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義時期,配第(William)、洛克(Locke)等經濟學家就開始研究貨幣,但直至今日,人們對貨幣的認識和爭議

早期研究
在主流經濟學理論中,均衡分析始終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起源是瓦爾拉斯一般均衡模型。在瓦爾拉斯模型中,均衡價格形成的前提是市場出清,市場出清的結果是價格均衡的實現。也就是說,在一般均衡理論所表述的完善市場中,均衡將形成的是一組組相對價格。在這裡,貨幣的價值為零,貨幣在模型分析中得不到研究。
那么,貨幣對經濟到底意味著什麼呢?最早的解釋源於貨幣數量論者,其中以Fisher的交易方程最為著名。按照早期貨幣數量論的觀點,貨幣雖然不會對比價體系的形成產生影響,但會影響物價水平的變化。
在這裡,經濟活動被人為地劃分為兩個方面:實體經濟和貨幣經濟。瓦爾拉斯均衡模型解決的是實體經濟中相對價格的形成,而早期的貨幣數量論解釋的是絕對價格水平的變化,並由此形成了“貨幣中性論”或“貨幣面紗觀”。根據該貨幣數量論的觀點,在無貨幣幻覺的前提下,名義貨幣量的變動,只會引起絕對價格水平的變化,不會導致均衡的相對價格的變動。換言之,在經濟分析中,抽象掉貨幣並不影響分析框架的完整性,貨幣的變動並不會導致經濟變數的實際變化。
如果真如早期貨幣數量論者所言,貨幣對經濟運行並不起實質性作用,那么,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始終與貨幣聯

但是,這種分析方法並未被普遍認同,哈恩(Hahn)對帕廷金模型提出了質疑:商品具有正的交易價格,只有當貨幣也具有“正價值”時,將其視為商品在邏輯上才能成立。但是,現代紙幣本身並沒有內在價值,理論價格為零。將“正價值”為零的特殊商品加入到分析模型中,等於不加入,對瓦爾拉斯均衡也不會產生影響,市場仍然是物物交換的均衡,仍然沒有貨幣理論的地位。由此形成了著名的“哈恩難題”(Hahn’S Problem)。為解決這一難題,Grandmont、Laroque等許多學者對貨幣正價值問題進行了研究,由此又引發了對貨幣的起源、貨幣性質等問題的深入探討。
顯現特點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貨幣問題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新的貨幣經濟理論和套用方法層出不窮。目前,具有最優行為的貨幣經濟模型已被廣泛套用於經濟成長、經濟波動和經濟政策的分析之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效用函式中的貨幣模型、貨幣先行模型、世代交疊模型、貨幣搜尋模型等。
1.效用函式中的貨幣模型
效用函式中的貨幣模型由Sidrauski 首先提出 ,模型假定行為人的效用既來自於對物品的消費也來自於對貨幣的持有。持有貨幣能夠直接帶來效用的原因在於貨幣的使用在“需求雙向不吻合(No 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的交易中減少了購物時間,而時間是能夠為人們帶來效用的。但要增加貨幣持有量就必須減少行為人的消費量或債券擁有量,而這些同樣會為行為人帶來效用。因此,行為人要使其效用極大化,需要在貨幣持有量與其消費量或債券擁有量之間進行權衡。如果穩態下模型經濟的貨幣需求為正,它能為人們帶來效用,那么,貨幣就具有了正的價值。MIU模型是首次在均衡分析中使貨幣真正具有正價值的模型。
可

2.貨幣先行(Cash-in-advance或CIA)模型
為了解決MIU模型中這種內在不相符的問題。人們又建立了另外一種模型——貨幣先行模型。該模型由Clower首先提出,其前提是消費必須使用貨幣來購買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在模型中假設了一個貨幣在先約束,即物品購買量受先前換取的貨幣量的約束。這是人們預算約束之外的另一約束。它隱含著兩種限制:其一,貨幣為購買物品的唯一媒介;其二,貨幣必須在物品交換之前換取。繼Clower之後,stockman發展了不僅消費品而且投資品也要用貨幣來購買的模型 ]。CIA模型表明,如果貨幣供給為一常量,那么貨幣在該模型中就具有正價值,這是因為貨幣能減少貨幣在先這一約束條件的影子成本。CIA模型的優點在於它保持動態最優分析的同時可以很容易地推導出貨幣需求。CIA模型與MIU模型一樣,它們並不專門討論為什麼貨幣具有如此特別的功能。但與MIU模型不一樣的是,CIA模型中關於貨幣的正價值並不依賴於任何關於消費和真實貨幣量在效用函式中的可分離性,這就讓模型擺脫了一個不必要的束縛。
3.世代交疊(Ovedapping Generations)模型
20世紀80和90年代以來,一些新的貨幣經濟模型相繼形成,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是Wallace的世代交疊模型。該模型與前面兩種模型相似,它依賴如下假設:在沒有貨幣時,市場的交換就會有困難。但與前兩種模型強調貨幣在減少購物時間方面所帶來的正效用不同的是,世代交疊模型是從貨幣貯藏手段推導出貨幣需求而無需依賴任何交易技術。此外,前兩種模型強調的是每一時段之內交換的困難性,世代交疊模型強調的則是跨時段交換的困難性。在世代交疊模型中,由於貨幣比其他資產更高效地解決了跨時段交換的困難,因而使貨幣具有了正的價值。當然,模型中貨幣具有正價值的前

4.貨幣搜尋(Search Models of Money)模型
最近由Kiyotaki和Wright構建的貨幣搜尋模型是從十分具體的交易過程中推導出貨幣需求關係的 。在那個模型中,Kiyotaki和Wright模擬Jevons關於物物交換中存在“需求雙向不吻合”的情況。該模型認為,人們接受貨幣並不是因為貨幣本身的原因,而是因為人們可以用它來交換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即貨幣能夠使需求雙向不吻合的交易得以實現。與CIA及MIU模型不同的是,這裡的任何一種商品都可以作為貨幣。也就是說,這個模型主要討論的是實物貨幣(Commodity Money)而沒有考慮紙幣(Fiat Money)。實物貨幣既能作為交換媒介,又可作為消費品。從這個模型可以知道物品的內在性能對此物品作為交換媒介究竟有多大影響,這對我們研究紙幣有很大啟示。歷史上首先使用的貨幣全部是實物貨幣,當然,沒有雙重相符性並不意味著人們完全無法進行交換。如果人們找到某種交換媒介,那么交換依然可以進行。例如上述模型中,一種外在的物體如紙幣就可以在其中充當貨幣。Kiyotaki和Wright在1993年發表的論文首先證明了紙幣在搜尋經濟中的正的價值 。在這類模型中,雖然沒有人消費貨幣,但仍然會形成貨幣均衡。當前許多學者都在利用這一模型及其變體研究有關貨幣經濟問題,如Corbae,Temzelides和Wright研究內在與外在貨幣(Inside and Outside Money)問題 。
5.新興古典貨幣(New Classical Models ofMoney)模型
儘管貨幣搜尋模型受到了許多學者的追捧,但該模型並不能解釋貨幣的起源問題。斯密從分工與專業化的角度以屠戶、釀酒師、麵包師之問直接交換的困難為例對貨幣的產生進行了闡述。Jevons將斯密的表述術語化為“需求的雙向吻合”矛盾。而Kiyotaki和Wright根據Jevons等人關於物物交換的這一矛盾構建的貨幣搜尋模型,卻沒有包含斯密關於分工與專業化是貨幣出現的必要條件的思想。因而該模型並不能解釋貨幣的出現,以及貨幣與分工演進、生產力進步的關係。當然,經濟貨幣化與經濟商業化之問的關係也不可能用這個模型來解釋。Borland和Yang在貨幣搜尋模型的基礎上,結合斯密等人的關於貨幣與分工之問關係的思想,建立了一個新的一般均衡模型,即新興古典貨幣模型。該模型認為,只要在足夠長的生產過程中分工水平足夠高,就會出現交易雙方供求雙向不吻合的情形。假定沒有一個中央出納機制使所有專業生產者同時按瓦爾拉斯價格和數量交割商品,則在完全分工的情形,貨幣將成為必需。與貨幣搜尋模型一樣,實物貨幣的主要作用完全是為了協助下一步的交易。
從這個模型可以得出,專業化和分工對於貨幣的出現是必要但不是充分的條件。而當在足夠長的迂迴生產鏈條中有足夠高的分工水平時,貨幣就會出現。這個模型也說明,人與人之間不存在偏好和生產條件的先天差別時,貨幣也可能因為分工的演進而出現。而哪種商品充當商品貨幣與兩個因素有關,一個是產品在迂迴生產鏈條中的位置,另一個是商品的交易效率參數。若所有商品的交易效率參數都相同,則處於鏈條中間的商品會充當貨幣;而交易效率參數在商品之間不同時,有最高交易效率的商品將充當貨幣。因此如果法律和政府制度使紙幣及相關的信貸制度能有效動作,使其交易效率顯著高於任一商品時,紙幣就會代替商品貨幣,以促進分工和生產力的發展。
存在的問題

發展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新興古典貨幣模型利用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理論並結合演化方法,從分工與專業化的角度,不但內生了市場的不完善性,而且還內生了貨幣出現的條件,以及商品貨幣的勞動價格和相對於其他商品的價格。這無疑是對貨幣理論的一大發展。在該模型中,由於貨幣能夠促進社會分工和生產力的發展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因而貨幣具有正的價值。
與貨幣搜尋模型及其他幾種模型相比,新興古典貨幣模型除了在關於貨幣起源問題及貨幣的性質方面更具有解釋力外,在貨幣的政策分析方面也更具有邏輯一致性。這主要得益於該模型對價值理論的融合。根據貨幣經濟學理論,貨幣要想影響生產領域,必須影響相對價格。但包括貨幣搜尋模型在內的其他幾種貨幣模型幾乎都是把貨幣理論與價值理論徹底割裂開來,沒有直接模擬貨幣對生產過程及相對價格的影響。新興古典貨幣模型較好地克服了主流經濟學中無法將貨幣理論與價值理論融合在一起的不足,綜合地考慮了生產性投資活動中商品價值的形成,因而對該模型進行穩態分析更能真實地把握貨幣供給變化對經濟的影響。總體而言,貨幣經濟模型的發展歷程反映了人們對貨幣本質的逐步認識過程。特別是新興古典貨幣模型,較圓滿地解釋了歷史上貨幣從勞動分工中演進出來的問題,並且首次較好地將貨幣理論與價值理論統一在一起,為貨幣經濟理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可研究方向。但該模型較為複雜,將其直接運用於現代經濟政策的制定還有一定困難,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