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瑋[政治人物]

白瑋[政治人物]
白瑋[政治人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瑋,男,1958年9月23日生,山東省博興人,中共黨員,管理學博士。音樂社會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遼寧省優秀專家、遼寧省政協委員、瀋陽市人大代表、全國滿族音樂舞蹈研究會副會長。

人物簡介

瀋陽音樂學院白瑋 瀋陽音樂學院白瑋

白瑋,現任遼寧省哲學與社會科學政府獎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遼寧省哲學與社會科學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遼寧省音樂文學學會會長、瀋陽化工大學黨委書記。

個人履歷

白瑋同志1982年1月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中文系;1982年1月至1991年10月擔任遼寧大學團委幹事、副書記、書記;1991年10月至1995年3月擔任共青團遼寧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1995年3月至1996年12月擔任中共康平縣委常委、副書記,1994年獲得天津大學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工學碩士學位;1996年12月至1998年9月擔任遼寧青年管理幹部學院院長;1998年9月至2001年8月擔任遼寧商務學院黨委書記;2001年8月至2011年11月擔任瀋陽音樂學院黨委書記;2007年獲得天津大學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管理學博士學位;2011年11月至今擔任瀋陽化工大學黨委書記 。

工作業績

白瑋 白瑋

白瑋同志長期從事青年工作,對青年學、共青團學和校園文化等有比較深入的研究。曾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優秀團幹部稱號。其撰寫的論文《關於校園文化建設的幾個問題的認識》於1984年刊登在“中國文化報”上,他本人成為全國最早研究並提出校園文化概念的研究者之一。其主編的《青年工作探索與研究》成為全國第一部青年工作系統的培訓教材。其主編或參與撰寫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諮詢》、《大學生社會實踐概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學》等專著也均是該領域較早的研究成果。此外,他還撰寫或主編了《共青團歲月》、《尋找成功的鑰匙》等十幾種專著。論文《論青年幹部的三種境界》榮獲遼寧省第六屆哲學與社會科學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

2001年到瀋陽音樂學院任職以來,其主要從事音樂社會學的研究與教學,以及音樂文學的創作活動。開設了普通社會學,音樂社會學和社會調查與調查方法等課程。重點從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紅色經典音樂社會學層面的研究,滿族等北方少數民族音樂社會學視角的研究,延安魯藝以來中國高等藝術教育的傳統與大學精神的研究。這期間撰寫的論文主要有《魯藝與中國大學精神塑造》(榮獲遼寧省優秀教育成果一等獎和遼寧省首屆哲學與社會科學學術大會論文類一等獎)、《魯藝的新音樂教育與新音樂風格》、《關注時代、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等。《滿族音樂的文化定位》系省級課題,已通過驗收,其成果以論文形式在《文化學刊》上發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革命根據地(解放區)音樂作品美學價值研究》已通過立項的審批。

白瑋 白瑋

在音樂文學創作方面,主要成果有大型清唱劇《遮不住的青山》,以紀念反法戰爭和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並於2005年9月在瀋陽中華劇場正式公演,獲得好評。其創作了幾十首藝術歌曲歌詞,其中《我們幸福,我們快樂》、《大英雄》、《大愛無疆》、《祖國在我心中》、《中國茶》、《東郭先生與狼》、《不染是風采》、《在燦爛的陽光下》、《祝福生命》等先後在《詞刊》、《音樂創作》等刊物上發表,在音樂會上演出。2009年,為第九屆“桃李杯”全國舞蹈大賽創作了主題歌《舞之謠》。白瑋同志潛心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和黨建理論,撰寫了大量理論研究文章、專著和調查報告。主要有《彰顯音樂教育特色,做先進文化開拓者》、《論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榮獲遼寧省第七屆哲學與社會科學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魯藝與魯藝精神評析》(榮獲遼寧省第二屆哲學與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類一等獎)、《胡錦濤總書記“6.25講話”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由其主持的省級課題《關於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獲遼寧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白瑋同志在技術經濟學和管理學方面也有著比較深入的研究,撰寫的專著《再發展解析》已經出版,專著《內部控制論》即將出版。

此外,白瑋同志還兼任全國高校攝影協會理事,遼寧省高校攝影協會副會長,並被全國高校攝影聯合會、中國高教協會攝影教育專委會聯合授予了中國教育獎勵基金第五屆“紅燭獎”。

白瑋:從國際案例學習城鎮改造經驗

我國正在經歷快速的城鎮化和工業化時期,東部發達地區已經走過土地規模擴張換取經濟發展的道路,欠發達地區有重複東部地區老路的現象,現有的城鎮土地利用方式存在效益低下的問題,難以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城鎮改造成為實現空間集約利用和提升城市質量和發展水平的目標的重要途徑。

國外許多城市和地區已經開展了類型豐富的舊城改造和空間整治項目,部分經典案例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內進行了展覽和介紹,為我國開展城鎮改造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鑑和經驗,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是城鎮改造目標的多元性。我國的城鎮改造項目主要以拓展用地空間,提升用地強度,進而達到促進經濟成長為目標,忽視對城鎮改造項目對環境保護治理、公共設施改進和社會文明發展的作用。而通過國外的改造案例可看出,城鎮改造的目標和內容豐富,範圍廣泛,如蒙特婁出於環境保護治理的目的,將具有60年開採歷史的採石場和具有30年歷史的垃圾填埋場進行改造;德國弗萊堡市沃邦地區出於集約利用空間的目標對廢棄的軍事用地區進行改造;印度本地治理出於文化遺產保護的目標,對城鎮面貌進行改造。可見,城鎮改造不僅僅是城鎮住房和棚戶區項目的改造,而要將城鎮改造與產業發展、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文化傳承綜合考慮;其次要根據城鎮發展要求充分發揮現有空間和設施的利用效益,尤其是針對欠發達地區和空間緊缺的發達地區,不要盲目求大求新,要重視挖掘建成區空間內設施的改造和利用,避免大拆大建和人氣尚未達到集聚能力造成設施的閒置和浪費。

二是區分項目特點,選擇投資運行模式。目前我國仍實施以稅收和財政收入等經濟指標為主的政績考核模式,利用城鎮改造實施土地儲備和以地生財成為許多地方政府的首要選擇,而土地儲備環節對地方政府財力要求較高,許多地方政府承受著巨大的資金壓力;其次,我國當前城鎮改造制度框架不健全,地方政府成為城鎮改造項目的唯一主體,尚未明確社會資金和團體參與城鎮改造項目的規範渠道,未充分發揮社會團體的積極性。國際案例中,會根據現狀和規劃要求,區分具體改造項目性質,對於完全公益性項目,如環保治理和公共設施改造類項目,則完全以政府投資為主,而具有經營性和營利性的項目,充分發揮民間資本的作用,引導企業、個人進行投資,一方面政府改造成本得到分擔,另一方面為項目運營創造了良好的市場基礎。如蒙特婁垃圾填埋場改造項目,政府首先將採石場進行完全收購,由市政府負責場地管理並創立垃圾分揀和銷毀中心,並在前後30年的時間內投入8000萬加幣(合5億人民幣)的投資,占到總投資額的80%。本地治理案例中,政府對公共設施建設方面進行了投資,關於涉及盈利項目的內容,則由當地民眾和私人企業進行投資。

三是努力取得本地居民的支持和參與。國內的地方政府在舊城改造時,重視經濟效益而忽視居民利益,沒有充分考慮本地居民需求,同時也未能採取有效手段與民眾進行充分溝通,取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這樣做的後果加大了項目實施難度。國外政府普遍樹立了建立更多協作關係可產生更大價值,進而改善和提高生活品質的理念,公眾和不同群體受到一視同仁的重視,是建立協作關係的前提。國際城鎮改造項目中,公眾參與協作也成為項目改造的重要內容,例如蒙特婁、本地治理等案例在城鎮改造項目的前期就採取公眾聽證、組織研討會和展覽、信息發布、提供業主諮詢服務等方式充分與本地居民溝通,並獲得支持,保障了項目的順利實施。

四是確保規劃方案的連續性。國外很多城鎮改造項目的實施不是一蹴而就的,項目延續時間較長,特別是一些針對環境治理和城鎮社區建設的項目長達幾十年。啟示我們,地方政府應充分考慮外部經濟社會環境和發展需求,合理確定項目實施和部署和安排,保證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和超前性;其次,應將城鎮發展和品質提升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不急於求成、匆忙立項,急功近利,以正確的理念和發展觀指導項目實施,如果朝令夕改,恐怕投入再多的資金和精力也難以實現促進城鎮發展的目標。

五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落實。國外可持續發展理念已經滲透在城鎮發展各個細節,如德國弗萊堡市沃邦區域建設,在交通、能源利用、公共空間、社會互動交流、商業服務網點安排等等各個方面,在社會生產生活各個領域和環節都儘可能得採用生態、環保設施,盡最大可能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度,不盲目追求設施外觀吸引力,更加注重實用功能,使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時刻感受到便利和舒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