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廣州灣(湛江地區舊稱)是個古老的地名,早在明朝以前就已經出現。明、清兩朝以來,廣州灣一直隸屬高州府吳川縣南三都的行政區域,包含著南三島的十三村坊。1899年11月16日,大清國欽差廣州灣勘界大臣太子少保廣西提督蘇元春(有資料說蘇元春是欽差大臣)和大法國欽差廣州灣勘界全權大臣水師提督高禮睿簽訂了《中法廣州灣租界條約》,把原屬高州府吳川縣南三都的廣州灣大部分行政區域租借給法國,廣州灣從此成了法國的租界地,期限99年。後來,法國政府為了紀念“白雅特”號軍艦的功勞,還把廣州灣城雅稱為“白瓦特城”。
據載,法國人最先發現 廣州灣這一片天然良港,是源於一次海軍航道測繪。1897年,法國海軍有一艘名叫“白雅特”號(Bayard又譯作“白瓦特”號或“巴雅”號,是歷史上一法國騎士名字,1475-1524,被同代人譽為“大無畏而又無可責難的騎士”。 )的軍艦在中國南海沿大陸架的海面航行。一日,“白雅特”號航行到廣州灣的附近海面拋錨,發現了這片天然優良的港灣,於是便偷偷摸摸地深入廣州灣海窺探和測繪航道,繼而後來,白雅特號的艦長把這一重大發現報告法國當局。
另一種說法是法國軍艦“白雅特”號(或稱“巴雅”號)為避颱風闖入廣州灣,艦上官兵為這一深水良港而動心,獻書法國政府發生的卡上的發的什麼主張租借廣州灣。也有人後來記載稱:當年,法艦“白雅特”號避風入港,景美人怡,浪靜風平,水深港良,水手們歡喜得雞飛狗跳。是否是誇張的描述,則不得而知。
巴雅號
BAYARD艦是法國巴雅級鐵甲艦的首艦,同級艦共兩艘,另一艘為TURENNE號。“巴雅”號1876年10月在布雷斯特開工建造,1880年5月下水,1882年服役。該艦排水量5915噸(TURENNE為6260噸),艦長81米,寬17.45米,吃水7.62-7.67米。該艦配備8座鍋爐,雙軸推進,輸出馬力4400匹,航速14-14.5節,載煤量400-450噸。該艦裝備M1870式239mm炮4門,193mm炮2門,140mm炮6門,3磅炮4門,1磅炮12門,另有2具356mm魚雷發射管。該艦側舷裝甲152-254mm,甲板裝甲203mm。編制人員451名。該艦於1883年加入法國東京分艦隊,1884年8月隸屬於法國遠東艦隊,參加了中法戰爭,最後於1899年退役。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之役始,法軍攻台戰艦 Bayard 號,乃司令官孤拔(Courbet)中將之旗艦。中法之役兩軍在台灣相持達八個月,法軍罹患瘟疫,1885年6月11日,孤拔憤死停泊於馬宮(澎湖馬公港)的旗艦拜亞德號(Bayard)。另傳1885年二月中法艦隊遭遇於浙海時,該艦放出的魚雷艇在十四日深夜擊沉南洋水師“澄慶”艦。
廣州灣城
廣州灣村坊(現南三鎮燈塔村委會)被視為是“廣州灣”的發源地,1897年,法國軍艦闖進南三並租借廣州灣,揭開了廣州灣殖民地的歷史。法國政府侵占廣州灣後,命侵略軍一路繼續向西擴張,步步為營。他們一邊開山築路,修建港口碼頭,建屋造市,一邊瘋狂地開發和掠奪廣州灣豐富的物質資源,使得這座昔日默默無聞的小漁村終於發展成為中國南方一座著名的濱海城市。由於當地中國人的反抗,法國不得不將租界西線從萬年橋(現遂溪縣新橋糖廠附近)退至赤坎西面的文章河橋(今寸金橋),租界範圍從縱深100多里縮小至30里 。
後來,法國政府為了紀念“白雅特”號軍艦的功勞,還把廣州灣城雅稱為“白瓦特城” (FortBayard)。對老一輩湛江人來說,“白瓦特城”如同“滿洲國”,是中國歷史的一道恥辱烙印。然而2001年6月中旬,在湛江赤坎區一家新開張的餐廳竟冠名“白瓦特城”,一時間引起了湛江人的強烈憤慨。民眾紛紛投書報社,或打電話給電視台、電台,譴責這種以民族恥辱作賣點,傷害人民感情的不良做法。結果遭到國內輿論譴責,該餐廳後改名為“紅土地”。有人提出用廣州灣市的名稱好像比湛江市的名稱更好。
“高盧雄雞”無聲地印證著那段永遠不能忘卻的歷史恥辱法式建築。
法式建築
法國人在湛江停留了整整45年,霞山海濱路一帶有許多法國人留下的西式建築,主要包括法國公署樓、維爾多天主教堂、福音堂、法國匯理銀行等,這些建築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子,體現了當時法國流行的建築風格,充滿濃郁的文化氛圍。舉例說:
霞山天主教堂:位於霞山綠蔭路,又稱維多爾天主教堂,巍峨高聳,莊嚴肅穆,四周花木環繞,是湛江市唯一的哥德式教堂,也是全國重點教堂之一。
法帝入侵湛江後,天主教隨之而入,1900年法籍神父范蘭在湛江主持教務期間,提出興建教堂,1903年由教會籌資建成。
磚石鋼筋混凝土結構,雙尖石塔,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大廳能容納近千人,是當時華南地區最具規模的哥德式教堂。1991年列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方匯理銀行舊址:位於霞山民治路和延安路交匯處,原是法國的商業銀行,1926年掛牌開業,是湛江最早出現的銀行。法國占領的廣州灣,其貨幣流通卻有點特殊。1926年,法國“東方匯理銀行”在廣州灣的“西營”(今霞山)設立了分行(這是廣州灣第一家近代銀行)。
“東方匯理銀行”代表法國政府,在法屬殖民地地區發行了貨幣。當年,是以越南紙幣作為兌現法國通商銀元之用。廣州灣居民稱之為“安南紙”、“西貢紙”或“西幣”。由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發行的越南紙幣,成為了廣州灣的官方貨幣。
霞山福音堂:位於 湛江市 霞山區延安路14號,是湛江市區基督教徒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
為美國 基督教牧師時樂士於民國14-25年(1925-1936)所建,內設禮拜堂和幼稚園2室,廳側有傳道員居堂和浸禮池。
福音堂原名“ 浸信會福音堂”,副堂為幼稚園,總面積247平方米,高9米,堂內分禮拜堂,設浸禮池。
法國廣州灣警察署舊址:坐落在霞山延安路,在今霞山公安分局大院內,與廣州灣法國公使署一街之隔。法國入侵湛江後,為維護其殖民統治,隨即設立警察署,並於1900年動工興建辦公大樓。樓高二層,面積400平方米,磚石砌築,門前寬闊陽台進入大廳,外型莊重肅穆,是湛江法式建築遺蹟中最早的建築。
法軍廣州灣指揮部舊址,是湛江法式建築遺蹟中最早的建築。現為霞山公安分局辦公樓。
赤坎本來有4座更樓和炮樓,在現時的新景路有一座建築物被指是法國殖民時代的炮樓。
這些法國殖民地的建築物是中國遭受法國侵略的歷史見證,是一個城市的標記。近年來,湛江市對這些法式建築給予必要的保護。有的法式建築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的建築至今仍在使用並發揮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