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白蛋白在肝臟內製造,肝功能受損嚴重時白蛋白減少,降低程度與肝炎的嚴重程度相平行。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濃度降低。球蛋白是機體免疫器官製造的,當體記憶體在病毒等抗原時,球蛋白產生增加。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產生減少,而同時球蛋白產生增加,造成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比值倒置。A/G比值為1-2.5/1。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偏低的原因
(1)肝臟疾病。肝硬變和急性肝壞死時明顯降低;傳染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損傷時輕度或中度降低。
(2)腎臟疾病。腎病綜合徵明顯降低;急性和慢性腎炎輕度或中度降低。
(3)自身免疫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乾燥綜合徵等可能降低。
(4)M蛋白血症。多發性骨髓瘤有明顯降低。
臨床意義
正常人很少出現白球比偏低,血液中的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不應低於1.5:1,如果低於這個值,常見於肝硬化,肝功能不全,腎病(蛋白尿)等會造成白蛋白偏低的疾病患者。
白蛋白降低會影響免疫力,影響人體對藥物的代謝能力,還會造成腹水,胸腔積液,雙下肢眼瞼水腫等。如果不低於1.5:1,應該檢查肝功能和尿常規,如有疾病儘早醫治才好。
蛋白偏高
血清總蛋白和清蛋白增高常見於急性失水、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減低常見於肝臟疾病、營養不良、蛋白丟失過多及消耗增加;血清總蛋白和球蛋白增高常見於慢性肝臟疾病、M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與慢性感染;血清球蛋白降低見於生理性減少、免疫功能抑制或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等;A/G倒置見於嚴重肝功能損傷及M蛋白血症的。
白蛋白
白蛋白是屬於球蛋白的一種蛋白質。在人體內它最重要的作用是維持膠體滲透壓。在奶和蛋里也有白蛋白。
白蛋白(又稱清蛋白,albumin,Alb)是由肝實質細胞合成,在血漿中的半壽期約為15-19天,是血漿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質,占血漿總蛋白的40%-60%。其合成率雖然受食物中蛋白質含量的影響,但主要受血漿中水平調節,在肝細胞中沒有儲存,在所有細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關於白蛋白在腎小球中的濾過情況,一般認為在正常情況下其量甚微,約為血漿中白蛋白的0.04%,按此計算每天從腎小球濾過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即可達3.6g,為終尿中蛋白質排出量的30-40倍,可見濾過液中多數白蛋白是可被腎小管重新吸收的。有實驗證實白蛋白在近曲小管中吸收,在小管細胞中被溶酶體中的水解酶降解為小分子片段而進入血循環。白蛋白可以在不同組織中被細胞內吞而攝取,其胺基酸可被用為組織修補。
又稱清蛋白。溶於水且遇熱凝固的一種球形單純蛋白。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廣,幾乎存在於所有動植物中。如卵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乳白蛋白、肌白蛋白、麥白蛋白、豆白蛋白等都屬於此類。常用作培養基成分。也可用於人造香腸、湯品和燉品中作粘接劑。
白蛋白的分子結構已於1975年闡明,為含585個胺基酸殘基的單鏈多肽,分子量為66458,分子中含17個二硫鍵,不含有糖的組分。在體液pH7.4的環境中,白蛋白為負離子,每分子可以帶有200個以上負電荷。它是血漿中很主要的載體,許多水溶性差的物質可以通過與白蛋白的結合而被運輸。這些物質包括膽紅素、長鏈脂肪酸(每分子可以結合4-6個分子)、膽汁酸鹽、前列腺素、類固醇激素、金屬離子(如Cu2+、Ni2+、Ca2+)藥物(如阿司匹林、青黴素等)。
球蛋白
球蛋白能被50%飽和度硫酸銨溶液沉澱的單純蛋白質。不溶於純水,易溶於稀鹽水,加熱即沉澱或凝固。存在於所有動植物細胞和體液中。最熟知的球蛋白是人血清球蛋白,可經電泳法分成α1-、α2-、β1-、β2-和γ-球蛋白,有免疫性。此外還有乳球蛋白、肌球蛋白等。植物種籽中的蛋白質多屬此類。球蛋白一般不溶於水,但加少量鹽、酸或鹼後可以溶解。
作為嗜酸性白細胞增多抑制劑、免疫調整劑、自身免疫疾病治療劑、抗炎劑、抗過敏劑的有用的活化免疫球蛋白。涉及把天然型免疫球蛋白原來不具有的新的藥理活性賦與免疫球蛋白的方法、及由該方法得到的活化免疫球蛋白、及將該活化免疫球蛋白作為有效成分的醫藥組合物。本發明活化免疫球蛋白具有與先有免疫抑制劑不同的免疫調整作用,也作為慢性關節風濕病、全身性紅斑狼疹、多發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疾病和各種免疫不全症等免疫系統異常疾病的治療劑。
肝功能檢驗項目
肝功能檢查是通過各種生化試驗方法檢測與肝臟功能代謝有關的各項指標、以反映肝臟功能基本狀況。由於肝臟功能多樣,所以肝功能檢查方法很多。具體做哪項檢查,應結合病史和症狀選擇一組或其中幾項檢查,有助於肝功能的診斷及評價。
由於肝臟功能多樣,所以肝功能檢查方法很多。與肝功能有關蛋白質檢查有血清總蛋白、白蛋白與球蛋白之比、血清濁度和絮狀試驗及甲胎蛋白檢查等;與肝病有關的血清酶類有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鹼性磷酸酶及乳酸脫氫酶等;與生物轉化及排泄有關的試驗有磺溴酞鈉滯留試驗等;與膽色素代謝有關的試驗,如膽紅素定量及尿三膽試驗等。通過化驗血液來對這些檢查項目做出準確的檢測。
肝功檢查基本項目
肝功能檢查
(1)反映肝實質損害的指標
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標,1%的肝細胞發生壞死時,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AST持續升高,數值超過ALT往往提示肝實質損害嚴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標誌。
(2)反映膽紅素代謝及膽汁淤積的指標
主要包括總膽紅素(TBil)、直間接膽紅素、尿膽紅素、尿膽原、血膽汁酸(TBA)、γ—谷氨醯轉肽酶(γ—GT)及鹼性磷酸酶(ALP)等。肝細胞變性壞死,膽紅素代謝障礙或者肝內膽汁淤積時,可以出現上述指標升高。溶血性黃疸時,可以出現間接膽紅素升高。
(3)反映肝臟合成功能的指標
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膽鹼脂酶及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動度等,長期白蛋白、膽鹼脂酶降低,凝血酶原活動度下降,補充維生素K不能糾正時,說明正常肝細胞逐漸減少,肝細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臟儲備功能減退,預後不良。
(4)反映肝纖維化的指標
主要包括Ⅲ型前膠原(PⅢP)、Ⅳ型膠原透明質酸(HA)、層連蛋白(LN)等,這些指標可以協助診斷肝纖維化和早期肝硬化。
(5)肝臟凝血功能的檢測指標
肝臟能合成Ⅲ及因子a鏈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在維持正常凝血機能中起重要作用。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合成均減少,臨床可出現牙齦、鼻黏膜出血,皮膚淤斑,嚴重者可出
肝功能檢查
現消化道出血。一般,最早出現、減少最多的因子Ⅶ,其次是因子Ⅱ和Ⅹ,最後出現,減少最少的是因子Ⅴ。
A、凝血酶原時間(PT)
正常值為11~15秒,較正常對照延長3秒以上有意義。急性肝炎及輕型慢性肝炎PT正常,嚴重肝細胞壞死及肝硬化病人PT明顯延長。PT是反映肝細胞損害程度及判斷預後較敏感的指標。
B、凝血酶原活動度(PTA)
正常值為80%~100%.其臨床意義同PT
C、肝促凝血活酶試驗(HPT)
是測定肝臟儲備功能的方法之一,能敏感而可靠地反映肝損害所造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Ⅹ合成障礙。臨床檢測表明,急性肝炎、慢性活動型肝炎、肝硬化和亞急性重型肝炎病人在病程的各個階段,其HPT降低。病情越重,HPT越低。當肝病發展到肝細胞功能衰竭時,其HPT均顯著下降,一般多低於0.5.若HPT逐漸依次恢復,則預後良好。
肝功能檢查最新項目
近期有關部門新增五項肝功能檢查最新項目,具體如下:
1、甘膽酸(CG):當肝細胞受損或膽汁淤滯時,血液中CG含量就明顯增高,反映肝細胞的損害比目前臨床上常用的ALT等更敏感,能早期發現輕度肝損害,對區別慢性肝炎病 情嚴重程度有幫助。
2、鐵蛋白(SF):在肝內合成並儲存,肝細胞炎症反應可使SF合成增加,肝細胞變性壞死可使SF釋入血中,SF上升程度與肝細胞受損輕重呈平行關係,但在嚴重低蛋白血症、缺鐵性貧血可明顯降低。
3、前白蛋白(PA):對早期發現重症肝炎及慢性肝損害有一定意義。病癒重值愈低。
4、轉鐵蛋白(TF):是肝臟合成的一種糖蛋白,主要功能是運轉鐵。急性肝炎時TF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則可低。其他多種感染時TF降低,而缺鐵性貧血和妊娠末期TF升高。
5、膽汁酸(TBA):是肝排泄的主要有機陰離子,其代謝情況主要受肝臟控制,當肝功能損害時,其升高往往比膽紅素早而明顯。因此能更敏感地反映肝損害。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1.鼻炎、咽炎、盆腔炎可能會引起球蛋白增高,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2.球蛋白偏高也有可能是慢性肝炎引起的,若病程較長,則說明病情較重,病變活動頻繁,從而球蛋白的值就會越來越高。球蛋白的值長期居高不下,說明肝臟受到了受到了嚴重的損害,若不及時治療,有可能會使肝炎惡化,並有可能發展為肝癌。
白蛋白球蛋白偏高的危害
1.鼻炎、咽炎、盆腔炎可能會引起球蛋白增高,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2.球蛋白偏高也有可能是慢性肝炎引起的,若病程較長,則說明病情較重,病變活動頻繁,從而球蛋白的值就會越來越高。球蛋白的值長期居高不下,說明肝臟受到了受到了嚴重的損害,若不及時治療,有可能會使肝炎惡化,並有可能發展為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