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根腐病

白朮根腐病

白朮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病菌從根部侵入。為白朮生產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產區發生較普遍,嚴重發生年份產量損失可達50%以上,並使產品質量明顯下降。

基本信息

主要症狀

白朮根腐病白朮根腐病

白朮根腐病大多為害根部,病菌是從根部侵入,沿維管束向全株擴展,病根初呈黃褐色,後期根莖部皺縮變軟,橫剖病根,維管束變為褐色,病害擴展到主根以後,地上部萎蔫乾枯,嚴重的病株枯死,致藥材品質變劣。病菌在土壤中或白朮根上越冬,病菌能藉助蟲傷、機械傷等傷口侵入根系,也可直接侵入。病菌亦可直接侵入主根,主根感染後,維管束變褐,繼續向莖桿蔓延。後期主根乾腐,皮層和木質部脫離,僅殘留木質纖維及碎屑。地上部枝葉萎蔫,後期葉片全部脫落而成光桿。

病原物

白朮根腐病白朮根腐病

病原物(pathogen),尖鐮孢(FusariumoxysporumSchl),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綱,叢梗孢子目,瘤座孢科、鐮刀菌屬。菌絲無色,多隔膜,氣生菌絲棉絮狀。大型分生孢子長柱形,兩端較鈍,微彎或正直,足細胞較明顯,大孢子多隔,一般為3個隔膜,少數5個隔膜,大小為19.9-23.2μmx2.21-3.7μm。小型分生孢子橢圓形,無色單胞,大小為6.6-8.8μm×1.98-2.2μm。

侵染循環

侵染循環(diseasecycle),病菌以菌絲體在種苗、土壤和病殘中越冬成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來源。病菌可藉助於風雨、地下有害生物、農事操作傳播為害,分生袍子在再侵染中作用不大。

發病條件

發病條件(epidemicfactor),該病在浙江一般於4月下旬開始發生,6-7月為發病盛期。在發病期雨量多,相對濕度大,是根腐病蔓延的重要條件。蠐螬等地下害蟲及根部線蟲的為害會加劇白朮根腐病的發生。此外,病害與土壤、地勢、地形和施肥均有一定的關係。

發生特點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尖孢鐮刀菌FusariumoxysporumSchl.侵染所致,也有報導稱其為多種鐮刀菌複合侵染所致。病菌以菌絲體在種苗、土壤和病殘體中越冬,成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來源。病菌藉助風雨、地下害蟲、農事操作等傳播危害,通過蟲傷、機械傷等傷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種栽貯藏過程中受熱使幼苗抗病力下降,是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土壤淹水、黏重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造成根系發育不良,以及由線蟲和地下害蟲危害產生傷口後易發病。生產中後期如遇連續陰雨以後轉晴,氣溫升高,則病害發生重。在日平均氣溫16~17℃時便開始發病,最適溫度是22~28℃。在浙江常年於4月中下旬開始發病,6~8月為發病盛期,8月以後逐漸減輕。發病期間雨量多、相對濕度大是病害蔓延的重要條件,蠐螬等地下害蟲及根結線蟲危害會加劇白朮根腐病的發生。

物理防治

1、選用抗根腐病品種;選用無病術根至關重要並用新高脂膜拌種(可與種衣劑混用),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與禾本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提倡與水稻等輪作效果更好。

2、提倡施用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科學肥水管理,增施磷鉀肥,注意排灌結合,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噴施藥材根大靈。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藥用含量大大提高。認真清園,減少越冬菌源。

化學防治

1、發現病株立即拔除,並撒生石灰消毒,根據植保要求噴施針對性藥劑經行防治,隔10天左右1次,視病情防治2—3次,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

2、藥劑防治:(1)土壤消毒。在移栽前用10%放線酮和細土拌勻放人穴內;(2)種苗處理,用25x10-6的農抗101、農抗102或402抗菌劑浸種苗10分鐘,涼乾後再移栽;(3)發病初期用25%多菌靈粉劑1:1000倍澆灌病蔸。

術栽處理

根據有關試驗證明,術栽帶菌是白朮根腐病等病害發生的傳染源之一,為了預防白朮病害,栽種前必須進行藥劑處理。其方法是將選好的術栽先浸入清水中輕拌後撈出瀝乾,再將術栽浸入40%多菌靈膠懸劑300~400倍或80%托布津500~600倍液中1h,然後撈起瀝乾,如不立即栽應攤在地面上晾乾表面水分。

視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