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陶刻紋豆

白陶刻紋豆

白陶刻紋豆,新石器時代晚期陶器。現藏故宮博物院。

【名稱】 白陶刻紋豆
【類別】 陶瓷
【出現年代】 新石器時代晚期
【文物現狀】 現藏故宮博物院
白陶刻紋豆,商,高12.5cm,口徑22.7cm,足徑15.2cm。
豆淺腹,口沿較寬。口以下漸內收,下承以喇叭形高足。通體雕刻紋飾。口下雕刻凸弦紋,腹部雕刻仿青銅器上的雲雷紋,高足中部雕刻錢紋,上下分別雕刻變形回紋和饕餮(tāo tiè 音濤帖)紋作輔助紋飾。修坯精細,形體線條剛勁有力。
白陶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出現。至商代,由於燒成溫度提高,原料的淘洗亦較精細,致使白陶質地更加潔白細膩。商代早期白陶器形以鬹(guī 音歸)、盉(hé 音禾)、爵為主,紋飾有人字形紋、拍印的繩紋和附加堆紋等。商代中期,器物增加了豆、罐、缽等,其裝飾除少數繩紋外,以素麵磨光為多。商代後期是白陶燒制的鼎盛期,在黃河流域的商代晚期遺址與墓葬中均發現不少白陶,其中以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白陶最具特點,器物有觶(zhì 音智)、壺、尊、卣(yǒu 音有)等酒器和鼎、豆、盤、簋(guǐ 音軌)等食器。紋飾常見有雲雷紋、漩渦紋、饕餮(tāo tiè 音濤帖 )紋、蟬紋、曲折紋、夔(kuí音奎)紋等。特別是將細膩的雕刻作為白陶的主要裝飾技法,顯示了商代後期白陶的高度發展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豆是用來盛放醃菜、肉醬等食物的器皿。在青銅器里,青銅豆還是一種禮器。
白陶刻紋豆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