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比例失調

男女比例失調

男女比例失調是指男女出生性別比失調。男女比例失調對未來社會的良性穩定運行、社會倫理道德體系會造成一定衝擊,如婚配失當、人口拐賣、性行為錯亂等,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尤其是婚姻的穩定。在人口基數比較小的國家,男/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過跨國婚姻和男/女性移民來解決問題。比例失調會給人口再生產帶來嚴重障礙,造成人口嚴重萎縮。男性人口的萎縮會導致勞動力的減少,女性在社會人口中比例的萎縮,會導致人口再生產能力的降低。2016年末男性人口70815萬人,女性人口67456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98,並未出現所謂比例失調的現象。

基本信息

相關數據

男女比例失調男女比例失調
專家指出,影響出生嬰兒性別比失衡的因素是眾多而複雜的,如生育政策、生育意願、人工技術鑑定選擇、出生的女嬰漏報、瞞報等。主要是由於女嬰漏報瞞報的結果,結合上計畫生育的政策,出生性別比上揚的狀況俞加明顯。人們大量的統計資料表明,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出生嬰兒性別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2~107的範圍內,即每出生100個女嬰時,男嬰出生數為102個~107個。人口學家把這個指標稱為出生嬰兒性別比的恆定值。由於男嬰死亡率略高於女嬰,這樣到婚齡期時男女性別比例就基本持平。在人口基數比較小的國家,男/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過跨國婚姻和男/女性移民來解決問題,但對於一般大眾來講,跨國婚姻還是不實際的。比例失調會給人口再生產帶來嚴重障礙,造成人口嚴重萎縮。 1953年中國進行了首次人口普查,男性占據總人口的51.82%,女性則為48.18%。5~11歲年齡段的性別比平均為113.72,其中性別比最低的年齡段為5歲的110.45,性別比最高的年齡段為10歲的116.63,該年齡段男女自60年代初開始陸續進入婚齡期,目前這批人的最低年齡已為65歲,他們中大部分都平穩地度過了其婚配期。國家衛計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國有6.7億婦女,占世界婦女人口的五分之一。出生人口性別比是指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出生男嬰總數和女嬰總數的比值,通常用每100名女嬰所對應的男嬰數來表示。2015年,總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3.5,0~19歲年齡段的男女比例為117.47,其中失衡比例最高的年齡段為5~9歲,男女比例為119.1。而在20~39歲年齡段,男女比例為104.04,,此年齡段主要是80、90後人群,也是感受結婚壓力最大的婚齡人群,然而此年齡段的男女性別比卻並未失衡,反而是所有年齡組中最低的。2016年,中國男性人口有70815萬人,女性人口有67456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98,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2.88。這是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自2009年以來實現了連續第八次下降。2017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男性人口為71137萬人,女性人口為67871萬人,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3266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81(2016年為104.98)。據悉,自2006年以來,中國男女比例失衡狀況逐年緩解,總人口男女比例已連續下跌12年。男女人口差從2006年的4008萬人,減少到2017年的3266萬人。2018年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底中國全體國民性別為104.81,性別比進一步下降。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繼續開展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到2030年,全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實現自然平衡。為了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現象,中國出台了多項整治政策,並加強宣傳。在人口性別比實現自然平衡的道路上,中國還是任重道遠,但也不用過於悲觀。

人口普查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2011年4月28日發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記的全國總人口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萬人。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為652872280人,占48.7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為105.20。

闢謠謠言

超高的男女性別比似乎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成為社會熱點話題,讓公眾倍感憂慮。挑起本輪“光棍危機”話題的是浙江財經大學一位教授的“雄文”,把“窮人可以合娶老婆”作為解決3000萬光棍問題的途徑,一時間網路譁然,議論蜂起。無論是支持還是拍磚,共同的前提是認同中國已經存在或者在2020年之前即將出現至少3000萬“光棍”。但是,瀋陽師範大學人口學教授王立波和她的研究生周平梅的一項研究結論卻是:“3000萬光棍”不存在。人口統計的數據指向出現了偏差“光棍危機”一詞已經列為百度詞條,記者遍查了近些年網上關於“光棍危機”的各種新聞和言論,力求找出“3000萬光棍”一說的源頭。

總結起來,大致有兩個跟“3000萬”有關的數字。第一個“3000萬”來自於2014年底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最新人口數字:“2014年末中國大陸人口136782萬人,其中男性人口70079萬人,女性人口66703萬人。”男性和女性人口數量正好相差約3000萬人。對這個數字,瀋陽師範大學人口學教授王立波的解釋是:從這組數字顯示的中國大陸的性別比為105.66,處於國際通行的103-107的合理區間之內,並不算高。而“光棍危機”的說法當中的“光棍”指的並不是所有年齡段的男性,僅僅是適婚年齡的男性。所以,這個數字沒有參考價值。另一個“3000萬”來自於一個推論,依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中國大陸出生性別比112、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出生性別比118,就此推論出“到2020年,將會有3000萬至4000萬處於婚育年齡的男青年無妻可娶”,甚至還有相當多的文章引用外媒的說法,認為中國大陸的性別比早在1980年就超過了官方公布的數字,所以3000萬“光棍危機”已經出現。

對此,王立波認為:根據出生性別比來推論各年齡組人口成年時的性別比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從理論上和邏輯上來說沒有錯,在大多數國家,因為沒有生育的限制,所以出生人口數量統計反映的是人口的真實狀況,以此來推論成年人口的性別比是科學有效的;但中國的現實是,30多年來所實行的嚴格的計畫生育政策,使超生家庭漏報和瞞報新生兒的情況不同程度存在,由此推論成年期的性別比也就存在較大風險了。王立波用一組令人匪夷所思的數據證明這一點:眾所周知,人口數量從出生開始就應該在死亡率的作用下不斷減少,雖然不同年齡段減少的比例不同,但總體上下降的趨勢是必然的。但考察中國大陸同一個年齡組在不同年齡節點上的人口規模,卻會發現,這個數字居然不降反升。例如,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0至9歲的男性和女性人數分別為11268萬人和10309萬人,到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均有所增加,分別為11822萬和11020萬。而到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男性人數下降到11484萬人,考慮到這一年齡組男性的死亡率為每年3‰-4‰這個因素,這一數字尚算合理,而女性人數則繼續不降反升,達到了11358萬人,比出生時憑空多出了1050萬人。這些人,應該就是出生時漏報、瞞報的了。

適婚年齡組性別比並未報警既然上述的統計方法不可行,那么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王立波引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官方數字進行比較:以中國大陸平均結婚年齡27歲作為參照,將適婚年齡組限在20歲至34歲這個年齡段,通過匯總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可以看出,實施計畫生育政策以前和以後出生的人口性別比相差不大,甚至2000年和2010年的數據還更低些,2010年婚齡期的性別比為四組中最低,只有102。而這個數據,與日本2000年、2010年兩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相比也是低的。

2010年,我國20歲至29歲的男性人口總數為1.1484億人,同年齡段女性為1.1358億人,兩者只差126萬人,遠沒有3000萬人那么大的差距。這個結論是驚人的,因為它顛覆了流行許久的一個觀點:在嚴格的計畫生育政策的管控之下,很多家庭為了生男孩,用B超等手段檢測胎兒性別,使女嬰流產。儘管我國法律禁止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但這種情況仍然存在。按照王立波的研究結果,不僅超高的出生性別比並不真實,而且西方國家用以攻擊中國人權問題的“大量女嬰被扼殺”的說法也並不符合實際。王立波這樣解釋從出生性別比到適婚期性別比的變化,她認為,中國具有男孩偏好的家長在生出女孩以後,並不是像人們想像得那樣把女嬰溺死或者拋棄,性別選擇性流產也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普遍,在儒家傳統文化薰陶中的中國城鄉,男孩偏好並沒有把中國父母的基本倫理綱常毀滅。更多的人是把出生的女嬰或者超生的男嬰以各種方式隱藏起來,這些被隱藏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最終總會以各種方式出現。中國的父母總體上還是善良溫情的,他們保持著男孩偏好,但也同樣愛惜女孩。“光棍村”和“剩女”一樣是婚姻價值取向所致雖然王立波的數據支撐非常具有說服力,但由“光棍危機”引發出的一系列令公眾憂慮能因此消除嗎?

從這些年的相關文章中,最集中的憂慮就是“光棍村”的問題。有一篇報導專門講述了記者在貴陽某村的實地調查,2100多人的村莊就有290個光棍。如果3000萬光棍並不存在,光棍村的問題又該如何解釋呢?王立波認為,從社會經濟地位的階梯形婚配模式上看,女性擇偶往往選擇比自己社會地位高的男性,而男性則傾向於選擇比自己地位更低的女性,所以,即使婚齡男女不存在性別失衡的問題,同樣會有被婚姻市場擠出的人——剩女和剩男。“剩女”主要存在於城市,“剩男”主要存在於偏遠貧困的農村和城市的貧困群體當中,這應該是“光棍村”產生的主要原因。

解決“光棍危機”,最終還是要靠經濟的發展和個人素質的提高來實現。採訪中,記者產生了一個疑問:王立波所做的研究依據都是官方公布的數字,為什麼根據同樣的數字所得出的結論會如此大相逕庭呢?王立波對此也有困惑:其實,在人口學研究者當中,持她這種觀點的人有很多,但網路上卻較少見到。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副所長鄧希泉發表於2014年初的一篇文章認為,近年來,關於剩男剩女或性別比問題的新聞,總是能夠強烈地吸引公眾的注意,這些貌似充滿社會問題意識的新聞報導,似乎並沒有對此問題的解決產生多大裨益。相反,這些缺乏科學分析的結論,往往造成了社會和公眾對性別比問題的一些誤解。鄧先生的這篇文章同樣被網路世界忽視了。看來,網路更加偏愛充滿“憂患意識”的標題,“3000萬光棍”顯然更符合傳播學的某些規律,因此形成了一個“沉默的螺鏇”,將那些理性冷靜的聲音給淹沒了。

高校現象

近年來,男女比例失調已成為我國高校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據統計,1957年,全國普通高校的本專科學生中,女生占總數的23.2%;1980年,恢復聯考3年之後,女生仍只占23.4%。而從1995年至2004年10年間,女生比例由35.4%升至45.7%。2007年是一個轉折點,新入學的女生比重首次超過男生,達到52.9%。女狀元有522人,占總數的51.84%;男狀元有485人,占總數的48.16%,而且女狀元占比還有持續上升趨勢。
眾所周知,中國人口男女比例略有失調,2011年人口普查顯示大陸人口中男性占51.27%,女性占48.73%。而在高校中,這樣的比例恰好反了過來,出現倒掛現象。在各地的聯考狀元中,女生所占比例遠遠超過男生,中國各地高校女生比例占總人數的60%~70%已經不足為奇,80%以上的有3所,分別是:成都師範學院、四川外國語學院、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此外,男生占比前三的高校分別是:廣東體育職院、南方科技大學、廣州體育學院。
為改變這種狀況,許多高校近年來在招生錄取時設定性別比,導致分數線上出現“女高男低”現象,引起一些女權組織的抗議。針對男女比例失調的現象,出現了“建議女生別考”、“女生比例不超過15%”、“僅限男生”、“建議女生慎報”等等招生話語,這些都是高校招生中個別專業的限制,也是被報告認為的性別歧視所在。
中南大學教授蔡言厚指出:由於我國長期存在重男輕女的落後觀念,女性不僅在出生權上弱於男性,而且在教育權上更是不如男性。但在改革開放以來,男女平等觀念、教育公平理念受到廣泛認可並不斷得到落實。女性的受教育權在擴大、受教育年限在延長、受教育層次在提高,特別是同期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增長幅度遠遠高於男性,使得女性在多方面趕上並超越男性成為可能。人口總數中男多女少、聯考狀元中女多男少,使得男孩子無論是在考場狀元的爭奪上,還是在人生伴侶的爭奪上,都出現了男性競爭力退化的危機。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王凌峰副教授指出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長期以來,男主外女主內等傳統觀念導致社會各個領域重男輕女現象嚴重。女性在生存權、教育權和發展權等多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或歧視,使得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總體不高。這種社會壓力和角色定位激發了女性的潛能及對自身能力提升的渴望和動力,特別是在國家倡導教育公平和社會鼓勵男女平等的情況下,女性不斷努力,自信心不斷提升,在聯考中和職場上超越男生成為她們證明自己能力和才幹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錄取分數線上採取“男女有別”的方式,反而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有觀點認為,男女有別的分數線是性別歧視,會減少女生的錄取機會,侵害了女生權益;有人則認為,這是為了拯救中國高校的男孩危機,屬於無奈之舉。但在2013年5月22日,教育部強調:高校不得擅自規定男女生錄取比例,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取女生或者提高對女生的錄取要求。新規指出,除軍事、國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學院外,高校不得規定男女生錄取比例。就目前來說,適當放寬男性錄取要求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不能動不動就扣上性別歧視的帽子,但男女錄取分數不宜產生較大的差距。各校教授也坦言:在擔憂的同時也只能接受女生越來越多的現實。

其他國家

印度

兒子不僅肩負著家族傳宗接代的重任,而且還被認為能使父母的靈魂在死後進入天堂。特別重要的是,一個印度新娘的嫁妝要15萬盧比左右,養兒子還可以在結婚時索要一筆嫁妝。因此,印度人普遍不想要女孩,人工流產、性別選擇等現象很普遍。尼赫魯大學一位社會學教授告訴記者,據統計,在過去20年裡,由於採取性別選擇性墮胎,印度至少有600萬女嬰被扼殺。數量如此驚人的女嬰無聲無息地消失,結果就導致了性別比例的嚴重失衡。根據最新人口統計數據,印度全國平均男女比例是1000∶927。首都新德里的男女比例僅為1000∶819,而名流薈萃、富人云集的新德里南部地區則是全印男女比例差距最大的地方,男女出生性別比達到了1000∶762。
印度社會科學研究所說:“男人找不到妻子,各種社會問題就會接踵而來。當男人不能通過合法婚姻得到和諧的家庭生活時,反社會情緒必然隨之產生,社會穩定會受到威脅。”由於印度男女比例失衡,在西印古茶拉底省,即使富裕農家巴特爾人也娶不到老婆。有的孤兒院適婚女孩被未婚男子一“搶”而空;有的男子帶著大批房產地契在孤兒院機構做證明,排隊“預約媳婦兒”。

泰國

泰國男女比例為1∶2,女性人數比男性整整多出一倍,而社會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又讓在數量上已經“供過於求”的泰國女性的選擇性和可嫁性越來越小。

卡達

中東的卡達,男性比女性多出九成,屬於世界上最缺女人的國家。女性不足總人口的1/4,僅占23.47%。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位於波羅的海東岸,面積6萬4千多平方公里,人口230萬,拉脫維亞族占62%,俄羅斯族占27%。拉脫維亞的女性為總人口的54%,女性比男性多18%,是世界上最缺少男人的國家,所以這裡的年輕女孩最大的煩惱就是婚姻大事。拉脫維亞女性兼具俄羅斯女性的美貌和西歐女性的優雅,而且知識層次普遍較高,原本應是眾多好男人追捧仰慕的幸運兒。但女生多、男生少,弄得她們不得不把擇偶要求一再降低,能找到個湊湊合合的男人就已經心滿意足了。近年來,不少拉脫維亞女性希望到外國尋找自己的如意郎君,因此“交友網際網路”、“國際婚姻介紹所”生意興隆。不過,拉脫維亞女性被網路和非法婚介欺騙被迫從事色情行業的報導也屢見不鮮。

俄羅斯

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之一。自蘇聯解體二十多年來,俄羅斯人口一直呈現負增長的態勢,直到去年情況才稍有改觀。
俄羅斯人口危機主要表現為俄羅斯社會男女比率失調,女多男寡,並呈不斷加劇的趨勢。1989年、2002年和2010年的三次全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俄羅斯男女人口比例分別是1000:1140、1000:1147、1000:1163。目前俄羅斯女性國民占國民總數的54%,男性占46%。俄羅斯男性和女性人數分別為6700多萬和7700多萬,整整相差1000萬,這個數字對俄羅斯1.4億人口來說,是十分驚人的。
俄羅斯男女比例失衡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一夫多妻”。曾有一位俄羅斯男人說,俄羅斯男人愛喝酒、脾氣暴躁、責任心差,而女多男少的現狀,讓俄羅斯女性要找到個好男人很不容易。所以,像他這樣的好男人自然就有機會和好幾個女性保持實質上的“婚姻關係”。後來的一份統計報告印證了他的話:在2002年的全俄人口普查中,聲稱已經結婚的女性比男性多出6.5萬人。這也意味著,至少有好幾萬男人在和一個以上的女性保持著實質的“婚姻關係”。
另一個社會問題就是跨國婚姻激增。俄羅斯女性的美麗和幾乎與生俱來的藝術氣質,使“俄羅斯新娘”成為“跨國婚姻市場”上的“搶手貨”。俄羅斯女性的“外嫁風”始於上世紀90年代,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美國等歐美國家的男性是俄羅斯姑娘“外嫁”時的首選。據法務部統計,最近12年來,通過嫁給美國公民而移民到美國的俄羅斯女性有7.5萬人,其平均年齡為28歲。儘管外嫁客觀上可以緩解國內的男女比例失衡問題,但是不少俄羅斯專家還是表示了擔憂。他們指出,因為外嫁的俄羅斯新娘大多是受過良好教育、年輕貌美的精英。因此,外嫁風愈刮愈烈將對俄羅斯整體人口素質結構產生負面影響。[15]

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男女比例為0.88:1,東歐小國白俄羅斯,是一個除了木材之外,其他戰略資源如石油、天然氣、煤炭和鋼鐵都要從國外進口的國家。然而,這個人口只有一千萬、自然資源相當貧乏的國家,卻擁有著另一種羨煞旁人的資源———美女。然而近年來,與許多開發中國家人才大量外流相似,白俄羅斯美女外流的現象也日趨嚴重。為此總統盧卡申科甚至親自下令,限制美女“出口”,以保護美女這種“國家戰略資源”。

烏克蘭

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烏克蘭也面臨著與俄羅斯同樣的問題。2005年,烏男女人口比例為1000∶1165,女性人口比男性人口多358萬。有所不同的是,在烏克蘭出現了新的社會問題,由於男少女多,許多男人在婚後七八年就離家出走,另尋新歡;有的則是被第三者插足而拉走。所以,目前烏克蘭的單親母親家庭很多。

越南

最新的數據顯示,越南男女出生比由原來的105∶106上升為120∶100,問題主要集中在越南北部地區,特別是紅河平原地區。越南衛生部副部長阮越進坦言:在紅河平原地區的一些鄉鎮進行人口檢查時,我們嚇了一跳,有的鄉男女出生比例已經上升到約150∶100,男女失調錶現非常明顯。這個後果我們如何解決,一些村社將缺少婦女、媳婦,這是很不利的事情。越南還沒有富裕得像韓國那樣可以娶外國老婆。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的女孩兒並不差,兼具俄羅斯女性的美貌和西歐女性的優雅,而且知識層次普遍較高。可就是因為男女比例不高,所以導致很多年輕女子愁嫁。有一種說法是,這個波羅的海沿岸的小國的水土氣候更適合於女性胎兒和嬰兒的存活和成長。滿大街都是單身的金髮碧眼美女的感覺,絕對可以稱得上“男人們最嚮往的天堂”!據拉脫維亞中央統計局統計,拉脫維亞男女比例相差8%,差別居世界第一。

摩爾多瓦

摩爾多瓦歷史上各民族交融普遍,現在這裡還居住著羅馬尼亞、摩爾多瓦、俄羅斯、保加利亞、烏克蘭等民族。美麗的姑娘往往是多民族融合的產物,因此,摩爾多瓦的姑娘普遍端莊、美麗。有“美女之都”稱譽。所以摩爾多瓦美女經常出現在各大選美冠軍的舞台上!該國男女比例約為0.91:1。

中國特別行政區

香港

2017年2月27日,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人口老化步伐近年開始加快,且“女多男少”情況加劇。人口性別比率方面,撇除外籍家庭傭工,香港相對每千名女性的男性數目由2006年的961,下跌至2016年的925。25歲以下的年齡組別男多於女,而25歲及以上的年齡組別則女多於男。至於婚姻狀況,20至49歲人口中從未結婚的比例在過去10年間有所上升。

澳門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公布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現時澳門本地人口中女多男少的情況比5年前更為明顯,女性人口較男性多,女性有336816人,男性人口有314018人,分別占總人口51.8%及48.2%。性別比為93.2,即每100名女性對93.2名男性。

相關研究

美國和歐洲科學家分別開展性別研究,發現自1970年到1994年,男性出生人數均呈明顯下降趨勢,更多指向環境污染。男女比例失調的原因也與環境污染有關,環境因素會使X、Y染色體的數量發生改變。據了解,瑞典的研究小組對持久性環境污染物,例如“二惡英”、“滴滴涕”、“多氯聯二苯”等有機氯化學物質是否影響胎兒的性別展開了調查,他們的最新發現令人驚訝:受上述污染物影響的瑞典漁民,其精子中男性Y染色體的比例更高。環境污染後,其中有一種物質可以讓決定生男生女的Y染色體“勇猛無比”,從而使得出生的男嬰較多。另外,德國研究人員針對1946~1995年間的出生記錄進行追蹤,並且對照當地的溫度變化。結果發現,當地的4月~6月是男孩出生最多的月份,10月則是男孩出生最少的月份。受精卵結合前一個月的環境溫度,也就是男女在性行為發生前的一個月所處環境的溫度,是影響胎兒性別的重要因素。高溫環境容易創造男孩,低溫環境容易創造女孩。溫度之所以會影響胎兒性別,研究人員的一個假設是:高溫會影響精子的X染色體,讓女孩不容易出生;低溫會影響精子的Y染色體,讓男孩不容易出生。其他的研究則認為,帶有Y染色體的精子,游得比較快;但是帶有X染色體的精子,比較強壯。所以在性行為頻繁的狀況下,帶有Y染色體的精子比較容易與卵子結合,生出男孩。但是在性行為減少的狀況下,帶有X染色體的精子比較容易等到與卵子結合的機會,更容易生出女孩。巴西研究人員最近的一項研究卻在大氣污染影響出生性別比方面得出了大結論相同,小結論不同的結果。巴西研究人員認為,空氣污染會使女嬰出生增多,而男嬰出生減少。他們根據空氣品質監測站的監測結果,把有著1700萬人口的聖保羅市分成空氣低度、中度和高度污染的幾個區域,調查了從2001年到2003年全市的嬰兒出生記錄,並把雄鼠暴露於污染中,讓污染的雄鼠與雌鼠交配。最後發現,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少出生1180名男嬰,而雌鼠生出的小鼠中雌性占多數。中國也存在類似現象,一份直接的證據來自台灣地區,1978年~1979年半年中,台灣地區米糠油污染地區約2000人食用受多氯聯苯(PCBs)和多氯聯二苯並呋喃污染的食用油。二者均為最常見的環境雌激素,並且具有相同持久性和毒性。追蹤研究發現:油症地區20歲前受暴露的男性所生子女中男性比例下降。關於研究得出如此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由於不同性質的環境污染,對Y染色體和X染色體有不同的影響傷害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