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建築師的職業角色與自我認同危機:基於文化研究視野的批判性分析

當代中國“建築師”的內涵 當代中國建築師的職業角色認同危機 當代中國建築師的自我認同危機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6月1日)
叢書名: 博士論叢
平裝: 19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112117968, 9787112117963
條形碼: 9787112117963
尺寸: 23.8 x 17.8 x 1.2 cm
重量: 481 g

作者簡介

謝天,女,1974年出生於江西省大余縣,一級註冊建築師。1995年本科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建築學專業,2000—2003年、2004—2008年就讀於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分別獲建築學碩士、博士學位,現任職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工程設計研究院。 作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建築設計與理論、建築批評和文化批評。迄今為止,完成大中型規劃與設計項目100餘項,如北京朝內大街商業大樓、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生餐飲中心、北京左家莊力鴻花園多元大廈、上海奉賢醫院內科兒科大樓(合作)等項目。在國內建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內容涉及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建築評論、建築歷史等領域,參與翻譯英文著述1部(《Theorizing A New Agenda For Architecture》),目前正在主持承擔多項軍隊設計與科研項目。

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建築師的職業角色與自我認同危機:基於文化研究視野的批判性分析》內容包括緒論、全球化進程中的當代中國建築師、當代中國建築師的職業角色與自我認同危機、當代中國建築師的職業角色與自我認同的個案研究。認同問題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一個突出現象。當代中國建築師的認同不僅是職業角色的認同,也包括了建築師的自我認同和建築作品的認同。
《當代中國建築師的職業角色與自我認同危機:基於文化研究視野的批判性分析》可供廣大建築師、建築理論工作者、建築院校師生員工學習參考。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和依據
1.1.1 選題背景
1.1.1.1 現代性的困惑
1.1.1.2 平均的建築、平均的人
1.1.2 選題依據
1.1.2.1 現代性:強調主體的自由
1.1.2.2 對人自身的思考:關注個體
1.2 研究視角與論文框架
1.2.1 人、語言與存在
1.2.2 從“同一性”到“認同”
1.2.2.1 “認同”的概念
1.2.2.2 “危機”的概念
1.2.2.3 認同與現代性
1.2.3 相關文獻綜述
1.2.3.1 互動論中的角色與自我
1.2.3.2 其他認同的理論
1.2.4 研究方法與論文框架
1.2.4.1 研究方法:文化研究的視野
1.2.4.2 論文研究架構
第2章 全球化進程中的當代中國建築師
2.1 全球化與社會轉型的現實語境
2.1.1 全球化與社會轉型
2.1.1.1 以職業分工為基礎的社會階層和個體的變化
2.1.1.2 文化資本理論與知識的力量
2.1.2 當代中國建築師的內涵
2.1.2.1 建築學的新內涵
2.1.2.2 當代中國建築師的“中國”內涵
2.1.2.3 當代中國“建築師”的內涵
2.2 當代中國建築師群體的分化與個體的突圍
2.2.1 歷史中的群體現象
2.2.2 當代建築師群體的分化與個體的突圍
2.2.2.1 第四、五代中國建築師的“現代意識”
2.2.2.2 消費主義文化語境中的建築創造
2.2.2.3 個體的突圍
第3章 當代中國建築師的職業角色與自我認同危機
3.1 當代中國建築師的職業角色認同危機
3.1.1 中國建築師的職業角色與“知識服務”
3.1.1.1 建築師身份與角色的歷史變遷
3.1.1.2 當代中國建築師職業角色的多重屬性
3.1.1.3 知識、職業角色與人文精神
3.1.2 職業角色認同的危機
3.1.2.1 職業發展脫離社會的框架
3.1.2.2 職業倫理的缺失
3.1.3 社會角色認同的危機
3.1.3.1 精英意識的缺乏
3.1.3.2 人文精神的缺失
3.2 當代中國建築師的自我認同危機
3.2.1 建築創作主體的話語轉型
3.2.1.1 知識的敘事:建築師的創作與表達
3.2.1.2 “群體主體性”與宏大敘事
3.2.1.3 “異化的主體”與商業運作
3.2.1.4 “個體主體性”與私人敘事
3.2.1.5 平庸的“多元化”
3.2.2 群體主體的認同危機
3.2.2.1 想像的共同體
3.2.2.2 “家”的原型
3.2.3 異化主體的認同危機
3.2.3.1 欲望的主體
3.2.3.2 欲望超越理性
3.2.3.3 占有式的生存
3.2.4 個體主體認同的危機
3.2.4.1 臨時的“集體”形式
3.2.4.2 自我與角色的分離
3.2.5 知識的“人格”化
3.2.5.1 人格的概念
3.2.5.2 知識的人格化
3.3 當代中國建築師作品的認同危機
3.3.1 建築與意義
3.3.1.1 建築與意義
3.3.1.2 認同、流行與建築
3.3.2 建築師作品的認同危機
3.3.2.1 民族的“寓言”
3.3.2.2 所指的“遊戲”
3.3.2.3 場所的缺失
3.3.2.4 沉默的建築
第4章 當代中國建築師職業角色與自我認同的個案研究
4.1 當代中國建築師的個案研究
4.1.1 當代中國藝術家的自我表達
4.1.1.1 藝術家的自我表達
4.1.1.2 “賈樟柯”現象
4.1.1.3 展覽的意義
4.1.2 當代中國建築師的個案研究
4.1.2.1 張永和與“第三種態度”
4.1.2.2 劉家琨與“玉米”策略
4.1.2.3 王澍與“造園”遊戲
4.1.2.4 當代中國建築師的文人意識
4.2 他者的形象
4.2.1 庫哈斯
4.2.2 安藤忠雄
第5章 結語
5.1 認同與個體的現代性
5.1.1 認同:一個未完成的進程
5.1.1.1 邊緣化:一個未實現的自我認同
5.1.1.2 建構對話身份
5.1.2 結語:個體的現代性
5.2 本文遺留的問題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