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技術
至於採用什麼錄音技術那不一定,像1976年採用雙聲道模擬錄音的《黑教堂》至今能讓多少發燒友為它陶醉,閉上眼睛就能分辨出舞台上合唱者的位置!鄧麗君的《淡淡幽情》同樣也是八十年代的模擬錄音,但至今各國再版的版本達到幾十個,比起很多號稱24比特96千赫茲數字錄音更平衡,聲音更有血有肉!
現狀
中國這兩年推出的口水歌翻唱無一不在封面或別的顯眼地方或在雜誌音響做廣告打上“發燒碟”字樣,除了雨果,雨林,柏菲,ABC(原創的)等少數公司做得好以外,都是騙錢的,不僅歌唱得差,錄音更是歪解了“24比特96千赫茲數字錄音”的高清晰理念,誇張得難以入耳。而歐美,日本,港台早期的錄音儘管錄音設備不完美,但聲音卻很平衡。
測試
其實,發燒碟本身並不發燒,這名稱源自於發燒音響的玩家們在圈子裡流傳的測試發燒音響功力的錄音製作版本。要成為發燒碟的首要條件,就是要能滿足發燒音響的殘酷測試。發燒碟的關鍵在於它錄音製作時對動態大小、向位擺動、均衡幅度、透明感度、張通力度與信噪比等聲音質量掌握的水平,基本上與音樂內容沒太大關係,演奏與創作的好壞僅供附帶參考,或輔助聆聽趣味。
區別
發燒碟和其它歌碟的區別在於灌錄的母帶不一樣,錄音設備不一樣,發燒碟很多是通過原母帶直接灌錄的,現在流行樂的CD都是複製的複製,其質量不能與發燒碟比。對於花幾萬甚至幾十萬玩HIFI的發燒友來說,毫不在乎價格的高昂。至於歌手也許不出名,關鍵在於音樂的領域,HIFI與流行曲是不同的音樂領域,不同的欣賞層次,自然有著各自不同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