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分類
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家庭主力外出賺錢留在家裡的人。
生存現狀
留守老人
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家庭負擔重。留守老人在子女外出打工後,承擔起了繁重的農活,細碎的家務活。讓本該享受天年的老人勞苦不堪。老年人口身體素質的下降和生理的自然老化,決定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並不僅僅需要經濟保障,精神慰藉也同等重要。農村老年人過慣了苦日子,對物質生活往往沒有過高的奢求,因此來自於子女的精神慰藉是老人身心健康所必不可少的。大部分老人還要靠補貼和出賣自身勞動力來維持生計。生存狀況,營養狀況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由於留守老人生活得不到很好保障,“生不起病,拿不起藥,有病不醫”的情況很普遍,“小病抗,大病捱”仍是多數老人的選擇。
據調查,子女外出後,電話就成為留守老人與子女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徑,除此就是子女逢年過節回鄉探家。而實際上,有些老人連這樣簡單的基本精神慰藉都沒有,有的子女一去就是多年卻杳無音訊,有些老人甚至“不知子女是死是活”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農村留守老人大多過著“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缺乏家庭溫暖,使他們倍感孤獨。特別是獨居老人感到有時候心裡話沒處訴說,有時間沒法打發,很可能出現抑鬱症狀,覺得生活沒有意思。隨著年齡的增高,留守老人行動越來越不方便,他們與外界的接觸也相應地越來越少。除了看電視、聊天,老人基本上沒有別的消遣方式,精神生活異常單調。
留守婦女
隨著農村青壯勞力的外出,“留守婦女”的責任越來越大,他們一方面,要擔負起贍養老人、教育子女、操持家務、下地勞動的重擔,另一方面,也要承擔起農村中的人情世故鄰里交往及社會的義務和責任。因此,他們所承擔的壓力尤為突出。
勞動強度高。男人外出打工,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忙活都壓在了留守婦女的肩上,大多數婦女積勞成疾,在接受調查中,患有各種疾病的占百分之七十。精神負擔重。丈夫長年不在家,留守婦女們忍受著身體和心靈帶來的雙重負擔。夫妻長年分居,感情只是越變越淡。而農村人的思想,也讓獨自在家的婦女不敢輕易和本村男人多說話,怕遭閒言碎語。而且留守婦女還得分身盡心盡力的照顧自己的公婆也得為孩子的一切操心,讓她們身心疲憊。留守婦女缺乏安全感。由於丈夫不在家,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婦女多次受到侵擾,而家中又沒有主心骨,讓婦女們普遍整夜提心弔膽,感到沒有安全感。也有很多因和丈夫長年分居兩地,造成婚姻不穩定,婦女擔心丈夫在外受不住誘惑而拋棄自己,遭遇婚姻危機。
留守兒童
首先是留守兒童的健康問題。由於和爺爺奶奶一起,或有的家庭還是很困難,連吃肉都只能“算計”好,營養不平衡,造成很多兒童身體發育遲緩,健康欠佳。更甚者,由於爺爺奶奶輩對科學認識少,當孩子生病時,往往用自己一直所信奉的土辦法而錯過了孩子治療的最佳時期。再次留守兒童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爺爺奶奶年齡比較大,且整日顧農忙沒時間看著孩子,尤其暑假期間,留守兒童更是疏於管理,頻頻出現兒童溺水身亡,摔傷骨折,火災車禍等事故。悲劇的發生向世人敲醒警鐘。
接著情感缺失也是留守兒童成長中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離開了父母的關懷,小孩沒有了安全感,對社會沒有信任感,長大以後對社會的態度、對他人的態度以及對社會現象的態度就很容易走向極端。沒有父母的呵護,沒有理性的溝通,留守兒童的心靈容易受創傷。具體表現為人格發展不健全,學習成績欠佳,道德出現危機,違規違紀事件增多。
最後是教育管理缺席。外出務工的父母由於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內心往往會出現一種愧疚心理,因此,他們往往對孩子進行物質投資,這種投資在很大程度上只局限於單純的消費。這種消費極易形成兒童的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注意的人生觀,缺少勤儉節約的鈴聲。此外留守兒童父母在外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子女,與孩子缺乏溝通,即使打電話,關注焦點也僅僅是孩子的身體狀況和學習成績,很少關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留守兒童無法享受到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軌的行為很容易被他們接受,一些留守兒童產生厭學情緒。成為流失學生中的心群體他們逐漸養成許多不良行為,時間一長,形成惡習,逐漸走上犯罪道路。青少年的犯罪是層出不窮,究其原因,卻讓人對他們是既恨又心痛。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而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心理卻不得不讓世人擔憂。很多年輕父母生下小孩沒多大就外出打工留下給爺爺奶奶帶,可是往往會因為爺爺、奶奶或其它監護人受教育少,文化程度低,缺乏正確的親職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指導方法,親職教育處於空白狀況。留守兒童由於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的環節,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遇到困難不能獲得感情支持,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上的障礙問題。而且社會環境存在“雷區”。當前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習氣嚴重影響著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留守兒童年幼無知,又常處於無人監護狀態,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經常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的安全事件發生。老年人總覺得管理小孩力不從心。這時候孩子就極易會出現健康,安全,教育,心理等問題。
援助措施
對兒童實施花蕾工程,在提供上學免息貸款只外加強助學金的發放,共同建設好一條留守兒童人人都能上學的慷慨大道,另外建立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和心理輔導隊伍,加強親職教育誘導,辦好農村家長學校和親職教育指導中心,真正構建起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監護網路,形成保護合力。在有條件的農村,要創辦兒童託管中心和老人服務中心,建立家教諮詢(服務)站點等,對老年人進行“育兒”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對婦女和兒童進行有關維權知識的培訓和親子教育培訓,及時排解“留守人員”的憂慮。;對老年人和殘疾人士提供一定的經濟補貼,建立老年人活動中心和老年人愛心服務隊伍;最後大力發展好勞動密集型企業,努力發展鄉鎮企業經濟,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讓農村富餘勞動力離家不遠依然有掙錢的門路,以此減少外出務工現象。另外各級勞動部門、職業技術學校(機構)及用工單位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教育培訓和管理,提高人們的就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