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堅體吸蟲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蟲體短中等大小,紅褐色,體長7.7--9.1,體寬2.2—3.2。頭領發達0.15--0.20×0.30--0.40,具頭棘25枚,成交錯的兩行排列,在背部不間斷。口緣列具中央棘。背棘11枚,0.075--0.078 ×0.024—0.027;側棘各3枚,0.075—0.082×0.024—0.030。 角棘每側4枚,成組分布,0.060—0.099×0.030—0.039。皮棘較小,尖端向後,均勻地分布於全體。口吸盤弱,腹 吸盤在赤道線之前,0.70—0.80×0.7—0.9,距體前端2.4—3.2,肌肉發達,具一層薄角質,和纖維質的膜,具環肌和縱肌,縱肌成束,具外表的肌肉。無前咽,咽肌質0.20—0.40×0.20—0.30,具薄角質層;食道長而彎曲,長1.10--1.80,向後形成擴張,具柱形上皮,在後面區域形似絨毛狀突起;腸支光滑,伸至體末端。睪丸在腹吸盤後,縱列;前睪呈舟形,光滑0.90—1.3×1.6—2.4,距體前端4.0—5.1。後睪有鈍齒狀緣,1.1—1.3×1.0—1.8,距體前端5.9—6.4,有一個蟲體前睪幾乎萎縮,後睪大1.5×1.9。陰莖囊在腹吸盤前0.60—0.90×0.15—0.30。儲精囊0.5--0.6×0.15—0.30,由兩部分構成。前列腺部明顯0.2—0.6×0.05—0.20,具棒狀細胞;陰莖長,0.5—0.6×0.2--0.40,無棘。 雌雄生殖孔分開。距體前端2.0—2.8。卵巢稍分葉,在睪前不對稱,偏在右側,0.40—0.55×0.4—0.7,距體前端3.8--4.5;子宮盤曲於睪前和腹吸盤之間,經腹吸盤左側,達陰莖囊前的雌性生殖孔。卵黃腺從食道中部水平沿體側伸至後睪前緣。兩側濾泡在食道區域匯合。卵黃橫管在睪丸前形成卵黃囊。排泄囊“丫”形,在後睪前部水平,中央乾分叉,具纖毛上皮。

生活習性

宿主 牛背鷺Bubulcus ibis coromandus肝臟、膽管,白鷺Egretta garzetta。
生活史
1.卵:卵黃色,充滿卵黃,卵圓形至半球形,具小蓋。當產出時無胚胎,66—132×56—100微米。把蟲卵培養在27℃下經11天和35℃下經8天孵出。卵保持在40℃時不孵化。雖然溫度增高可加速發育的速度,但超出最適條件它們就不能生存。卵保持在自來水中發育最快,保持在生理鹽水中的孵化期最長。其它培養液曾用1%葡萄糖液與蒸餾水。黑暗不影響孵化。孵出出現在早晨的時候。
2.毛蚴:毛蚴是趨光的,能保持5—6小時活力。它們周期性的以體前端附著和身體繞圈。大小0.138—0.146×0.058—0.074。具18塊纖毛板,分為四排,覆蓋蟲體。第一、二排分為背板2塊,腹板2塊和側板2塊。第三排背板1塊,腹板1塊和側板2塊。第四排2塊側板。 纖毛板的大小:第一排每塊板平均為6× 4,第二排平均為12×8,第三排平均為20 × 15,第四排平均為15 × 10。在前端伸出的乳突上具一結節。原始的腸管中含粗糙的顆粒,並伸到第二排纖毛板水平。一對具明顯核的穿刺腺位於腸的兩側,穿刺腺開口在能伸出的結節的基部。一對側乳突從第一排和第二板纖毛板之間伸出。從這些乳突周期性滲出小滴來。眼點由一對新月狀結構組成,位於神經組織之前,神經組織包括一些鬆散的聚生細胞。有兩類折光體充滿體內,一種較大但較少,另一種較小但較多。
一個胚球由約50個具核的胚細胞組成,位於體後1/3,大小0.030—0.050。排泄系統包括一對位置不對稱的焰細胞,右側一個偏前方和腹面,左側一個稍偏後方與背面。焰細胞開口於盤曲的排泄管。排泄孔在第三、四排纖毛板之間的側面。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及台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