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寺[浙江寧波]

白衣寺[浙江寧波]
白衣寺[浙江寧波]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衣寺位於寧波海曙區孝聞街,現為撲克彩印廠庫房,白衣寺原為淨土居報仁院,五代後唐長興元年(930年)建。

基本信息

浙江寧波白衣寺

白衣寺位於寧波海曙區孝聞街北首,原為淨土居報仁院,現為撲克彩印廠庫房。舊址在府治地,即中山公園一帶。
白衣寺始建於五代後唐長興元年(930年),宋代建隆間(960——963),是節度使錢億的廨宇。宋治平元年(1064年),賜白衣廣仁額。北宋建炎年間,白衣寺毀於金人兵火。重建後,明洪武三年,再度倒塌。幾經興廢,現存大殿系清光緒十八年(l892年)重建。民國時重修,大殿為重檐歇山頂,通面闊五開間,進深三間,木樑架保存較完整。

廣東中山白衣寺

中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衣寺,又名白衣庵、觀音廟、紫竹禪林。位於中山市石岐區天門村庵前山(原名金山),始建於明代崇禎十三年(1640年)。
據《香山縣誌》記載:香山,佛、道二教當盛於宋乾中,縣令範文林崇建寺觀,時劉中行且有舍宅寺之事。其後庵寺重建,惟信徒居少數,於社會無甚影響。又載:白衣庵在縣北西林庵後山之巔,崇禎(1628-1644)間建,國朝嘉慶癸酉(1813年)重修,紆逕以上高出林隈煙村山郭洵堪騁目。國朝楊繆西泠游白衣寺詩:"古樹盤岡路,高台出赤霄;鳥飛平野出,雲起亂山椒;霽色融朝雪,鐘聲落暮潮;乍登孤興發,相與惜陵苕。"
白衣古寺採用二進三間,並設有偏殿的建築布局。建築為硬山式頂,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架構,牆上飾有灰雕,均保存明清時代建築特色。
從崇禎年間至清末,經清代嘉慶、宣統年間多次重修,白衣古寺規模不斷擴大。曾設有"白衣古寺"石牌坊、"禪關"石牌坊、山門、西村庵、十王殿、大院、正殿(紫竹禪林)、祖堂、祈園等建築。
1990年白衣古寺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