣、雨水及田間的農事操作來接觸百合葉片或花瓣,發芽後菌絲體芽管可直接穿透角質層侵入百合寄主細胞或經由傷口及氣孔侵入,來完成初侵染;發病後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另外,百合灰霉病也可以借帶菌種球進行傳播,受到生理性傷害的部位也容易發生灰霉病。 百合灰霉病病菌菌絲生長的適溫為15℃至25℃,而以20℃為最佳,空氣相對濕度在90%以上有利於病害的流行。 當條件適合時,百合灰霉病的孢子形成、釋放和萌發整個過程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可完成;連續陰雨天和霧天,百合葉片有水分時,便可以導致該病的暴發和流行。例如,我國雲南省是切花百合生產的主要地區,每年的6、7、8月份正是灰霉病的多發季節,也是化學藥劑防治的關鍵時期。
傳播途徑:
借空氣、雨水及田間的農事操作
治理措施:
採用設施避雨栽培;注意栽培密度,加強通風,可有效降低灰霉病的發病率。 栽培耐病品種;提倡田間灌水,採用滴灌的方式,降低相對濕度;適當增施鈣肥、鉀肥,增強抗病力。 發現病葉及時摘除,集中銷毀。 種植前對種球進行消毒:由於種球可能帶菌,所以百合種球栽培前最好使用藥劑消毒。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每7至10天交替葉面噴施卉友(medallion)、百菌清、嘧菌環胺等藥劑,進行防治。 (註:卉友為觸殺保護型殺菌劑,作用方式是通過抑制葡萄糖磷醯化有關的轉移,來抑制病原菌菌絲體的生長,最終導致病菌死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