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出版集團,現代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5月1日)
叢書名: 白話精華二十四史
平裝: 25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10604027
條形碼: 9787510604027
尺寸: 21.2 x 15.6 x 1.4 cm
重量: 299 g
作者簡介
作者:(宋代)歐陽修 譯者:邵育欣 編者:劉後濱 叢書主編:張傳璽
內容簡介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記》,是唐代設館修史以後唯一的私修正史。為區別於薛居正等人的官修五代史,稱為《新五代史》,又稱為“歐史”。
撰者歐陽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歐陽修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他在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他的一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而史學成就尤為突出,除了參加修定《新唐書》外,《新五代史》是他的私修史著。
《新五代史》記載的時間斷限自後梁開平元年(907)朱溫稱帝至後周世宗顯德七年(960)北宋建立,前後總計五十四年的歷史。全書共七十四卷,分為六大部分。其中,《本紀》十二卷,《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十卷,《十國年譜》一卷,《四夷附錄》三卷。
五代是一個分裂割據的時代,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王朝,中原之外又相繼或同時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等十幾個割據政權。歐陽修曾就此發慨嘆道:“嗚呼!五代之亂極矣,傳所謂‘天地閉,賢人隱’之時歟!當此之時,臣弒其君,子弒其父,而縉紳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充然無復廉恥之色者皆是也。”(歐陽修《新五代史》卷三四《一行傳敘》)
正是基於對五代歷史的這種認識,歐陽修在已有薛居正等人的官修《五代史》之後,又編寫出一部不同體例和寫法的《新五代史》。在編撰體例方面,《新五代史》改變了《舊五代史》分朝代各書、一朝一史的體例,打破了朝代的界限,把五朝的本紀、列傳綜合在一起,依時間先後編排;《舊五代史》不分類編排列傳,《新五代史》則把列傳分為各朝《家人傳》、《死節傳》、《死事傳》、《一行傳》、《雜臣傳》等。此外,歐陽修雖然重視典章制度,但他認為五代是禮崩樂壞的時代,無禮樂制度可言,所以《新五代史》中除了《司天考》、《職方考》以外,其他的典章制度一概未載。在寫法上,歐陽修仿《春秋》筆法,用不同的字句表現微言大義,希望通過所作《五代史記》,達到孔子的“《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的目的。
從史料的角度來說,《新五代史》的史料價值要比《舊五代史》略遜一籌,這是由於歐陽修在刪繁就簡時,將不少資料也一同削去,特別是他對“志”部分的刪削。此外,他採用《春秋》筆法,也使得個人的好惡影響了史實的記述。不過,《新五代史》較《舊五代史》後出,引用了實錄以外的筆記、小說等多種材料,在刪削的同時也新增了一些史料,其中新增史料最多的是《十國世家》。對於少數民族的記述,也有新的增加。此外,歐陽修對所採用的史料進行了細緻地考辨,訂正了《舊五代史》和其他史籍的不少錯誤。所以,在史料方面,《新五代史》和《舊五代史》是可以互為補充的。從文筆角度來說,歐陽修是文學大家、古文運動的領導人和集大成者,所以《新五代史》文筆簡潔,敘事生動,時人就認為它的筆力與《史記》不相上下。
海報:
書籤:
目錄
卷一 梁本紀第一
太祖朱溫上
卷二 梁本紀第二
太祖下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末帝朱有貞
卷四 唐本紀第四
莊宗李存勖上
卷五 唐本紀第五
莊宗李存勖下
卷六 唐本紀第六
明宗李嗣源
卷七 唐本紀第七
愍帝李從厚
廢帝李從珂
卷八 晉本紀第八
高祖石敬瑭
卷九 晉本紀第九
出帝石重貴
卷十 漢本紀第十
高祖劉知遠
隱帝劉承祜
卷十一 周本紀第十一
太祖郭威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世宗柴榮
恭帝柴宗訓
卷十三 列傳第
梁家人傳
太祖母文惠皇后王氏
太祖元貞皇后張氏
昭儀陳氏
昭容李氏
末帝德妃張氏
次妃郭氏
太祖兄全昱
子友諒
友能
友悔
兄存
子友寧
友倫
太祖子友裕
友文
友珪
友孜
卷十四 列傳第二
唐太祖家人傳
太祖劉太妃
貞簡皇后曹氏
莊宗敬皇后劉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