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

發心

發心,修行人忘失菩提心,輕則懈怠廢弛,重則道心全退,大乘學人不能片刻離開菩提心。道者不可須臾離也,修道與求學一樣,不進則退。佛說忘失菩提心而修諸善事,魔所攝持,故無菩提心而修善事即是魔。魔非青面獠牙、三頭六臂之謂,凡是被煩惱障礙所攝即謂之魔。例如對於某人特別喜歡,勤加慈愛,但無菩提心,待來生可能同他變成眷屬;如有菩提心,對於某人只有慈悲而無情愛,即不著相。菩提心如同一鏡子,照得清清楚楚,儼然實現,但事後一點痕跡都沒有,即修一切善,離一切相。如心中不清淨,即是為自己找麻煩。

基本信息

三心

△菩提心包括三心:

(1)直心。正念真如法,與真如本體相應,不與外界相應。反聞聞自性謂之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

(2)深心。歡喜修行一切善行,戒律是善行之一,屬自利的善行,切實修學,自生歡喜。

(3)大悲心。是利益一切眾生之心,自利利他。

詳解

△經云:“發起大悲心,救護諸眾生,永出人天眾,如是業應作。”大悲心是大菩提的根本因行。眾生有苦難,去救度他,不過救其一時之急,是善心與善行而非菩提心;度其出六道輪迴,了生死,才算是發大悲心。

△若發菩提心,一生能成就。發不發的行相(緣境的時候,心上現起一種了境的相貌,名曰行相),很容易分別。發菩提心者,我相就沒有了;若還有四相,就是還沒有發菩提心。經中說;“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可以證明。修行是自己的事,不要管他人。發菩提心,佛菩薩會自動來加被的。

△學佛,菩提心太重要了!下品下生,生凡聖同居土,也要發菩提心。西方是大乘人的境界,不是二乘人的境界,所以學佛必須是大乘法器。犧牲自己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受苦受難也情願。幼稚園的菩薩也要以度此地球上的眾生為己任,但此心還是發得太小了。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的眾生都要度,雖一時辦不到,但不能無此願,有此願,終有達到之一日。如果處處為自己打算,連二乘人都不如。

△學佛必須發大心,萬萬不可有倚賴心,要有獨立的精神,靠人靠不住,英雄豪傑都是由無依無靠的環境中起來的。佛所說的皈依三寶,依靠三寶,是教眾生依照佛的教訓,自行起修,不是依賴佛菩薩賜予什麼。

△行菩薩道的人應常常發願無有間斷,地藏菩薩生生世世常發大願,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如常發大願即不會懈怠,願為行之先導,所以大願必須常常發。

△菩薩是表法門的,文殊大智、普賢大行、觀音大悲、地藏大願,合四大菩薩之大願即是佛之大願,所以學佛無論那一種願都要,否則不能圓滿。

△開智慧必須要發大慈大悲心,悲心一發,智慧即開了,也是消業障最有效的辦法。在理上講,眾生都是佛,因眾生皆有佛性,性體相同;既屬相同,見眾生受苦即等於自己受苦。須知整個法界就是自己一個人,沒有相當定功的人大概不容易體悟到此中的義趣。但是無論何人均會作夢,夢中山河大地、人物虛空全是自己心中變現出來的,一旦醒悟,在夢中隨便拈一法無非是自己心的一部分;我們人生何嘗不是一場大夢,真如本性迷了,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自己真性中所現之物。常作如是觀,即能生起同體大悲心。

△你要是念念祝願一切眾生健康快樂,你自己一定健康快樂;你要是祝願他人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菩薩的大法與事業一定會傳給你。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為自了,原為度眾生,方與彌陀本願相合。修淨土法門正為滿此大願,若僅僅念佛求生,恐品位不高,不能滿願。

△世人拜佛,其目的不過求名利、求福慧。但行之數年毫無效果,反而境遇愈蹇,便以為佛菩薩不靈,乃灰心放棄學佛之願。——此實最可憐憫之人。要知佛事門中有求必應,了生死是世間最大的事,尚可求而得之,何況其他!果能發大心,與佛菩薩之心愿相合,自然蒙佛加被,有願必成。

△佛是無所住而住。住在一個地方,心量境界就限於一個地方,有界限、有範圍,等於一個圈套就跳不出去了。如不將心量拓展,死守一處,無法開悟。佛菩薩常游十方是願力,我們常游六道是業力,假如我們的願力超過業力,我們就是乘願再來的人。願力大過業力是菩薩,業力大過願力是凡夫,愈往下去,業愈大願愈小。

△佛的大涅盤謂之無住涅盤,不住生死亦不住涅盤。行於生死中是大悲心,佛菩薩住在六道之中,與凡夫一樣。大乘學人接受佛的開示要作菩薩,其願力心力超過業力,即可轉變境界,由起就是乘願而來的菩薩。來去清清楚楚的人是大菩薩,大菩薩照顧小菩薩,小菩薩有隔陰之迷,經大菩薩一點破,恍然大悟,其願力再超過業力,又是一個再來的人。轉凡成聖就在此時,不要等來生。

圖書信息

發心發心

書名:發心:夢參老和尚開示錄

作者:夢參老和尚

出版社: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

ISBN:9787807092544

開本:16開

定價:20.00 元

內容簡介

《發心》為九十高齡的夢參老和尚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於北京、台北、香港和五台山四地所作開示的記錄,開示的內容分別為“淺談發菩提心”、“談修行”和“念佛法門修學次第”等。面對對修行存有各種疑問的修學者,夢老一再強調發心的重要,他認為發心有三個過程:首先是發菩提心,也就是厭離世間的心;然後發大悲心,也就是救度眾生的心;最後發般若心,也就是智慧心,只有有了智慧才能普度眾生。因此對佛法是否有信心,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是否信佛,而是是否相信自己的心與佛無二無別,是否相信自己可以成佛。因此,夢老的開示,對廣大的佛學子堅定對佛法的信心,能產生極大的力量。

作者簡介

夢參老和尚,生於1915年,黑龍江省開通縣人。1931年於北京房山縣上方山兜率寺出家,法名為“覺醒”,但是他認為自己沒有覺也沒有醒,再加上是做夢的因緣出家,給自己取名為“夢參”。出家後,先到虛雲老和尚創辦的福建鼓山佛學院,依止慈舟老法師學習《華嚴經》,之後又到青島湛山寺向倓虛老法師學習天台四教。1937年,奉倓老命赴廈門迎請弘一大師到湛山寺,隨侍弘老半年,深受弘一大師身教的啟發。1940年起赴西藏於色拉寺依止夏巴仁波切、赤江仁波切學習西藏黃教修法次第,長達十年之久。1982年起任教於北京中國佛學院。1984年被妙湛、圓拙兩位法師請到廈門南普陀寺,恢復閩南佛學院,並任教務長。1988年旅居美國,並數度應弟子邀請至加拿大、紐西蘭、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弘法,講述的經論,以華嚴經、地藏經、般若經等大乘經典為主,在眾多弟子中具有極高的聲望。

圖書目錄

深山中的一盞明燈 1

北京開示

淺談發菩提心 9

台北開示

談修行 37

念佛法門修學次第 53

念佛三問 69

香港開示

九旬禪者的心路歷程 77

夢參問答 102

五台山開示

夢老九十三歲壽誕開示 117

對川北震災的省思 123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