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可以戰勝

《癌症可以戰勝》是2007年1月1日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保法。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癌症可以戰勝:與死神共舞中的生命價值》著重介紹腫瘤發病、診斷、治療、康復過程中

癌症可以戰勝

患者的心理變化和相關干預的問題。作者運用專業的醫學知識分析腫瘤患者的心理應激和變化,用淺顯平實的語言介紹自我控制心理應激的方法,通過不同患者對腫瘤的不同態度和經歷來激勵、鼓舞腫瘤患者,力求使讀者明白腫瘤並不是絕症,只有自己不被疾病嚇倒,以積極的心態配合合理的治療,才可以像書中列舉的病例一樣獲得良好的康復效果。

作者簡介

於保法,1982年畢業於濱州醫學院,1985年在協和醫科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90你赴美國聖地亞哥醫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在美期間發明了治癌新方法——“緩釋庫技術”,被譽為“腫瘤化療用藥的第一次革命”,技術獲得美國專利、中國專利、澳大利亞專利。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情緒與身體的關係——心理學治療癌症的基礎

第二章 癌症病人的一般心理

第三章 癌症的精神療法

第四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抗癌實例和抗癌經驗

附錄Ⅰ:CCTV特別節目“征服癌症,從心開始”

附錄Ⅱ:以我努力換您微笑——於保法和癌症治療的生命文化

序言

人的生命是一個過程,有年輕力壯的時候,也有年老體衰的時候;有健康無憂的時候,也有生病為難的時候;患病有急性的病,也有慢性的病;有輕微的病,也有嚴重的病。癌症,不過是嚴重一點的慢性病。

人對疾病持什麼態度,實在是太重要了!態度對,不僅壯膽,還能提高免疫力。人在遇到危機的時候,既會“怕”,也應會“不怕”。當人知道“怕”已沒用,只有“不怕”才能救命的時候,人就應該把“怕”變成“不怕”。這是人的靈性。

人對病“怕”與“不怕”的態度,與戰爭中的敵我拼殺相似:不怕死的勇士,不僅能生還,還能成為英雄;怕死的癟種,嚇癱了,必死無疑!這是從戰略講。如從戰術講,病人怕和不怕還有個“加減法”問題:病人不怕,他只是一種病,病人和病是“一打一”。病人要怕,他就又“加”一種病——無藥可治的“怕死病”。這下病多一倍,對病人變成了“一打二”。如果病人總怕,病的數量還要增加。也許會出現“一打三”或“一打五”。相反,如果病人不怕病的數量就會減少:去掉“怕死病”是“一減”;精神正常,有防禦能力,不受其它疾病圍攻,是“二減”;病人安定,家庭、親友沒緊張空氣,是“三減”。總之,病人要“怕”,其病為“加法”:加病,加病,加病!病人如不怕,其病為“減法”:減病,減病,減病!可見,“怕”是生中求死,“不怕”是死中求生

癌症並不可怕,癌症不是絕症,癌症是可以戰勝的。戰勝癌症不過是一些人生命經歷中的一個過程。即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力求自己的生命活得有價值,活得有質量,活得有尊嚴,活得有意義。戰勝癌症,本身就是生命價值,生命意義的一部分。

文摘

第一節 癌症的信心療法

美國一家晚報曾經做過這樣的報導,一位中年男子不幸患了癌症,當時他的妻子正懷孕,於是他決心一定要設法活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受這種希望心理的影響,他果然活到了孩子出生的那天,而醫生預言他是活不了這么久的。

美國人安妮患了肝癌,醫學檢查獲得的結果是認為對她的病已無能為力了。但是安妮沒有放棄生的希望,她發誓要以全身心的力量來戰勝疾病。她找到了一位外科醫生做了手術。這位外科醫生先帶安妮走訪了正在康復中的病人,他們的病情曾比安妮更為嚴重。走訪完之後,他為她檢查了身體。仔細研究了她的病史。這位外科醫生告訴安妮,假如她高度相信自己,相信他本人,並相信手術能獲成功,那么他願意做這個手術並給予最好的治療。安妮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外科醫生的要求,她迫切希望接受生命的挑戰。在手術中,她肝臟的70%被切除。從此,她開始了一種積極,樂觀的新生活。三年之後,她仍像健康人一樣活著。雖然在她的體內仍有癌細胞,但她的病情一直是穩定的,她為自己能戰勝病魔而感到自豪。

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即已被認為不久將要離開人世的某些人,由於他們決定對繼續生存有著強烈的意向,比如他們決定要活到大學畢業或孩子出世那一天等等,結果就真的使他們的生命超過了所預計的時限。反之,有些病人在外科手術後或患病期間就死去了,但從醫學的觀點來看,他們還應能繼續活下去,其重要原因就是這些人沒有活下去的意願,他們在生活中缺乏目標,感到孤獨與絕望,喪失了求生的意志,因此患病後他們並不動員與疾病作鬥爭所需要的心理和身體資源,使他們的死亡要比預料得快。美國心理學家達阿尼·波·舒爾茲對此總結得好:“不要簡單地放棄生命。即使面臨著晚期的疾病,但對希望、志向、意圖與目的的感受可以延長生命,而失望則可以縮短生命。”

一、人的信念為什麼會對疾病,有著如此巨大的治癒力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人還無法知道大腦的全部動能,但這並不意味的人的意志是無所作為的。事實上,人類很可能會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掌握著自己的命運,並在戰勝自身疾病的過程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美國,許多醫學報告都提到了人能用意志“指揮”自己的例子,比如有一個控制自己心跳的表演,表演者用意志力使自己心跳加快或幾乎讓其達到停止的狀態。美國一些醫療中心已開始讓病人用這種方法治療自己的周期性偏頭痛或用於降血壓。由此可見,人的意志會給人的身體帶來某種變化。你的意志越堅定,越積極,你的身體就會朝著這個方向發生可喜的變化。

“安慰劑”效應也是信念起作用的一個重要原因。安慰劑指的是那些不含醫藥成分而又能產生真正的藥物療效的“藥丸”安慰劑的安慰效應證明了人的期望能給人體的化學過程帶來影響。據有關的醫學研究表明,35%的參加試驗的病人在服用了“安慰劑”後,症狀都減輕了,這些症狀包括頭疼、焦慮、緊張、發熱等。可見,人的信念能使其身體的生理過程發生變化,這與暗示產生效果的道理是一樣的,即如果人們相信某種藥物含有一種能滿足其身體需要的成分,那么他的身體就會朝著那個方向起相應的變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