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人文大系:孟子性善論研究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孟子性善論研究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孟子性善論研究》,作者楊澤波,由人民大學出版社於2010年6月1日出版。描述的是儒家性善論與西方道德哲學有很大差異,以康德道德哲學來研究性善論,只能將其掩蓋在西方哲學的陰影之下,不可能準確把握孟子的基本精神,弘揚其獨特價值,彰顯其特有光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性善論研究素以困難著稱,有人甚至將其稱為儒學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孟子性善論研究(修訂版)》為解決這~難題提交了自己的答案。作者認為,人性之所以為善,一是因為人性中有一種自然生長的傾向,這種傾向屬於一種自然本能,是先天的;二是因為人有良心本心,它來自社會生活和智性思維對內心的影響,是一種倫理心境,屬於社會屬性,是後天而先在的。區分這兩個不同方面,特別是理解倫理心境如何是後天而先在的,是破解性善論之謎的關鍵所在。以此為基礎。作者特彆強調,儒家性善論與西方道德哲學有很大差異,以康德道德哲學來研究性善論,只能將其掩蓋在西方哲學的陰影之下,不可能準確把握孟子的基本精神,弘揚其獨特價值,彰顯其特有光彩。

目錄

第一版 馮契序第一版 潘富恩序韓文版自序前言導論孔子心性之學的結構及其意義一、孔子心性之學的結構二、孔子心性之學結構的意義第一部分 性善論的涵義第一章 性善論的基本進路一、心、性、情、才釋義二、孟子論性善的基本進路第二章 性善論的基本原則一、存心養性二、先立其大三、無愧於心四、知之必行第三章 良心本心與倫理心境一、良心本心的特點二、倫理心境的涵義三、良心本心是一種倫理心境第四章 人性中的自然生長傾向一、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二、關於人性中自然生長傾向的哲學證明三、對人性中的兩個不同部分必須嚴加分辨第五章 仁性倫理之發現一、仁性倫理與理性倫理的分野二、仁性倫理與情感倫理的分野小結 關於“唯心的”第二部分 性善論的方法第一章 性善論的發明一、思、反、誠、約釋義二、關於性善論發明的一種推測第二章 性善論的立論一、駁倒論敵:性善論立論不可缺少的環節二、生命體驗:性善論立論的命脈三、形上之天:性善論立論的終極根據第三章 性善論的踐履一、始於思二、達於誠第四章 性善論自反方法之短長一、自反:性善論的基本方法二、自反方法的優點三、自反方法的缺點小結關於“先天的”第三部分 性善論的道德形上學建構第一章 孔子不曾自覺建構道德形上學一、西方傳統的形上學與儒家的道德形上學二、孔子不曾自覺建構道德形上學的證明第二章 性善論關於道德形上學的初建一、建立道德的本體論二、尋找道德的終極根源小結關於“形上學”第四部分 性善論的影響第一章 孔孟心性之學的分歧及孟荀朱王之爭一、孔孟心性之學的分歧二、荀子對智性的弘揚三、朱子的兼糅並蓄與暗中偏斜四、王陽明:心學之集大成者第二章 孟子幸福觀與後世去欲主義的產生一、利慾幸福二、道德幸福三、利慾幸福和道德幸福的關係四、後世去欲主義的產生第三章 性善論的正面意義與負面意義一、性善論的正面意義二、性善論的負面意義第四章 牟宗三性善論研究的貢獻與缺失一、以道德自律點化性善論二、以性善論建構道德形上學三、重新梳理中國哲學發展脈絡四、由性善論進至圓善論五、一個方法的思考小結性善論展望附錄一 性的困惑——以西方哲學研究儒學所遇困難的一個例證——《孟子心性之學》讀後附錄二 論“理性事實”與“隱默之知——再論康德道德哲學與孟子性善論的差異參考書目修訂版後記

作者介紹

楊澤波,1953年6月生,河北省石家莊人。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69年參軍,長年堅持自學。1986年以同等學力考取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1989年直升攻讀博士,1992年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回部隊繼續從事教學工作,2001年正式到復旦大學任教。多年來一直從事孟子研究,主要著作有《孟子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孟子與中國文化》(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等。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近十年來轉向現代新儒家研究,著有《牟宗三三系論論衡》(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