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論癰疽瘡腫第四十一
論癰疽瘡腫第四十一,夫癰疽瘡腫之所作也,皆五臟六腑,畜毒不流則生[本作皆有]矣,非獨因榮衛壅塞而發者也。
-
瘡癰腫毒
瘡癰腫毒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多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性疾病。多見於成年人,易發於皮膚粗厚部位,如頸部、背部、腰部、腹部、臀部等。 瘡...
-
瘡毒
瘡毒(瘡毒) chuānɡ dú 諸瘡毒腫。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二·蠍》:“諸瘡毒腫。全蠍七枚,卮子七個,麻油煎黑,去滓,入黃蠟,化成膏,傅之。...
瘡毒簡介 治療瘡毒驗方 食療方法 名醫治法瘡毒 辨別 -
藤黃[消腫攻毒祛腐斂瘡止血]
藤黃,中藥名。為藤黃科藤黃屬植物藤黃 Hook.f.的樹脂。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消腫,攻毒,祛腐斂瘡,止血,殺蟲之功效。常用於癰疽腫毒,潰瘍,濕瘡...
入藥部位 性味 功效 主治 相關配伍 -
肛門周圍癰疽
肛門直腸周圍發生的急慢性化膿性病變,稱為肛門周圍癰疽。本病中醫文獻又有便癰、髒毒、肛門癰、肛內癰、盤肛癰、懸癰、坐馬癰,跨馬癰等名稱。由於發病部位深淺不...
肛門周圍癰疽 正文 發病特徵 配圖 相關連線 -
瘡
瘡是一個漢字,讀作chuāng,本意是指皮膚上粟堆樣的腫塊,引申義是皮膚上腫爛潰瘍的病。該文字在《玉篇》和《西京賦》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信息 漢字演變 漢字釋義 古籍解釋 -
破毒雄黃丸
破毒雄黃丸主要由通明雄黃3錢,顆塊大硃砂3錢,水銀2錢,斑蝥28個(去足翼,用糯米炒黃)等成分配製而成。
主要成分 清熱解毒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癰疽疔癤
癰、疽、疔、癤,是四種發生於體表各有不同病理變化和形狀特徵的外科疾患。癰是感染毒邪,氣血壅塞不通而致的局部化膿性疾病。疽是為毒邪阻滯而致的化膿性疾病。疔...
症候簡述 診斷要點 望診 -
髮際瘡
病名。癰疽瘡癤之發於項後髮際部位者。見《外科證治準繩》卷三。多因濕熱內蘊,復受風火外襲而發。其證初起形若粟米,漸大若黍豆,質硬而突起,頂部或見白點而根部...
疾病名稱 疾病描述 臨床表現 診斷要點 髮際瘡中醫治療 -
少林瘡瘍膏
少林瘡瘍膏,源自於少林回春膏,適用於皮膚感染、癤腫、瘡瘍、褥瘡。
簡介 基本資料 用法用量 瘡瘍膏歷史 瘡瘍膏成份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