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專家白淑芬
醫生簡介白淑芬,主任醫師,康明眼科醫院低視力·弱視康復訓練中心主任。
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從事眼科專業30多年。專業理論深厚,臨床經驗豐富,開展新技術、新項目40餘項。臨床經驗豐富,主持眼科科研項目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02年獲山東省科技成果獎;2003年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擅長處理複雜疑難低視力及小兒斜視、弱視的診斷、治療。
白淑芬:用愛守住光明
她熱愛自己的醫生職業,對她而言,醫生已經不是一個謀生的職業,而是一種崇高的事業。
她深愛自己的眼科專業,所以30多年來在醫術上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她摯愛自己的病人,所以時時“見彼苦惱,若己有之”,給病人帶來光明是她一生的追求。
這些“愛”,是她努力前行的原動力;這些“愛”,構成一個大寫的醫生——康明眼科醫院低視力·弱視康復訓練中心主任白淑芬。
一個眼科醫生的完美主義
6月9日上午11點15分,康明眼科醫院低視力·弱視康復訓練中心。如往常一樣,白淑芬正在給低視力病人看診。這是一位年僅5歲的小病人,此前家人已經帶著他輾轉了多家醫院,但效果並不理想。
“寶寶,坐好。”“來,寶寶,看奶奶的手。”檢查中,白淑芬溫言軟語哄著好動的小病人。仔細檢查、問病史、問家族史、問孩子有無過敏情況……白淑芬看診細之又細。
一個“細”字,白淑芬追求了一生。她說:“給病人看病,能走九步,絕不走八步。”這一點,她帶教的學生深有體會。就拿為病人滴眼藥水這個簡單的工作來說,白淑芬要求要先洗手,再擰開眼藥水蓋子擠出一滴廢棄,以清潔瓶口,然後輕擠藥瓶將藥水滴入眼睛,在這個過程中,藥瓶口決不能碰到眼睫毛,以免細菌污染。
“搞醫學必須從點滴小事做起,醫學是半點也馬虎不得的科學!”對自己從事的眼科專業,白淑芬就是這樣一個完美主義者。
永不滿足的求知者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古人把懸壺濟世與治國安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何其高也。”白淑芬說,“但是,當醫生不容易,當好醫生更不容易,只有一輩子學習和實踐,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捷徑!”
幾十年來,白淑芬的愛好就是不斷地學習,然後將學到的知識套用到臨床實踐中並加以印證改進。每天工作結束後,她都要對接診病號的病情再做鑽研,並備案記錄在冊。今年已經60歲的她,還常常為查資料或修改文稿熬夜。
在白淑芬看來,學問無窮無盡。“做學問是一輩子的事,知識是不斷的累積和沉澱,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一定要肯下功夫,肯吃苦,要甘於寂寞、淡泊名利。一個真正的求知者,是應該永不滿足,永遠要奮力探求的。”
本著嚴謹的治學態度,就這樣,年復一年,白淑芬在攀登眼科醫學高峰的征途中留下了串串足印:
1998年,白淑芬的論文《小梁切除術並術後指壓法治療青光眼23例報告》被國家紅旗出版社《中國科教論文選》發表,1999年,此論文獲加拿大醫學國際金獎。2002年,她負責主研課題《絲裂黴素C在翼狀胬肉手術中套用的臨床研究》,獲得山東省科技成果獎。2003年,她發明的《光學誘導近視防治儀》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同年,她負責主研課題《絲裂黴素C在翼狀胬肉手術中套用的臨床研究》獲淄博市科學技術局科技進步貳等獎(首位)。
給病人帶來光明
醫術精湛的白淑芬坐診時,病人總是排起長隊。最多的一天,她看了76個病號。“許多病人是從外地來的,要是當天看不上病,就得耽誤一天的病,就得多花一天的錢。”為節省時間給病人看病,她經常忙得顧不上吃飯,上不了廁所,久而久之,她患上了“職業病”——膀胱炎和高血壓。
但白淑芬無怨無悔,她說自己一生的追求就是給病人帶來光明。
2008年7月26日,白淑芬接診了一位特殊的低視力患者。這是一位白化病患者,低視力的同時伴有眼球震顫,在北京的同仁眼科醫院進行過治療,但效果不佳。絕望中,父母帶他找到了白淑芬。細心檢查後,白淑芬認為只要治療方案適當,孩子完全有可能恢復視覺功能,重獲光明。慎重考慮後,她為這個孩子制定了綜合治療方案,經過1個月的綜合弱視治療及視覺功能訓練,奇蹟發生了,病人的視力從就診時的左眼4.2、右眼4.4,提高到左眼4.5、右眼4.6。繼續堅持治療8個月後,孩子的視力恢復正常。
像這樣得到治癒的低視力病人還有很多。近年來,白淑芬每年接診低視力病人4000多例,治癒率高達98%。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醫術如何進步,人們永遠渴求這樣一種醫生——可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對許多低視力病人來說,白淑芬就是這樣一位醫生。
周二、周三、周四、周六、周日各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