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草本,高10-15厘米;根莖色澤和形狀的變異較大,黃褐色至血紅色或灰白帶褐色,不規則分枝,單個分枝寬0.5-2.5厘米,有時近球形,表面密生顆粒狀疣瘤和帶黃色的星芒狀皮孔;花莖圓柱狀,連花序長3-7厘米,紫紅色或淡紅色,偶帶灰白色;鱗苞片多數,互生,二列,很少旋生呈覆瓦狀排列,闊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5-3(-4)厘米,寬1.5-2.5厘米,內凹,頂端鈍或微缺。花雌雄異株(序);雄花序卵圓形或長圓形,長3-3.5厘米,寬1.5-3厘米;雄花輻射對稱,下面有苞片;花被裂片4,卵形,長約2毫米,外折;聚葯雄蕊半球形,長約1毫米,花葯4枚,馬蹄形,斜裂。花梗長5-7毫米;雌花序橢圓形或圓錐狀,長2-7厘米;雌花紫紅色或橙黃色,子房卵球形,長3毫米,著生於附屬體基部,花柱長0.2毫米,附屬體倒梨形,長約1.5毫米,頂端拱圓形。花期8-10月。
生長環境
常綠闊葉林中, 混交林下, 林中, 山坡林中,生於海拔1150-2510米(在雲南德欽、維西一帶可達海拔3200米)山地密林中。
分布範圍
產於西藏、雲南、湖南。尼泊爾、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本種是雌雄異株的植物,據《台灣植物志》(Flora of Taiwan 2:255.1976)記載:“雌花序基部有時具少數雄花”,故本種在台灣省有無分布待考。
主要價值
【藥 名】:異株蛇菰(gu)
【來 源】:為蛇菰科植物異株蛇菰的全草。
【功 效】:補腎壯陽、止血生肌。
【主 治】: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虧虛之畏寒肢冷、陽痿早泄、宮冷不孕、小便頻數、腰膝酸痛、頭暈耳聾、精神疲乏等症。用於各種出血之症,外傷出血、崩漏、吐血、咯血、衄血等症。
【性味歸經】:甘,溫。入腎、脾、肝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2克。
【別 名】:粗穗蛇菰(《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鹿仙草(雲南大理)
【考 證】:始載於《雲南植物志》。
相關品種
隱軸蛇菰、長枝蛇菰 、印度蛇菰 、海南蛇菰、疏花蛇菰、多蕊蛇菰、皺球蛇菰、思茅蛇菰、穗花蛇菰、彩麗蛇菰、杯莖蛇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