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1948年時國民黨當局要使學生參軍打內戰引起同學抗議,遊行示威,走在前列的被打死幾名,使同學更加激憤。為紀念這一慘案並把同學思想引向正路,他主辦了學生會"七五"(慘案日)圖書室,借來解放區圖書,有毛主席著《論聯合政府》,朱德著《論解放區戰場》等進步書籍。引起國民黨當局憎恨。部分大學的學生會幹部被捕。同學建議他趕快去解放區。他即會同嚮往解放區的同學一起到了解放區。被分配到新華社者組,後轉新華社內蒙分社兼《人民日報》者站做文學者。撰寫了大量的新聞報導,其中有一部分被新華社和《人民日報》評為好稿和紅旗稿。在採訪中他感到有些事項只有文字報導,沒有攝影配合,在效果上不夠生動有力。遂拿起相機結合文字做報導。以後內蒙黨委號召:三門幹部(出家門進學門出學門進革命門),應到基層人民中鍛鍊。他認為自己是三門幹部,遂即報名去基層,被批准。在採訪中他知道鄂倫春旗新建正需要幹部,遂與旗委聯繫,獲旗委同意,即去鄂旗。被任命文教科副科長。於是他從無到有創辦了烏蘭牧騎和宣傳攝影工作等新文化事業。因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必然要研究民族問題,寫出論文交上,1980年參加了中國民族學會成立大會,成為會員。在"文革"期間鄂旗被劃歸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管轄,該地區實施政企合一,把鄂旗鄂倫春族獵民比較多的大楊樹地區與大楊樹林業局合一。該林業局不執行民族政策,把鄂倫春公社衛生院改成林業局醫院,常駐獵民村的醫生被調走,使獵民結核病失控,擴大化,死亡率增加。並把獵民的國家供應糧停供,獵民種糧不足,以土豆和馬料豆並充飢......,民族政策遭破壞。他認為黨的民族政策,是少數民族生命線,破壞這一政策,可能破壞邊疆的安定團結,事關大局,必須反映到中央來糾正。於是寫了"內參"。不顧個人風險把"內參"發到新華社,新華社轉給中央,中央派下工作組到鄂旗落實民族政策,增進了民族團結。1983年內蒙召開民族團結表彰大會,他被選為代表,獲獎章一枚。1983年他被調任旗政協副主席,他從無到有創辦了文史工作,並蒐集了鄂倫春族古籍30多萬字,填補了鄂倫春族古籍工作空白,獲內蒙古民族古籍工作獎。並獲內蒙古民族團結徵文獎。
作品
他長期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感到少數民族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變化大又快,必須把變化中的大量事象拍下圖片,以便研究和存資。失去時機不可彌補。所以積累了大量的民族民俗圖片。《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新聞社、《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民族團結》、《人民畫報》、《民族畫報》、《人民中國》、《人民中國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主編大型畫冊《鄂倫春族》、國家民委主辦《中國少數民族之窗》赴美國展覽等國家級刊物和展覽10多處發表了他的民族民俗攝影作品百餘幅。其中有的獲《民族團結》主辦的全國攝影大賽獎;並獲山東、內蒙省級影賽獎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