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2013年1月,柳州市規劃局編制了《柳州市跨江大橋——鳳凰嶺大橋方案設計、白沙大橋方案設計》。
2015年1月5日,柳州市發改委批覆了白沙大橋初步設計; 5月1日,白沙大橋正式開工建設。
2017年9月21日,白沙大橋完成主橋合龍。
2018年1月12日,白沙大橋完成主塔合龍; 9月28日,白沙大橋開通運營。
橋樑位置
白沙大橋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北區東南部與城中區西部之間,主橋上跨柳江河道;南距上游壺東大橋1.5千米、北距下遊河東大橋1.5千米。白沙大橋沒有具體線路歸屬,大橋西端與躍進路呈T字形平面交叉,在西岸向東依次上跨並半互通白沙路和濱江東路;東端接高新三路與海關路交叉口處,在東岸向西依次上跨並半互通沿江路和觀景路。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白沙大橋由東西引橋、水上主橋和斜拉索塔、以及岸上兩側多條匝道組成,全橋段大致呈東西方向布置;主橋為剛構體系的單塔雙索麵斜拉橋;主梁採用正交異性鋼橋面板流線型扁平鋼箱梁。橋塔採用鋼結構空間Q形塔,由空間曲線扭曲構成,塔底通過剪力釘和PBL剪力鍵與混凝土塔座以及承台錨固。斜拉索採用塑包平行鍍鋅高強鋼絲束,塔端採用鋼錨箱方式,梁端採用錨拉板方式。塔墩與邊墩均採用分離式矩形承台、鑽孔灌注樁基礎,其中邊墩採用花瓶形框架式橋墩。
白沙大橋造型獨特,主橋為反對稱結構、全漂浮體系斜拉橋,主塔為空間異形結構,如在空中擰成麻花。 從遠處望去,白沙大橋主塔造型像一枚戒指,有“幸福橋”的美譽;從橋面觀看,白沙大橋主塔形似一扇時空大門,被譽為“柳州之門”。
設計參數
白沙大橋全長1920米,主橋長400米(跨徑2×200米),東岸引橋長310米,西岸引橋長640米,其餘段總長570米;主橋共有36節鋼箱梁,最大節段重量約530噸,總重量9000多噸;主塔共有20個節段,最大節段重量293多噸,總重4100多噸。 橋樑全寬38米,中心線梁高4米,橋塔高108米。全橋共有60根斜拉索,樑上索距12米、塔上索距3米;斜拉索鋼絲直徑7毫米,抗拉強度不小於1670兆帕。橋塔墩單個承台截面尺寸12米×27.5米,厚8米;橋邊墩單個墩柱截面尺寸4米×2.6米,墩頂橫樑3.6米×1.5米,單個承台截面尺寸9.3米×9.3米,厚4米。
技術標準 | |
公路等級 | 一級公路 |
道路等級 | 城市主幹道Ⅰ級 |
設計荷載 | 城-A級 |
設計速度 | 50千米/小時 |
通航淨空 | 淨高10米、淨寬55米 |
通航等級 | 國家內河Ⅲ級 |
防洪等級 | 300年一遇 |
使用年限 | 100年 |
數據資料 |
設備設施
白沙大橋主橋設有景觀燈光照明系統, 橋面主路兩側設有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
運營情況
● 交通流量
2018年10月8日至10日三天高峰期里(7時至9時、18時至19時),白沙大橋的車流量分別為4286輛次、4168輛次和4208輛次。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白沙大橋綜合性造橋技術和功法在中國國內處於首創地位,尤其是空間異形結構主塔的設計,使大橋建設難度增加。其中,深水溶蝕地質3米大直徑鑽孔樁施工技術,主要解決溶蝕地質大直徑鑽孔樁成樁難題;深水嵌岩承台和空間異形鋼混結合段施工技術,主要解決深水岩面控制性爆破和密集預應力精軋螺紋鋼定位難題;山區河流柔性支墩反對稱鋼箱梁的大跨度頂推施工技術,主要解決鋼箱梁大跨度頂推精確就位難題;空間異形扭轉鋼主塔製造與安裝施工技術,主要解決空間不規則形狀鋼主塔製造和精確定位難題;反對稱斜拉橋體系轉換施工技術,主要解決斜拉索安裝時鋼主塔和鋼主梁受力不均難題。
白沙大橋建設共有兩重四難六大關鍵點,項目部設計出能同時滿足主塔高度、異形結構、線性、穩定性要求,能實現模組化設計並在現場快速安裝的整體行架,採用拼裝方式進行架設。在滿足環保的同時,使行架能循環利用於各類豎狀結構物施工,節約成本。因減少了焊接環節,對行架搭設的精確度、穩定性及安全把控要求也提高。 施工方通過軟體系統建立鋼主塔有限元模型對主塔吊裝工程進行全程模;採用BIM技術建立鋼塔模型,依據擬合塔軸線精確計算安裝定位坐標。針對工程特點和現場實際情況設計施工方案,依靠信息化遠程監控技術保證鋼塔吊裝過程臨時結構的安全穩定。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7月16日,白沙大橋工程已獲中國國家8項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項省級工法。 《深水溶蝕地質大直徑鑽孔樁施工工法》《鋼箱梁大跨度柔性支墩多點連續頂推施工工法》《空間異形扭曲反對稱鋼主塔吊裝施工工法》《反對稱斜拉索安裝施工工法》等4項工法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法。
價值意義
白沙大橋是柳州市第20座跨柳江大橋,是連線柳北區和河東片區的一條交通要道,對有效緩解河東大橋與壺東大橋的交通壓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廣西日報》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