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白蓮鎮位於縣境南部,總面積227.1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白蓮村距縣城35.3公里,距明溪縣城34公里,省道嶺文線縱貫鎮內。1993年5月,設立白蓮鄉居委會。1995年10月,撤鄉建鎮。2003年白蓮鎮居委會撤銷。2005年,全鎮轄11個村委會、96個村民小組,有4181戶16556。
行政區劃
[郵編]353305 [代碼]350428103:~201白蓮村 ~202大王村 ~203天許村 ~204古樓村 ~205大里村 ~206小王村 ~207三溪村 ~208御嶺村 ~209墈厚村 ~210銅嶺村 ~211村頭村 ~400龍棲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歷史沿革
1958年建紅光公社,1961年析建白蓮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改鎮。1997年,面積243平方千米,人口1.6萬。
自然資源
全鎮有耕地2.21萬畝,其中水田2.10萬畝;林業用地19.16萬畝,其中有林地18.56萬畝,森林覆蓋率80.2 %,林木蓄積量90.31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409.78萬株。白蓮、大王、大里、三溪、古樓、天許等村油茶林面積均在500畝以上。果園1.35萬畝,其中柑桔1.14萬畝,為全縣之最。礦藏資源主要有煤、鐵、金、石灰石、矽石、螢石、方解石和鎢錫銅鉍共生礦等,其中方解石儲量達2952萬噸、石灰石儲量達9747萬噸。仙人堂山海拔1359米,巍峨險峻,風光秀麗。峰頂寺廟仙人堂廟左邊有一曲池,水清如鏡,池邊竹根盤結,時常雲氣繚繞,猶如仙鏡。廟前一株茶樹,茶葉品質極佳。鎮內人文景觀較多,新石器時代,這裡已有人類活動,現存遺址11處。鎮內已發現的文物遺址有瘌痢山、仙人堂、五馬山和羅窠等四處,其中瘌痢山遺址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基礎設施
1991年後,鎮內相繼新建成財政所、采育場、地稅所、林業站、文化中心、蓮花賓館、派出所、營業所、菸草站、農貿市場、水利站等公共建築,總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全鎮有白蓮、小王等村進行舊村改造和新村建設。有小王、三溪、大王等村建新村部。2000年建鎮自來水廠,日供水1100噸,可供5600多人口飲用。2002年,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實現城鄉同網同價,100%自然村用上電。村民集資12萬元興建白蓮昇平水泥石拱橋一座,橋長30米、寬4米。2003年至2005年,先後完成古樓、御嶺、勘厚等村總計21公里的水泥路面鋪設,實現村村通水泥路。2005年,全鎮公路通車總里程63公里,鄉鎮駐地建成區面積30公頃。全鎮新建居民住房2613戶,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全鎮人均住房面積40平方米。自來水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全鎮90%人口飲用自來水。
教育狀況
1991年,鄉內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601名;國小11所,在校生1774名;幼稚園1所15個班,在園幼兒515名;教職工總數170名。之後,白蓮中心國小相繼興建教工宿舍樓、校籃球場、學生宿舍樓、學生食堂、幼稚園教學樓、羽毛球場、排球場及校園水泥路。小王、大王國小教學樓先後建成。白蓮中學先後新建田徑場、教學綜合大樓、電腦室、校園圍牆、理化實驗室和改建學生公寓等。1997年,鎮中、國小通過省“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1998-2003年,白蓮中學先後有7名特長生被三明一中高中部錄取。因生源減少,2000年,御嶺村、勘厚村、銅嶺村國小停辦。2003年9月,白蓮學區更名為白蓮中心國小。2005年,鎮內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607名,教職工48名;國小8所,在校生766名,教職工88名;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20名,教職工12名。
1991年,鄉文化站有工作人員4名。1993年,原文化站綜合大數拍賣。1995年,新建白蓮文化中心大樓,建築面積760平方米。部分村興建老年人活動中心。民間傳統文藝組織有舞獅隊、龍燈隊、民樂隊、花燈隊等,每逢春節、元宵、國慶等節日開展活動,曾多次組織舞獅隊、龍燈隊到縣城表演。籃球、桌球、羽毛球等體育競賽活動常年開展。1998年和2001年,鎮文化中心先後獲得市級“先進宣傳中心”、“先進文化鄉鎮”稱號。2004年,新建全民建身體育路徑場所,內有慢步機等體育健身器材8件。2005年,鎮文化站有工作人員2名。
1992年,白蓮、大里、小王、大王、天許等行政村開通閉路電視及調頻廣播並延伸到自然村,可以收看9套電視節目。1998年,實現村村通閉路電視。2005年,縣鄉閉路電視聯網,可以收看37套電視節目。全鎮有衛星地面接收站10座,電視覆蓋率98%;固定電話用戶1900多戶,電話入戶率45%,行動電話擁有量5226部,擁有率31%;家庭電腦200部。
1991年,白蓮鄉衛生院有醫護人員11名,床位15張。1998年,該衛生院被衛生部評定為“一級乙等醫院”。同年,衛生院建職工宿舍樓一幢,建築面積800平方米。2003年,鎮衛生院實行全員聘用制。2005年,有醫護人員13名,床位16張,設門診、手術、婦產、中醫、內、外、兒等科(室)。村衛生所由原18個合併為9個,均達到甲級衛生所(室)標準。
經濟發展
白蓮鎮是農業大鎮,農業以水稻、煙業、果業、林竹業為主導產業,糧食生產以優質稻種植為主,優質稻種植占水稻播種面積的70%以上,我鎮在大王林厝段種植104畝省級“三系優質稻”示範片,已通過了省稻麥研究所、省農大等有關部門的驗收,今後將在全鎮範圍內推廣;煙業方面,產量質量均創歷史新高,共收購菸葉140800擔,總收入814萬元,戶均收入15150元;果業方面,柑桔總產量達到900萬斤,梨總產量達到100萬斤;林竹產業方面,我鎮完成跡地更新造林1016畝;新植毛竹150畝;“兩高一優”竹林培育2300畝,其中省二級示範片1800畝,中小徑竹500畝;完成低產竹林改造、深翻施肥1700畝。
1991年,全鄉農業總產值36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27元。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分別種植37160畝和14255畝。1993年後,農業產業種植結構發生較大變化,大部份耕地調整種植煙、果、蔬、菌等經濟作物,柑桔等果樹種植居全縣首位。全鄉農業經濟持續發展。1997年,白蓮鎮小王村農民溫元寶創辦生態富民家園示範場,擁有果園23.33 公頃,種豬58頭,商品豬100頭。 1998年,建立大里村千頭母豬繁育基地和小王太湖母豬良種供應基地,全鎮飼養母豬580多頭。建有“豬、沼、果”立體種養生態型農場。 2005年,全鎮農業總產值55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30元。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各種植29207畝和19536畝,分別比1991年減少21%和增加37%。糧食總產量11210噸,畝產384公斤;菸葉5087畝,產量 641噸;果園13543畝,產果4709噸,其中柑桔11420畝,產量3730噸;食用菌鮮品產量105噸、乾品產量 721噸;蔬菜與瓜果種植9408畝,總產量12448噸;茶園540畝,產茶14噸;魚、蝦、蟹、貝類淡水產品產量749噸 ;牛存欄1243頭、羊存欄295頭、豬存欄8100頭;家禽存欄6.45萬隻。
1991年,全鄉有企業253家,從業人員1141人,總產值3630萬元。1992年,白蓮香扇掛曆廠創辦,年產掛曆1萬本。1993年,新建白蓮鎮罐頭廠,生產罐裝清水筍。1994-1996年,白蓮膠合板廠年產值達800-1000萬元,每年上繳利稅50-70萬元。1997年,白蓮玫瑰茄和魔芋等產品實行精包裝。1998年秋,新建白蓮綜合廠,生產體育滑板,產品出口美國等國家。1999年,白蓮台板廠改為白蓮蓮發木製品廠,生產的木製鞋撐、小家具等系列產品銷往日本等國。2000年,新辦毛竹炭化企業,建炭窯10口。同年,白蓮漆藝廠改為白蓮竹藝廠,主要生產竹香芯、竹串及竹膠板半成品。2002年,白蓮膠合板廠轉制為三泰膠合板有限公司,年產值360萬元。同年,毛竹炭化廠停產。2003年三溪螢石礦重新探礦開採。2004年,白蓮鎮漢源、萬源、榮華、三和等木業企業相繼興辦,主要生產細木工板、薪條、兒童搖床等產品。2005年,全鎮有企業208家,從業人員1018人,總產值19040萬元,實現利稅 1427萬元。全鎮有小水電站13座,裝機總容量2775千瓦,年發電量658萬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