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作

由中國版協校對研究委員會、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國家語委異形詞研究課題組、《咬文嚼字》編委會於2003年8月15日聯合發布的《264組異形詞整理表(草案)》(即第二批異形詞整理表)中,收了這樣幾條:“當作-當做”“看作-看做”“裝聾作啞-裝聾做啞”“裝作-裝做”“作美-做美”“作弊-做弊”“作弄-做弄”“作聲-做聲”“作秀-做秀”(前者為推薦詞形,後者為淘汰詞形)。《睢縣文史資料·袁家山》:“廟建於土山之上,故稱袁家山(袁可立別業),……涼亭地下有深洞,當作船艙。四周有水環繞,當作海水。

當作

正文

又作當作,為漢代訓詁學家所創術語,並被歷代沿用。意思是某字是錯字,當作某。段玉裁《周禮漢讀考·序》說:“當為者,定為字之誤、聲之誤而改其字也,為救正之詞。”“字誤聲誤而正之,皆謂之當為。”字之誤,即因二字形體相近而誤;聲之誤,即因二字聲音相同或相近而誤。例如《周禮·天官·內饔》:“豕盲眡而交睫,腥。”鄭玄注:“腥,當為星,聲之誤也。”“星”指肉中的絛蟲卵,因與“腥”同音而誤書。又《小宰》:“掌建邦之宮刑以治王宮之政令,凡宮之糾禁……”鄭玄註:“杜子春雲,‘宮’皆當為‘官’。”宮、官即因形近而誤書。當為(當作)既為“救正之詞”,所以也為後代校勘學所沿用。
當為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