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白腰鵲鴝印度亞種屬中型鳥類。雄鳥前額、頭頂、枕、頭側、後頸、頸側、背、肩等上體黑色或藍黑色、具金屬光澤,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尾呈突狀、甚長,約為體長的1倍,除中央兩對尾羽全為黑色外,其餘尾羽均具白色端斑,且白色端斑愈往外愈寬。翅上覆羽黑色,飛羽褐色或黑褐色,三級飛羽黑色,初級和次級飛羽外翈羽緣稍沾棕黃色。下體頦、喉和上胸黑色或藍黑色,具金屬光澤,下胸至尾下覆羽棕黃色。
雌鳥羽色和雄鳥大致相似,但黑色部分為灰色或藍灰色、稍沾棕色,飛羽淡褐色,覆羽和飛羽外翈羽緣淡棕色,尾較雄鳥顯著為短、黑色,其餘似雄鳥。虹膜褐色,嘴黑褐色或黑色,跗蹠、趾和爪棕黃色或肉色。
大小量度:體重♂26-36g,♀26-29g;體長♂251-279mm,♀212-220mm;嘴峰♂18-21mm,♀17-20mm;翅♂88-95mm,♀82-86mm;尾♂139-175mm,♀112-121mm;跗蹠♂24-29mm,♀25-30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茂密熱帶森林中,尤以林緣、路旁次生林、竹林和疏林灌叢地區較常見。
生活習性
此鳥的習性與鵲鴝十分相似。棲於熱帶林及竹林內。多單獨活動,性膽怯,常隱藏在林下灌木叢中活動。善鳴叫,鳴叫時尾直豎,鳴聲清脆婉轉,悅耳多變,特別是繁殖期間雄鳥鳴叫甚為動聽,其他季節多在早晚鳴叫。覓食在林下地上或灌木低枝上。主要以甲蟲、蜻蜓、螞蟻等昆蟲為食,大都不食植物。人類住所附近一般不見。
生長繁殖
繁殖期4-6月。通常營巢於天然樹洞中。巢主要由纖細、柔軟的草莖、草根、竹葉等材料構成。每窩產卵4-5枚。卵平均為21mm×16.5mm。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12-13天。
分布範圍
分布於尼泊爾、印度東北部和阿薩姆。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