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家莊村
據1989年8月所立村碑記載,畢家莊村於明成化年間王姓遷此,畢姓早居,以姓名村畢家莊。
據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畢家鄉·畢家莊。”現有李、呂、張、王、夏等姓,其中李姓占35%,各族姓之間團結友善,互幫互助,民風淳樸,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畢家莊村民安居樂業。1952年,在呂仕昌、魏連慶帶領下,畢家莊辦起了第一個互助組,1955年進入高級農業合作社。高級社由北連河、西連河、畢家莊、楊家莊、朴務頭五個村組成,稱為“連崮社”。社長呂仕昌、王子汶,會計股長孫迎學。1958年10月,畢家莊隸屬礦山人民公社,1984年10月隸屬北孝義鄉,2001年10月隸屬鳳城街道辦事處;2002年10月22日劃歸萊蕪經濟開發區鵬泉街道辦事處至今。
“五四”運動後,革命浪潮席捲全國,受吐絲口(萊城區口鎮)某黨員幫助,村民劉義仁積極投身革命運動,1936年光榮入黨,回村後秘密組建了畢家莊武工隊,並任書記兼指導員。先後介紹王樹豪、呂仕昌、魏連義、李宣林入黨參加了革命隊伍,為革命事業貢獻了力量。在解放戰爭時期,很多村民參加支前,參軍入伍,有的英勇犧牲。
畢家莊村北為丘陵地帶,村南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但水資源缺乏,又加上生產設施和種植技術落後,即使風調雨順,人均小麥也不足40公斤。解放後,在“農業學大寨”的年代裡,勤勞的畢家莊人發揚愚公精神,用了三冬四春的時間,肩挑,車推,手搬,硬把山溝挖深,築起大壩,1966年冬建成了蓄水6000立方的水庫。缺水的問題解決了,農業獲得了有史以來的大豐收,人均小麥突破了100公斤。接著又改造丘陵,退耕還林,修整梯田300餘畝:1975年,又投資近5元打了一眼深100餘米的機井,水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後來又修了部分小型揚水站、跨溝輸水渠道。1986年,村里又投資打了一眼深水井,用上了自來水,徹底結束了村民祖祖輩輩吃水用肩挑的歷史。
要想富,先修路。村子通向205國道的唯一一條生產路,原來路面狹窄,崎嶇不平。村里先後投資5萬元,把路拓寬,整平,然後墊沙壓實,使原先的羊腸小道變成了今天寬闊平整的致富路。村內大街拓寬整平,現在的畢家莊街寬道直,瓦房整齊劃一,呈現出小康村的新氣象。
無商不富,無商不活。頭腦靈活的畢家莊人充分發揮地處城鄉結合部優勢,大力發展運輸業,已有各種類型的車輛40餘部。
畢家莊村民崇尚文明,民風淳樸,重視文化教育。自恢復高考以來,先後有王士波(北京大學)等36人考入了大中專院校,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人才。
畢家莊長期堅持兩個文明一齊抓,多年一直被評為市、區級文明單位。在日新月異的新世界裡,這裡正在發生著更大變化。畢家莊人將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雙手,把自己的村莊建設得更加美好。
人文自然
畢家莊村最早畢姓居多,村外畢家林墓地占地最大,碑石林立,柏松茂密,現村內畢姓已無一人。明末清初,梅、呂、董三姓相繼興旺起來,有“梅家山,呂家嶺,圍著莊子淨老董”之說。1963年村里興修水庫,挖出的董家譜碑上刻有“大明天啟年間”字樣。郭家林里挖出的譜碑上有李姓(貢生),執筆書寫有秀才。清朝年間,畢家莊出過一個七品知縣,名劉申。劉申於同治年間外放做官,家資殷實,居家房舍院落修建寬敞,門樓高聳,雕樑畫棟,門楣上掛著朝中官員贈送的匾額。據其後輩劉明吉說,劉申盛時,土地豐盈,有“放馬村外一宿飽,吃不到外家一口苗”之說。
畢家莊舊有文物景點多處,尤以村西關帝廟最為有名。該廟元末建,明代重修。清朝年間,七品知縣劉申主持再次復修。每逢廟會,四鄰八鄉的香客盈門,香菸繚繞,一派繁華景象。廟內牆壁上繪有三國時期主要人物圖像,畫工精到。可惜此廟在“文革”時期全部拆毀。
畢家莊村依山傍水,自然植被頗多,有野生棗樹、荊棘等,柏、椿、榆、槐間而有之;解放前以人工種植的棗樹遠近聞名,村里村外,房前屋後,道旁溝邊,到處是枝頭掛滿棗兒的棗樹。棗兒個大,色艷,味道甘美,是萊蕪名產之一。後日軍入侵畢家莊,砍光棗樹用來插了柵欄,棗樹幾盡滅絕。現在各家院裡、空地溝邊,可見的棗樹多是後來種植的。春夏之交,棗花吐香,仲秋之時,大紅棗兒掛滿枝頭,令人陶醉。畢家莊甜棗為走親訪友的上好禮品。
村裡有棵老榆,樹齡近200年,冠徑30餘米,樹身三人合抱。夏日枝繁葉茂,樹下涼爽怡人,村人多在樹下納涼休憩。1945年冬,村里人砍倒樹,枝幹拉了幾十車,支援了前線抗敵的八路軍,畢家莊因此贏得了“殺樹支前”的美譽。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王書浩 淮海戰役犧牲
李宜林 淮海戰役犧牲
魏連義 萊蕪戰役犧牲
王子實 萊蕪戰役犧牲
二、歷任村支書
1949年-1958年 呂仕昌
1959年-1961年 劉義明
1962年-1982年 王子亮
1983年-1984年 夏學文
1985年-1998年 王玉生
1998年- 魏書勝
三、歷任村主任
1962年-1982年 夏學文
1983年-1984年 王玉生
1985年-1998年 李愛喜
1998年-2000年 王奉河
2001年- 王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