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棒棒糖

發光棒棒糖

1987年,美國的兩個郵遞員科爾曼和施羅特 ,無意間對一個小男孩手中的一種發亮光的螢光棒產生了興趣,仔細琢磨間兩人突發靈感,這玩意是小朋友用來把玩的玩具,如果再能附加上兒童喜愛的食物,拼裝成能玩能吃的東西肯定會受到孩子們的喜歡。於是他們倆毫無目的地嘗試,當棒棒糖被隨手放在螢光棒頂端時,期待的結果出現了:光線穿過半透明的糖果,顯現出一種奇幻的效果。這一少有技術含量的組合發現,讓兩人驚喜異常。他們為此申請了發光棒棒糖專利,還把這個專利賣給了開普糖果公司,賺到了奇思妙想的第一桶金。這些棒棒糖經過各種演變,成為了小朋友們的最愛。

基本信息

發明背景

1987年,美國的兩個郵遞員科爾曼和施羅特 ,無意間對一個小男孩手中的一種發亮光的螢光棒產生了興趣,仔細琢磨間兩人突發靈感,這玩意是小朋友用來把玩的玩具,如果再能附加上兒童喜愛的食物,拼裝成能玩能吃的東西肯定會受到孩子們的喜歡。於是他們倆毫無目的地嘗試,當棒棒糖被隨手放在螢光棒頂端時,期待的結果出現了:光線穿過半透明的糖果,顯現出一種奇幻的效果。這一少有技術含量的組合發現,讓兩人驚喜異常。他們為此申請了發光棒棒糖專利,還把這個專利賣給了開普糖果公司,賺到了奇思妙想的第一桶金(4.75億美元——奇思妙想的獎勵)。

近日,一種十分惹眼的棒棒糖出現在市面上,它與其他棒棒糖唯一的不同在於糖果下供手握的小棒被換成了螢光棒。在食用糖果前,只需輕輕掰幾下螢光棒,原本平淡無奇的棒棒糖就會閃現出炫麗螢光,瞬間提升了不少回頭率。但是,孩子在食用這樣的棒棒糖時會不會有危險? 市面上還有哪些形式的螢光棒?它們是否是安全的呢?

相關介紹

7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新疆烏魯木齊市揚子江路上的時代購物超市,在收銀台前,記者見到了帶有螢光棒的棒棒糖。

“這種棒棒糖一元錢一根,買的人很多,這一盒有50根,一天多就能賣完。”收銀員還告訴記者,經常來買這款名為“幻彩螢光棒”的棒棒糖的,大多為兒童。記者仔細觀察了裝有這種棒棒糖的包裝盒,看到品名上寫著“硬制工藝棒棒糖”,產品類型屬於硬質糖果,但是說明中並沒有對螢光棒進行介紹,也沒有關於螢光棒的注意提示。 記者注意到,在食用棒棒糖時很容易咬到下面的螢光棒。記者嘗試輕咬了一下螢光棒,發現螢光棒上就會留下較為明顯的齒印。如果在吃的時候不注意的話,那么就很容易咬破螢光棒。隨後記者又將這種螢光棒來回折動,在不是很費勁地折動了5、6下後,螢光棒就斷成了兩截,裡面的液體也隨之噴出。據了解,就在2014年6月下旬,國家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對市面上的螢光棒進行了批量抽檢。抽檢結果顯示,目前市面上的螢光棒幾乎都存在安全問題,螢光棒中的螢光物質大多以苯二甲酸二甲酯和苯二甲酸二丁酯等低毒成分為主,一旦彎折泄漏被兒童誤吸或觸碰,可能會出現噁心、頭暈、麻痹、昏迷等不良反應。

在西北路上的一家兒童玩具店內,記者看到在雜亂的貨架上擺放著滿滿一塑膠圓桶的螢光棒。據店主趙先生介紹,市面上出售的均為此類螢光棒,一般分為純色與混色兩種,一盒50根左右,批發價格為5元至12元不等。記者發現,此類螢光棒為“三無”產品,產品外包裝上只有英文介紹,並沒有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識。“這些螢光棒沒問題,不就是小孩套在手上在晚上看著玩的嘛。”當記者對螢光棒的安全隱患提出質疑時,店主趙先生很是不以為然。在紅山轉盤地下通道的玩具店裡,老闆李微平告訴記者,他賣螢光棒一年多了,並沒有聽說有孩子因為折斷螢光棒而出現身體不適。然而,當記者在網上搜尋“孩子誤食螢光棒”時發現,孩子因為螢光棒而中毒的事件並不在少數。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螢光棒的購買者多為三歲到十幾歲的兒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好動,這種“三無”的螢光棒對孩子就是一種隱形的威脅。

烏魯木齊市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螢光棒發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苯二甲酸二甲酯和苯二甲酸二丁酯兩種化學物質的不穩定性,通過摔打、彎折等方式,使螢光棒內的物質進行混合併產生化學反應,反應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會以發光、發熱等形式進行釋放。“螢光棒中的螢光物質大多是酯類物質,酯類物質一般對人體都會有或大或小的傷害,具體危害程度需要經過科學實驗後才能得出具體結果,所以,應儘量避免皮膚等直接接觸到螢光棒中的螢光物質。”自治區中醫醫院兒科主任周盈告訴記者,兒童的抵抗力比成年人弱,在接觸化學物質時更應小心。周盈提醒,若螢光棒破損,且液體觸碰到肌膚,應立即用清水反覆清洗,並儘快就醫。家長要督促兒童在玩螢光棒後及時洗手,避免意外殘留在手上的螢光物質造成毒素累積。

發光棒棒糖 發光棒棒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