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畢星團,Hyades,疏散星團之一,移動星團。位於金牛座,它的幾個亮星位於畢宿,由此而得名 。
形態和分類
畢星團的成員星數在 300 個以上,總質量約300太陽質量。畢星團幾乎為球形,視直徑約15°,線直徑約10秒差距。其中心離太陽約44秒差距。畢星團正以43千米/秒的速度離開地球。由畢星團的赫羅圖推斷,它的年齡約4億年,比昴星團年老一些。
數量和分布
畢星團是著名的銀河星團之一,位於金牛座。它的幾顆亮星構成二十八宿中的畢宿,因此稱為畢星團。但是畢宿中最亮的畢宿五並不是星團的成員。畢星團幾乎是球形的,它有300多個成員星,總質量約300個太陽質量。它的直徑約15°,線直徑約10秒差距。這是一個中心聚度很高的星團,約有一半的質量位於半徑為6 秒差距的球內,中心附近的恆星密度達每立方秒差距0.5個恆星,比太陽附近的恆星密度大好幾倍。畢星團還是一個移動星團,它的成員星的自行的輻射點在獵戶座α星(中國名稱是“參宿四”)以東5°處。大約在8萬年以前,畢星團離太陽只有距離的一半。它正以每秒43公里的速度離開我們。6,000萬年以後,畢星團將成為一個普通的銀河星團,那時最亮的成員星為12等。在畢星團中,光譜型最早的恆星為A1型,所有早於A5型的恆星都已離開主星序,此外,還有四個光譜型為K的紅巨星。因此,畢星團的年齡要比昴星團老,估計約為4億年。畢星團的中心同太陽的距離為44秒差距約130光年,是離我們最近的成員星較多的星團。
主要成員
名稱 | 中國星官 | 視星等 | 絕對星等 | 距離 |
金牛座γ | 畢宿四 | 3.63 | 0.28 | 154.07 |
金牛座δ1 | 畢宿三 | 3.77 | 0.39 | 153.20 |
金牛座δ2 | 4.80 | 1.55 | 145.87 | |
金牛座δ3 | 畢宿二 | 4.30 | 1.02 | 147.92 |
金牛座ε | 畢宿一 | 3.53 | 0.12 | 155.02 |
金牛座θ1 | 畢宿六 | 3.84 | 0.38 | 157.87 |
金牛座θ2 | 3.40 | 0.10 | 149.00 | |
金牛座κ1 | 4.20 | 0.84 | 153.34 | |
金牛座κ2 | 天街一 | 5.25 | 2.03 | 144.00 |
金牛座ρ | 天節二 | 4.65 | 1.30 | 152.38 |
金牛座σ1 | 5.05 | 1.71 | 151.77 | |
金牛座σ2 | 4.65 | 1.21 | 159.02 | |
金牛座υ | 4.25 | 0.87 | 154.80 | |
金牛座32 | 5.60 | 2.34 | 146.19 | |
金牛座48 | 6.30 | 3.06 | 144.89 | |
金牛座51 | 5.60 | 1.91 | 178.72 | |
金牛座57 | 天節三 | 5.58 | 2.29 | 146.19 |
金牛座58 | 5.25 | 1.88 | 153.85 | |
金牛座60 | 5.70 | 2.40 | 149.13 | |
金牛座63 | 5.60 | 2.23 | 154.07 | |
金牛座71 | 畢宿七 | 4.48 | 1.05 | 156.35 |
金牛座75 | 4.95 | 1.07 | 174.37 | |
金牛座79 | 天節四 | 5.02 | 1.54 | 160.63 |
金牛座80 | 5.60 | 2.40 | 142.24 | |
金牛座81 | 5.45 | 2.22 | 144.64 | |
金牛座83 | 5.40 | 2.10 | 149.34 | |
金牛座88 | 天節七 | 4.25 | 1.08 | 154.44 |
金牛座89 | 5.75 | 2.46 | 148.52 | |
金牛座90 | 天節五 | 4.27 | 0.94 | 149.68 |
金牛座95 | 6.15 | 2.66 | 161.83 |
其他成員
名稱 | 視星等 | 絕對星等 | 距離 |
hip19261 | 6.05 | 2.69 | 153.34 |
hip19504 | 6.60 | 3.43 | 140.16 |
hip19789 | 7.00 | 3.29 | 180.00 |
hip19870 | 7.80 | 4.25 | 167.43 |
hip20215 | 7.25 | 4.08 | 140.16 |
hip20284 | 6.15 | 2.84 | 149.61 |
hip20349 | 6.75 | 3.21 | 166.83 |
hip20350 | 6.75 | 3.24 | 164.48 |
hip20441 | 7.85 | 5.00 | 130.98 |
hip20557 | 7.10 | 4.04 | 133.29 |
hip20567 | 6.95 | 3.31 | 174.04 |
hip20577 | 7.75 | 4.33 | 157.34 |
hip20616 | 8.40 | 5.01 | 155.31 |
hip20712 | 7.35 | 4.32 | 151.42 |
hip20719 | 8.00 | 4.69 | 149.89 |
hip20741 | 8.05 | 4.70 | 152.27 |
hip20842 | 5.70 | 2.30 | 156.43 |
hip20935 | 7.00 | 3.83 | 140.28 |
hip20948 | 6.90 | 3.57 | 151.07 |
hip21029 | 4.75 | 1.51 | 144.70 |
hip21112 | 7.75 | 4.20 | 167.60 |
hip21158 | 7.05 | 4.69 | 137.89 |
hip21267 | 6.60 | 3.39 | 143.05 |
hip21317 | 7.90 | 4.73 | 140.65 |
hip21459 | 6.00 | 2.77 | 141.32 |
hip21474 | 6.60 | 3.41 | 141.87 |
hip21543 | 7.50 | 4.36 | 138.55 |
相關故事
捕兔之畢網與畢萬建國的故事
金牛座有中國星空背景,就來說說這個星空背景的主角畢宿和昴宿。畢八星形爪叉。《詩經·爾雅·大東》說:“有球天畢,載施之行。”朱注曰:“天畢,畢星也,狀如掩兔之畢。”又稱:“網小而柄長者謂之畢。”經朱熹這一解釋之後,畢星為捕圖之網,也就成為流行的說法了。當然,這種說法在朱熹之前早就有了。西安交通大學出土的西漢壁畫墓的二十八宿之畢宿處,也有捕兔之象,說明在那個時代就已經有了這種解釋。
就畢星的形狀來說,將畢解釋為捕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陳久金先生在《星象解碼》中提出,從星名起源的角度來看,這種看法卻是不正確的,是後世文人不明星座起源的歷史,望文生義所致。他說:幾乎上古所有天文星占家均不論及“畢為捕兔之網”,就是明證。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說法,如《春秋緯》稱:“畢罕車,為邊兵。”《巫鹹星經》稱:“畢為天獄。”《河圖》稱:“畢為天罡”,即畢星還有軍車、天獄和大風的說法。
根據《淮南子·天文訓》的天文地理分野理論,昴畢對應於魏。又根據《漢書地理志》有一段記載分野理論時說,晉獻公滅河內古魏國,將其封給功臣畢萬,故畢萬是魏國的始祖。而畢宿是魏的分野,那么畢宿源於建立魏國的始祖就容易理解了。陳久金先生認為,這才是畢宿含義的真解。
畢萬建國故事的緣由是這樣:畢萬是協助周武王滅紂的畢公高之後。畢公就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高,因受封於畢而稱畢公高,他的後裔以畢為姓。西周滅亡時,畢國也為犬戌所滅,畢人後裔流散。至晉獻公時,畢萬因助晉攻滅狄、霍、魏等古國而立了大功,受封於魏地,為晉國大夫,成為魏國始祖。而畢萬後代魏文侯,後來“三家分晉”,與韓、趙兩家瓜分了原來的晉國,自立為諸侯,且國勢強盛,成為戰國七雄之一。魏國都城是大梁,而十二星次也有大梁,並且是西方七宿的三個星次之一,它包含胃、昴、畢三個星宿。畢萬是魏祖,大梁是魏都。畢宿和大梁這兩個星象名稱的由來,更是顯而易見。
畢為雨神的故事
《詩經·漸漸之石》曰:“月離於畢,俾滂沱矣。”這裡的“離”是“落入”的意思,這兩句詩是說月亮靠近畢宿,大雨就會滂沱降落。陳久金先生認為,這句農諺缺少外部條件,如果加上《月令》上的一段話,才可成立。《月令》曰:“孟秋之月,完堤防,謹壅塞,以備水潦。”鄭注云:“備者,備八月也。八月宿直畢,畢好雨。”每年農曆八月是黃河流域下大雨的季節,故有此說法。由於自古就有“畢星好雨”之說,因此,古人將畢宿視為雨神,設壇祭祀,祈求風調雨順。東漢的蔡邕在其《獨段》稱:“雨師神,畢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雨。”是其明證。
在愛斯基摩文化中,畢星團被叫做“群狗“。
最新發現
職業與業餘天文學家協同工作,在疏散星團——畢星團中發現了一顆年輕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相對其主星而言大得古怪。
恆星家庭的單位是疏散星團。這些鬆散的恆星家族可以擁有數百到數千顆成員星,它們都是大致在同一時間形成的。眾所周知的疏散星團包括昴星團(年齡約為1.1億年)和畢星團(年齡6.5到8億年)。
疏散星團的行為與人類的家庭很相近:首先它們很親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成員星分散開來並失去了聯繫。但是哪怕在分離之時,它們仍舊保有成年之際顯露出的相同特性和化學組分。
天文學家曾在疏散星團中發現過少數幾顆系外行星,他們主要藉助的是行星在軌道運動期間向主星位置引起的徑向速度擺動。疏散星團中的行星很有趣的原因是它們較為年輕,而且(可能)包括太陽在內的眾多恆星都是在這樣的星協中誕生的。因此研究這樣的環境可以讓我們一瞥恆星與行星“正常”童年的情況。
任務更改後的克卜勒望遠鏡(現在的任務名是K2)新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觀測鄰近的畢星團。K2的數據是自由公開的,可供所有好奇的研究者進行探索。天文愛好者達里爾·拉庫斯(Daryll LaCourse)與托馬斯·雅克布斯(Thomas Jacobs)對數據四處挖掘,並在畢星團的數據中發現了看似凌星系外行星的東西。他們將此匯報給了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Austin)分校的職業天文學家安德魯·馬恩(Andrew Mann),後者的小組藉助不同的巡天以及麥克唐納(McDonald)天文台2.7米哈爾蘭·J·史密斯(Harlan J. Smith)望遠鏡的新型紅外光譜儀IGRINS作了後續觀測。
足夠確定的是,凌星信號看上去是由一顆行星引發的。這顆恆星是一顆多星斑的M型紅矮星,不過星斑並不能解釋重複出現的凌星事件。研究者並沒有發現可以充當罪魁的伴星。小組在2月10日的《天體物理學報》上估計,這顆名為K2-25b的行星大小約為地球的3.5倍(與海王星尺度相當),每3.48天環繞主星運行一周。但他們並沒有定出行星的質量。在這樣的年齡,恆星過於“跳躍”,IGRINS無法探測到微小的徑向速度波動。
這顆系外行星並非在畢星團中發現的第一顆,不過是第一顆在該星團中經由凌星信號發現的行星。這顆名叫K2-25的恆星星等約為16等,可以在良好的條件下使用18到20英寸望遠鏡看到(如果你想嘗試的話,它的坐標是赤經04:13:05.61,赤緯+15:14:52.00)。
讓人感興趣的是K2-25b有多么龐大:它的寬度相當於主星的10%。人們從來沒有在M型矮星周圍發現過與主星相比如此巨大的行星。小組猜測,在活躍的年輕恆星傾泄的輻射作用下,這顆行星可能發生了膨脹,並損失了它的原始大氣。天文學家需要兩種信息才能考察這個說法,其一是行星的質量,而馬恩稱,可以探測到這一信息的儀器即將出現。另一條是看一看其他年輕系統中的行星也同樣大得反常。K2還觀測了昴星團與鬼星團(也就是蜂巢星團)這兩個疏散星團,因此更多的星球有望在數據中浮現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