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石橋家紡批發市場

疊石橋家紡批發市場

從此,疊石橋家紡產業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疊石橋家紡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得到了中央的省、市領導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 一系列紮實的舉措,使疊石橋家紡產業的管理更為科學化、人性化。

疊石橋國際家紡城疊石橋國際家紡城

海門疊石橋國際家紡批發市場的商品以中低檔為主。但為了提高市場經營的商品檔次,管理單位有意引導商戶經營一些檔次較高的商品,同時希望市場經營方式由批零兼營,逐步轉變為以批發為主。

基本信息

從大上海向北經蘇通大橋約一小時,就來到聞名全國的家紡之都——中國疊石橋國際家紡城。她位於素有“江海門戶”之稱的海門市西北角,總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日均人流量3萬人次以上。疊石橋家紡產業已發展成為覆蓋海門、通州2個縣市17個鄉鎮,擁有從業人員20多萬人,總生產規模超過500億元的產業群, 2007年市場總交易額超過202億元,疊石橋家紡市場名列全國“百強紡織品服裝鞋帽”交易市場第六名,成為全國家紡行業第一市場。
一、選擇歷史,在夾縫中誕生
疊石橋家紡業發展源遠流長。早在清末狀元張謇創辦的紡織工業的影響下開始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張謇創辦的南通學院附屬女紅傳習所(後發展為南通工藝美術學校)里的學員曾帶過疊石橋人做藝徒,這些人成了疊石橋家紡產業最初的開拓者、經營者及藝技傳授者。疊石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先由當地村民楊乃富經手在海門與通州兩市的交界河上架起一條木橋,以後幾經修理改成石橋,其橋墩用小石條井字型疊起,造型別致,故名疊石橋。由於疊石橋地處三星、川姜兩鎮的交界處,民眾趕集不便。1956年開始,有少數農民將蔬菜和手工藝品來此買賣,以後逐漸增多,形成了農工副產品的集散地。由於地處兩市交界,政府疏於管理,在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代裡,疊石橋自然成了農民進行商品交換活動和躲避打擊的“避風港”。終於,市場在夾縫中得以生存,並被人們稱為“小香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大批能工巧匠和善於經營的人,得到了黨和政府的支持,消除了疑慮,衝破了精神枷鎖,放開手腳發展家紡業。從此,疊石橋家紡產業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二、抓住機遇,在改革中發展
1983年後,乘改革開放的東風,地處疊石橋家紡產業核心區的海門市三星鎮黨委、政府專門出台檔案,積極鼓勵和支持家紡產業的發展,並根據家紡市場發展的情況,先後六次將市場加以擴建,總投資6億多元。1985年9月,拆除原來的簡易竹棚,改建並增加磚木結構的營業用棚;1992年,三星鎮黨委政府和海門市工商局合資2400多萬元興建疊石橋繡品城。繡品城上下分三層,集商貿、倉儲、運輸、辦公與一體,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安排4000多個攤位;1997年2月,鎮黨委政府又根據迅猛發展的形式需求,實施東擴工程,投資750多萬元緊靠繡品城東側建造了精品樓,共113間,建築面積6080平方米;不久又開闢了擁有217個門面、建築面積10350平方米的名品廣場;1998年又投資5000萬元另外建造了擁有1000間營業門面的商貿城;2001年以來由我市民營企業家江蘇賽城集團董事長朱仲輝先後投資5億元建造了占地250畝、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擁有近2000個經營門面的疊石橋國際家紡城;於是整個疊石橋市場形成了繡品城、商貿城、名品廣場和國際家紡城四大經營區域,擁有3000多間商鋪門面和9000多個經營攤位,使昔日的露天地攤市場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家紡專業市場,並開始源源不斷地釋放出它的產業能量。
面對家紡業的迅猛發展和用地需求不斷增加的實際情況,2001年11月,三星鎮黨委、政府規劃和建設三星工貿園區。園區規劃面積7.5平方公里。分為四個區域:商貿示範區、工業密集區、居住聚集區、行政管理區。園區已開發面積5.5平方公里,其中商貿區1平方公里,總投入8億元;工業區占地4.5平方公里,總投入50多億元。建成了高標準道路32公里,鋪設管網28公里,新增綠化面積8萬平方米,擁有日供水20萬噸的自來水廠和11萬伏的變電所各一座,進區企業20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60多家,銷售超億企業15家,8家企業進入海門市重點骨幹企業行列,2007年園區總產值210億元。依託集群優勢,構築產業高地,做大做強工貿園區逐漸成為現實。
三、雨露滋潤,在領導關懷下成長
疊石橋家紡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得到了中央的省、市領導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原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原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原紡織工業部部長吳文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中國家紡協會會長楊東輝,紛紛先後前來視察和指導工作,對疊石橋家紡產業的發展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李德生揮毫提詞“三星繡品名天下”。1992年10月疊石橋市場被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評為“中華之最”;1995年10月疊石橋市場被評為“全國文明市場”;2002年三星鎮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家紡繡品名鎮”;2004年5月,國家發改委、中國家紡協會以家紡產生業為題,在疊石橋舉辦了“中國疊石橋家紡產業發展高層論壇”。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視台等全國近百家新聞媒體,對疊石橋家紡業的發展給予高度的關注廣泛報導。2007年6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納米比亞會見中資機構及華人華僑代表時,疊石橋國際家紡城董事長朱仲輝收到親切接見,併合影留念。疊石橋已成為我國特色產業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又一典範和江海平原一顆璀璨的產業明珠。
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使富民效應日益凸現,更使疊石橋家紡產業的發展如虎添翼。家紡品種由少到多,產品檔次由低到高,企業規模由小到大,市場分額節節攀升,科技創新日新月異,名牌戰略推進體系日臻完善。截止目前, 80多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2家企業通過了ISO9001、2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1家企業通過ISO14001、2004國際環境體系認證,註冊各類商標600多個,建立了多家家紡產品研發機構,30多個家紡品牌獲南通市級以上榮譽稱號。其中“凱盛”品牌獲得了全國家紡名牌稱號;“亞萍”家紡榮獲“中國女性最喜愛的家紡產品”; “凱帝”等獲得了江蘇省著名商標;“華倫天奴” 、“鱷魚” 、“紅豆” 、“彬彬” 、“波司登”等20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加盟疊石橋家紡。現在,依靠科技、注重創新、推崇品牌、做大規模已經成為廣大疊石橋家紡人的共識和不斷前進的力量源泉。
四、高點定位,在新形勢下再繪宏圖
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疊石橋家紡業的各項基礎設施配套基本到位。面對紛繁複雜、競爭激烈的世界經濟新環境,面對WTO運行規則和歐美已開發國家對我國家紡產品提出的要求,面對世界游離資本快速向長三角地區轉移的新機遇,疊石橋家紡的希望與困難同在,機遇與挑戰並存。三十年前,疊石橋連線的是鄉村小道,三十年後,疊石橋連線的是通衢大道、世紀大橋、國際大港。隨著蘇通大橋的建成和寧啟高速疊石橋互通的開通,崇海大橋、滬通鐵路、寧啟鐵路海門段的即將開工,疊石橋家紡業的外部環境將大為改善,接軌世界經濟的步伐大大加快。更令三星人欣喜的是,2006年10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發改委審核同意,三星工業園區已命名為省級海門工業園區,成為海門第二個省級開發區和省級家紡特色工業園區,幾乎在同時,疊石橋又被命名為中國家紡流行趨勢推廣基地。
園區黨工委一手抓好老鎮區改造,一手加快新園區建設。先後投資5億元,修築了天三、德三、疊三和三袁環鎮公路,實施了填河造路工程,新建了高標準的三星南大道,改造了繡女路、良福路、大島路,形成了四橫“十一縱”的道路格局。疊石橋高速互通、疊港公路即將建成。園區新區建設大步推進,以世紀大道為主的“一橫七縱”總長20公里道路全面建成。水、電、燈、綠化工程即將完成。服務業規劃全面啟動;滸通河橋畔高樓群拔地而起;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總投入5500萬元,集餐飲、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大島國際大酒店生意紅火;占地面積200畝、總投入2億元,擁有53條營運線路、覆蓋全國200多個大中城市的物流區日夜繁忙。整個園區的通信、金融、治安、消防、城管、工商、稅務、供電、給排水、學校、醫院、綠化等設施一應俱全。疊石橋家紡市場已經成為長三角地區不可多得的購物旅遊景區。與蘇、浙、滬150多家旅行社簽訂了購物旅遊合作協定,每天都有大批遊客前來旅遊購物,大大提升了大市場人氣,也推動了市場消費。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不少家紡業主已經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但仍然沿襲著傳統的家庭作坊式的管理,墨守成規、囿於陋習。面對家紡市場翻版、盜版等現狀,三星鎮黨委、政府積極鼓勵企業走自主創新的道路。2002年8月4日,成立了海門市疊石橋家用紡織品協會,登記會員60名;2002年10月8日,成立了全國第一家鄉鎮著作權管理辦公室——海門市三星鎮著作權管理辦公室。另外在我國駐外使館的支持下,建立了“羅馬尼亞南通商會”和“南非南通商會”,並建立了國外臨時黨支部,使400多個到國外經營的“弄潮兒”有了自己共同的“家”。2006年11月,家紡城和繡品城的經營體製得到整合最佳化,實現了統一經營、統一管理,海門疊石橋家紡協會,三星著作權管理辦公室,江蘇省質檢中心疊石橋分中心等管理和服務機構運行正常;並在國際家紡城建立了“產品檢測中心、產品信息中心、產品研發中心、企業培訓中心和品牌展示中心”。園區黨委政府十分注意營造產業發展的條件和氛圍,在稅收、用地等方面都給予了充分的優惠傾斜。一系列紮實的舉措,使疊石橋家紡產業的管理更為科學化、人性化。
按照疊石橋家紡產業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20年的遠景目標和園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園區確定了“市場建設為龍頭、園區建設為主線、城市建設為抓手、和諧建設為目標、強區富民為目的”的發展思路,把園區建設成為新興產業的集貿區、科技創新的先行區、體制創新的示範區、和現代化新城區。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占地606畝,總投資額25億元的疊石橋三期工程已經開工建設,園區的建設者們正依託產業優勢、地域優勢、人才優勢、政策優勢、服務優勢,高起點開發、高標準建設、高效率管理、高科技助推,使園區高速健康發展。到2010年,疊石橋家紡產業集群總體生產規模達到1000億元,疊石橋家紡市場的總成交額達到500億元,對外貿易200億元,疊石橋家紡產業集群的輻射面積達到1000平方公里,從業人員50萬人,疊石橋交易市場占地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萬人;到2020年,疊石橋家紡產業集群的總體生產規模達到2000億元,疊石橋家紡市場的成交額達到1000億元,對外貿易500億元,從業人員100萬人,疊石橋交易市場占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萬人,把疊石橋打造成規模最大、配套設施最好、服務質量最優的家紡之都、紡織之城、購物天堂、旅遊勝地,努力躋身全國服裝鞋帽市場五強之列。
追尋過去,感慨萬千;審視現在,心潮澎湃;展望未來,豪情滿懷。疊石橋這片多情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隨著家紡業“中國家紡產業研發中心、世界家紡產品集散基地”的打造和建成,必將成為國人驕傲、世界矚目的亮點!

商品介紹

周邊環境

商儲商場

其他信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