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都是天才

男孩都是天才

《男孩都是天才》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書號為978-7-5104-2021-4。中國的教育一直有個傳統——“嚴父慈母”型,父親把握教育的原則,給出基本的規矩,母親不多管孩子的教育,用“母愛”滋潤著孩子,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孩子都比較正常。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中國的教育改變了這一傳統,主流的教育模式變成了“嚴母慈父”型,母親主要負責孩子的教育,父親因為各種原因比較少參與教育孩子,這是中國目前的教育制度下,出現很多問題孩子的原因之一。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男孩都是天才
作 者:鄭委 主編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書 號:ISBN978-7-5104-2021-4
出版時間:2011年8月
開 本:16開
定 價:29.8元編輯推薦

您既可以把它當成一本名家集萃來慢慢品讀,更可以把它作為孩子教育範本來細細學習。
著名親職教育專家——鄭委老師聯合胡適、魯迅、豐子愷、劉墉等17位著名爸爸為家長量身訂做的父親教育

內容簡介

中國的教育一直有個傳統——“嚴父慈母”型,父親把握教育的原則,給出基本的規矩,母親不多管孩子的教育,用“母愛”滋潤著孩子,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孩子都比較正常。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中國的教育改變了這一傳統,主流的教育模式變成了“嚴母慈父”型,母親主要負責孩子的教育,父親因為各種原因比較少參與教育孩子,這是中國目前的教育制度下,出現很多問題孩子的原因之一。
教育孩子從哪裡錯的還要從哪裡改,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可能縮短這個過程,但不會減少環節。還有,糾正不良的認知和行為習慣要比培養新的難上好多倍。因此,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在教育上是注定要失敗的,這本書,試圖用“父親對我的教育”、“我接受的啟蒙教育”、“我對兒子的教育”這種因果關係告訴家長們,怎樣做一個好父親。
希望更多的父親能夠靜下心來,讀一讀這本書。這是一本有關父親的書,也是一本關於男人的書。既為人子,也為人父,男人們講述親情與家事、責任、掙扎、矛盾、反思、溫暖與傳承。
最後,請兒子們也讀一讀這本書,兒子終究會成為父親。

作者簡介

鄭委,著名教育專家,中國家長教育領域的開拓者和實踐者,CPEP家長教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家長教育工程全國運營中心主任。 鄭委先生堅持“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的親職教育操作理念,大力倡導“用工學原理解決社會學問題”的新方法,率先提出“姻緣關係重於血緣關係”的新親職教育模式,構建了家長教育“1-5-8”理論模型、“愛與幸福”理論模型和“智慧家長六步走”理論模型。他近年來精心研發和搭建“中國家長教育工程服務平台”,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志願者踴躍參與,必將開創中國親職教育事業的新篇章。 近五年來,鄭委先生在全國各地巡迴演講數百場,受到各地學校、機關以及廣大家長的熱烈歡迎,令數十萬家庭和孩子受益,他所倡導的“把愛傳出去,把幸福帶回家”的口號已經在全國廣為流傳。 你可以把它當成一本名家之作來品讀,也可以把它作為孩子教育範本來學習。

目錄

第一輯:父親對我的教育

我把近現代著名的學者懷念父親對自己的教育放在第一輯,就是想“正本清源”,讓大家從中學習父親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我收錄了一篇胡紀元寫自己父親胡蘭成的文章。胡紀元不是學者,胡蘭成的人生也多有污垢,但是,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胡蘭成對親職教育的重視以及方式方法。
胡 適 / 我的父親 2
豐子愷 / 中舉人 11
梁漱溟 / 我的父親 16
馮友蘭 / 我的父親 21
汪曾祺 / 我的父親 32
黃仁宇 / 父親影響我成為歷史學家 40
何炳棣 / 家世與父教 46
胡紀元 / 我的父親胡蘭成及童年二三事 55
北 島 / 父親 63
劉 墉 / 父親的畫面 83  摩 羅 / 父親 87

第二輯:我經歷的啟蒙教育

這一輯大部分內容是“私塾教育”,這是中國的傳統。在“私塾教育”中,最重視“德行”。“德行”——“行”指行為的規範,“德”指內心的自律。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行為規範看出他內心是不是自律,一個人內心自律,那么他的行為就會符合社會道德規範。“行”是“德”的外化,“德”是“行”的內在。
胡 適 / 九年的家鄉教育 94
齊如山 / 我小時候的教育 108
豐子愷 / 私塾生活 118
梁漱溟 / 自學之根本 122
馮友蘭 / 啟蒙教育 130
汪曾祺 / 我的國小 139
周一良 / 私塾教育 147
何炳棣 / 天津私立第一國小 153
北 島 / 國小 156
劉 墉 / 童年的聲音 162

第三輯:我對孩子的教育

昔日的兒子變成了今天的父親,又應該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我非常討厭那種高舉“孩子幾歲能記住多少個漢字、孩子幾歲就能背誦唐詩三百就是天才”理論的培訓機構和無知家長。目前在我國早教和幼教行業非常流行:拿智力因素中的某一項尤其是記憶力超群來說明孩子智力水平高,並由此說明孩子可以成為人中龍鳳。我認為這樣的做法完全是“片面的”、“不科學的”,甚至是“幼稚的”!
魯 迅 /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166
胡 適 /《我的兒子》的通信 176
黃炎培 / 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 180
傅 雷 / 傅雷家書 184
豐子愷 / 作父親 191
汪曾祺 / 多年父子成兄弟 194
北 島 / 女兒 198
劉 墉 / 叛逆少年的成長 202
葉兆言 / 女兒二題 208
摩 羅 / 我想這樣做父親 215

線上閱讀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魯迅
我作這一篇文章的本意,其實是想研究怎樣改革家庭;又因為中國親權重,父權更重,所以尤想對於從來認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父子問題,發表一點意見。總而言之:只是革命要革到老子身上罷了。但何以大模大樣,用了這九個字的題目呢?這有兩個理由:第一,中國的“聖人之徒”,最恨人動搖他的兩樣東西。一樣不必說,也與我輩絕不相干;一樣便是他的倫常,我輩卻不免偶然發幾句議論,所以株連牽扯,很得了許多“鏟倫常”、“禽獸行”之類的惡名。他們以為父對於子,有絕對的權力和威嚴;若是老子說話,當然無所不可,兒子有話,卻在未說之前早已錯了。但祖父子孫,本來個個都只是生命的橋樑的一級,絕不是固定不易的。現在的子,便是將來的父,也便是將來的祖。我知道我輩和讀者,若不是現任之父,也一定是候補之父,而且也都有做祖宗的希望,所差只在一個時間。為想省卻許多麻煩起見,我們便該無須客氣,盡可先行占住了上風,擺出父親的尊嚴,談談我們和我們子女的事;不但將來著手實行,可以減少困難,在中國也順理成章,免得“聖人之徒”聽了害怕,總算是一舉兩得之至的事了。所以說,“我們怎樣做父親”。
第二, 對於家庭問題, 我在“ 新青年” 的“ 隨感錄” ( 二五、四十、四九)中,曾經略略說及,總括大意,便只是從我們起,解放了後來的人。論到解放子女,本是極平常的事,當然不必有什麼討論。但中國的老年,中了舊習慣舊思想的毒太深了,決定悟不過來。譬如早晨聽到烏鴉叫,少年毫不介意,迷信的老人,卻總須頹唐半天。雖然很可憐,然而也無法可救。沒有法,便只能先從覺醒的人開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還有,我曾經說,自己並非創作者,便在上海報紙的“新教訓”里,挨了一頓罵。但我輩評論事情,總須先評論了自己,不要冒充,才能像一篇說話,對得起自己和別人。我自己知道,不特並非創作者,並且也不是真理的發見者。凡有所說所寫,只是就平日見聞的事理裡面,取了一點心以為然的道理;至於終極究竟的事,卻不能知。便是對於數年以後的學說的進步和變遷,也說不出會到如何地步,單相信比現在總該還有進步還有變遷罷了。所以說,“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我現在心以為然的道理,極其簡單。便是依據生物界的現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續這生命;三,要發展這生命(就是進化)。生物都這樣做,父親也就是這樣做。生命的價值和生命價值的高下,現在可以不論。單照常識判斷,便知道既是生物,第一要緊的自然是生命。因為生物之所以為生物,全在有這生命,否則失了生物的意義。生物為保存生命起見,具有種種本能,最顯著的是食慾。因有食慾才攝取食品,因有食品才發生溫熱,保存了生命。但生物的個體,總免不了老衰和死亡,為繼續生命起見,又有一種本能,便是性慾。因性慾才有性交,因有性交才發生苗裔,繼續了生命。所以食慾是保存自己,保存現在生命的事;性慾是保存後裔,保存永久生命的事。飲食並非罪惡,並非不淨;性交也就並非罪惡,並非不淨。飲食的結果,養活了自己,對於自己沒有恩;性交的結果,生出子女,對於子女當然也算不了恩。——前前後後,都向生命的長途走去,僅有先後的不同,分不出誰受誰的恩典。可惜的是中國的舊見解,竟與這道理完全相反。夫婦是“人倫之中”,卻說是“人倫之始”;性交是常事,卻以為不淨;生育也是常事,卻以為天大的大功。
人人對於婚姻,大抵先夾帶著不淨的思想。親戚朋友有許多戲謔,自己也有許多羞澀,直到生了孩子,還是躲躲閃閃,怕敢聲明;獨有對於孩子,卻威嚴十足。這種行徑,簡直可以說是和偷了錢發跡的財主,不相上下了。我並不是說,——如他們攻擊者所意想的,——人類的性交也應如別種動物,隨便舉行;或如無恥流氓,專做些下流舉動,自鳴得意。是說,此後覺醒的人,應該先洗淨了東方固有的不淨思想,再純潔明白一些,了解夫婦是伴侶,是共同勞動者,又是新生命創造者的意義。所生的子女,固然是受領新生命的人,但他也不永久占領,將來還要交付子女,像他們的父母一般。只是前前後後,都做一個過付的經手人罷了。
生命何以必需繼續呢?就是因為要發展,要進化。個體既然免不了死亡,進化又毫無止境,所以只能延續著,在這進化的路上走。走這路須有一種內的努力,有如單細胞動物有內的努力,積久才會繁複,無脊
椎動物有內的努力,積久才會發生脊椎。所以後起的生命,總比以前的更有意義,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價值,更可寶貴;前者的生命,應該犧牲於他。但可惜的是中國的舊見解,又恰恰與這道理完全相反。本位應在幼者,卻反在長者;置重應在將來,卻反在過去。前者做了更前者的犧牲,自己無力生存,卻苛責後者又來專做他的犧牲,毀滅了一切發展本身的能力。我也不是說——如他們攻擊者所意想的,——孫子理應終日
痛打他的祖父,女兒必須時時咒罵她的親娘。是說,此後覺醒的人,應該先洗淨了東方古傳的謬誤思想,對於子女,義務思想須加多,而權利思想卻大可切實核減,以準備改作幼者本位的道德。況且幼者受了權
利,也並非永久占有,將來還要對於他們的幼者,仍盡義務。只是前前後後,都做一切過付的經手人罷了。
“父子間沒有什麼恩”這一個斷語,實是招致“聖人之徒”面紅耳赤的一大原因。他們的誤點,便在長者本位與利己思想,權利思想很重,義務思想和責任心卻很輕。以為父子關係,只需“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應為長者所有。尤其墮落的,是因此責望報償,以為幼者的全部,理該做長者的犧牲,殊不知自然界的安排,卻件件與這要求反對,我從古以來,逆天行事,於是人的能力,十分萎縮,社會的進步,也就跟著停頓。我們雖不能說停頓便要滅亡,但較之進步,總是停頓與滅亡的路相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