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絲核菌病

經土壤傳染,侵染白菜的為Ⅱ型,發育適溫為20℃。 導致幼苗立枯的為Ⅲ型,發育適溫為25-30℃。 防治方法主要發生於11月以後,土壤濕度低時臨近收穫的白菜。

症狀

當白菜長到15~20cm時,接觸地面的葉柄上出現1.5-4cm橢圓形或不規則淡黃褐色病斑,不久後病斑變為褐色,腐爛而凹陷。病害嚴重時,病葉發黃枯死,內部葉片也開始腐爛,但無惡臭。連續降雨時,病斑上方的健部形成白粉狀的子實層,不久後變為淡褐色。通常發生於11月以後、臨近收穫時期。有時幼苗期也發生,導致苗立枯。

病原

該病菌可導致各種果菜類的苗立枯病和馬鈴薯黑症病。該病菌為土壤菌,以菌核形態在土壤中越冬。經土壤傳染,侵染白菜的為Ⅱ型,發育適溫為20℃。導致幼苗立枯的為Ⅲ型,發育適溫為25-30℃。

防治方法

主要發生於11月以後,土壤濕度低時臨近收穫的白菜。該病菌在土壤多濕條件下,由於通氣不良無法蔓延。主要防治對策是避免十字花科蔬菜的連作。

症狀圖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