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Interviewer(voice) (uncredited) | 拉斯·馮·提爾 |
Karen | 波迪爾·約根森 |
Susanne | Anne Louise Hassing |
Henrik | 托爾斯·利比 |
Jeppe | 尼古拉·雷·卡斯 |
Josephine | Louise Mieritz |
PedLuis | Henrik Prip |
Miguel | Mesonero |
Nana | Trine Michelsen |
Katrine | 安妮-格萊斯·貝加拉·里斯 |
High Class Lady | 帕普麗卡·斯汀 |
Svend, Stoffer's Uncle | Erik Wedersøe |
Man from Municipality | Michael Moritzen |
Josephine's Father | 安德斯·霍夫 |
WaiterClaus | Jan Elle |
Guide at Factory | Strandberg |
Boss at Advertising Agency | 楊思·約恩·斯波塔格 |
Man in Morning-jacket | John Martinus |
Rocker#1 | Lars Bjarke |
Rocker#2 | Ewald Larsen |
Rocker#3 | Christian Friis |
Linda, Rocker Girl | Louise B. Clausen |
Anders, Karen's Husband | Hans Henrik Clemensen |
職員表
製作人 | Svend Abrahamsen、Dag Alveberg、皮特·阿爾貝克·詹森、Erik Schut、Marianne Slot、Vibeke Windeløv、Peter van Vogelpoel |
導演 | 拉斯·馮·提爾 |
副導演(助理) | Jesper Jarqil、克里斯托弗·尼霍姆 |
編劇 | 拉斯·馮·提爾 |
攝影 | Casper Holm、賈斯柏·亞吉爾、克里斯托弗·尼霍姆、拉斯·馮·提爾 |
剪輯 | 莫莉·瑪琳·斯坦斯加德 |
選角導演 | Marie Louise Hedegaard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Canal+ (法國) | SVT Drama (瑞典) |
Zweites Deutsches Fernsehen (ZDF) (德國) | 3 Emme Cinematografica (義大利) |
arte | Nordisk Film- & TV-Fond |
Danmarks Radio (DR) (丹麥) | La Sept Cinéma (法國) |
十月電影公司 (美國) | CoBo Fonds (荷蘭) |
VPRO Television (荷蘭) | Liberator Productions |
Rai Cinemafiction (義大利) | Jennie Cinematografica |
Argus Film Produktie (荷蘭) | PGO Television Holland |
Zentropa Entertainments (丹麥) |
上映日期
國家 | 日期 | 國家 | 日期 |
比利時 | 1998年5月20日 | 葡萄牙 | 1998年10月2日 |
丹麥 | 1998年7月17日 | 阿根廷 | 1998年11月19日 |
挪威 | 1998年8月14日 | 以色列 | 1998年11月26日 |
荷蘭 | 1998年8月27日 | 愛沙尼亞 | 1999年1月1日 |
瑞典 | 1998年9月4日 | 西班牙 | 1999年1月8日 |
影片評價
電影《The Idiots》(“白痴”,港譯“越笨越快樂”)就以一種特殊的拍攝手法向我們展示了又一種人與社會群體間新鮮的抗爭方式——裝瘋賣傻。這片子說的是丹麥國首府哥本哈根的一幫小青年,對現代社會種種現狀極為不滿,苦悶得不行,於是利用業餘時間假扮作白痴戲弄人間。鬧到最後這個遊戲進行不下去了,於是這幫人只得回歸現實該幹嘛幹嘛。
其實靠裝瘋賣傻來發泄對社會的不滿,古今中外一直都有人這么乾。但是象影片中這幾位這么過分的似乎還比較少見。通過不遺餘力地模仿智障人士的特徵行為,他們在公共場合不斷地與這個社會開著玩笑,並從中獲得一種短暫的發泄之快感。白痴的形象是這幫人的精神面具,同時也成為了他們種種越矩行為的盾牌,因為人們是不會過分計較白痴所犯的錯誤的。但是,這個遊戲終究沒有玩下去。就象無數的無政府主義行為一樣,逃不脫失敗的下場。本來是想以特殊的方式來嘲弄這個社會,到頭來發現被嘲弄的卻好象是自己,因為你仍然無法超越這令你痛苦萬分的尷尬處境。而這個社會卻似乎根本沒有被觸動。
其實,影片中所描述的這種抗爭更象是一種逃避。妄圖通過達到一種內心痴迷的狀態來擺脫塵世的無聊和紛擾。用這些人的話說,是要追求一種所謂“人內在的痴迷”(Inner Idiot)。這話聽著有點玄虛的味道,不過我大概能理解這種心態,並表示同情。但實際上這種尋求解脫的方式根本就是扯淡,因為它缺乏理性的根基。許多反社會、反傳統、反潮流之舉同樣都有這種缺乏理性的印記,因而始終局限於心性躁動與發泄的範疇,不得超脫。以荒謬來對抗荒謬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充其量是在客觀上對這個世界造成一些不大不小的影響而已。面對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及其諸多的問題,我們最終需要的還是理性的思考。
當然,對於電影這種藝術表現形式來說,我們也不可能要求它在這方面做更進一步的探討了。尤其對於人類生存所面臨的一些根本問題,探尋的過程是持久的、多樣的,理性的文字形式可能更清晰更有效一些。一部電影能夠揭示一些問題來引發人們思考,已經很不錯了。比如這部片子,看完了你也許就會琢磨:原來我們這個社會在某些方面是如此的問題深重,以至於有些人都渴望象白痴那樣地活著才不致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