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類根腫病

病害症狀

大白菜、小白菜.菜薹,雪裡蕻等白菜類蔬菜的幼苗或成株均可被害。病株葉色變淡,凋萎下垂,在晴天中午前後尤為明顯。病株根部腫大呈瘤狀,其形狀大小受著生部位影響較大,主根上的瘤多靠近上部,球形或近球形,表面凹凸不平,租糙,後期表皮開裂或下殲裂;側根上的瘤,多呈圓筒形,手指狀;鬚根上的瘤,數目可多達20餘個。並串生在一起,發病後期,病部易被軟腐細菌等侵染,造成組織腐爛或崩潰,散發臭氣致整株死亡。

發病規律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或粘附在種子上越冬,並可在土中存活10~15年。孢子囊借雨水,灌溉水、害蟲及農事操作等傳播,萌發產生遊動孢子侵入寄主,經10天左右根部長出腫瘤。病菌在9~30℃均可發育,適溫23℃,適宜相對濕度50~98%。土壤含水量低於45%病菌死亡,適宜pH6.2,pH7.2以上發病少。一般低洼及水改旱田後或氧化鈣(CaO)不足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實行3年以上輪作,避免在低洼積水地或稻麥田改菜田或酸性土壤上種白菜。(2)育苗移栽的白菜類蔬菜採用無病土育苗或播前用福馬林或五氯硝基苯消毒苗床,方法參照茄苗猝倒病。(3)改良定植田的上壤,結合整地在酸性土中每畝施消石灰100~150公斤,並增施有機肥。(4)加強栽培管理,及時排除田間積水,認真拔除病株並攜出田外燒毀,在病穴四周撒消石灰,以防病菌蔓延。(5)必要時,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500倍懸浮液灌根。每株0.4~0.5升,或畝用40%五氯硝基苯2~3公斤拌40~50公斤細上,開溝施於定植穴後再定植白菜類蔬菜。

病原描述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稱蕓薹根腫菌,屬粘菌。休眠孢子囊在寄主細胞里形成,球形或卵形,壁薄,無色,單胞,大小4.6~6.0×1.6~4.6微米,萌發產生遊動孢子。遊動孢子洋梨形或球形,直徑2.5~3.5微米。前端具兩根長短不等的鞭毛,在水中能遊動。靜止後呈變形體狀,從白菜類蔬菜的根毛侵入寄主細胞內,經過一系列演變和擴展,從根部皮層進入形成層,刺激寄屯薄壁細胞分裂、膨大,致根系形成腫瘤,最後病菌又在寄主細胞內形成大量休眠孢子囊,根瘤爛掉後,休眠孢子囊進入土中越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