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紀蘭[全國勞動模範]

申紀蘭[全國勞動模範]
申紀蘭[全國勞動模範]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申紀蘭,女,漢族,1929年12月出生於山西平順西溝,歷任金星農林牧生產合作社副主任、中共平順縣委副書記、山西省婦聯主任、長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婦聯第二至四屆執委。1952年第一次被評為全國農業勞動模範。1979年、1989年兩次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3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2007年獲首屆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模範稱號。第一屆至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6年3月2日,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隨團抵達北京,出席全國人代會。 這是申紀蘭第50次出席全國人代會,全國唯一一名連任12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8年1月31日,在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舉行的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申紀蘭當選為山西省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18年11月,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申紀蘭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初心不改的農村的先進模範代表”。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申紀蘭現任山西省長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歷任金星農林牧生產合作社副主任、中共平順縣委副書記、山西省婦聯主任、長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婦聯第二至四屆執委。

年輕時的申紀蘭在人民代表大會上 年輕時的申紀蘭在人民代表大會上

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申紀蘭先後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在周恩來總理家中作過客,和鄧小平一起照過相,江澤民同志稱她是“鳳毛麟角”。胡錦濤、李鵬、朱鎔基、薄一波還親自到西溝村看望過她。申紀蘭還代表中國婦女參加了1953年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第二次世界婦女大會,訪問過前蘇聯首都莫斯科,前波蘭首都華沙和前民主德國首都柏林等社會主義國家,還受到了朝鮮領導人金日成,越南領導人胡志明等外國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50年,申紀蘭聯絡了十多個要好的姐妹加入互助組,後來,她又與著名勞模李順達攜手創辦了聞名全國的“西溝金星農林牧生產合作社”,並被大夥推選為副社長,從此,申紀蘭的事跡逐漸傳遍了全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面對席捲全國的農村改革大潮,申紀蘭帶頭在西溝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村經濟總收入、糧食產量、人均收入均有大幅度提高。

1951年協助李順達創辦金星農林牧生產合作社,帶領婦女參加生產勞動,實行男女同工同酬。1952年第一次被評為全國農業勞動模範。

1953年是申紀蘭風光的一年。這一年年初,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同年4月,申紀蘭還被選為全國婦女代表,出席了第二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5月19日,申紀蘭作為中國婦女代表團成員,出席了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世界婦女大會。正是在這次會議上,她與時為全國婦聯執委的雷潔瓊教授結為知己,並結下了近半個世紀的姐妹情。在1997年3月全國人代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雷潔瓊看見申紀蘭後,熱情握手說:“紀蘭妹妹,你還記得咱倆在哥本哈根換鞋穿的事嗎?”朱總理稱讚她不謀私利,走進申紀蘭的家,人們都會在那滿牆掛著的照片前流連片刻,這些照片幾乎就是一部新中國的歷史,民眾所熟悉的國家領導人幾乎都在其間,與這輝煌的經歷形成極大反差的是,這位老勞模的家實在太簡陋了,屋內裝飾既少又舊,甚至還不如普通農家。

1973年,申紀蘭被任命為山西省婦聯主任。毫無思想準備的她,總覺得這不合適,不願去。她說:“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又沒有機關工作的經驗,讓自己當省婦聯主任不如讓別人當更合適。”她如實地向組織上反映了自己的想法,但最後還是服從組織決定。她上任後卻不要級別,不要工資,不轉戶口,不要專車,還在西溝村參加勞動……不久,在她的再三要求下,最終還是辭去了這個正廳級職務。

2018年,申紀蘭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8年,申紀蘭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3年,組織上把申紀蘭列入長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候選人,她還是一再申明自己不合適,說:“我識字不多,當好代表就行了。”最後她當選了。市里要給她轉戶口、定級別、配專車,她又全部推辭了。她說:“我的戶口在西溝,級別在農村,能走能動,要那些用處不大。”如今,她已是連續四屆當選為長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了。 這些年來,申紀蘭多次外出聯繫業務,坐的是公共汽車,住的是價格低的旅館,吃的是最便宜的飯菜。為了給村里出差辦事,她每年的車費、住宿費少說也要花上好幾百元,但她從未在村里報銷過一次車票,領過一次出差補助,反而把國家每月發給她的生活補貼也“賠”進去了不少。有人說,你這是辦公事,該報銷就報了吧。她執意不肯,說:“國家每月給我150元的補貼,這就都有了。”

2016年3月2日,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隨團抵達北京,出席全國人代會。 這是申紀蘭第50次出席全國人代會,全國唯一一名連任12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8年3月,89歲的申紀蘭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2018年3月,89歲的申紀蘭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2018年1月31日,在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舉行的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山西省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人物事跡

改造西溝村

申紀蘭 申紀蘭

鑒於太行山特殊的溝壑地貌,西溝村這個擁有600多戶2000多人的村莊,自然生產小組曾散布於各個山溝, 經過若干次合併,主村沙地棧逐漸發展成鄉鎮的中心。

與其說是村莊,不如說這裡更像一個觀光地。山坡下是花壇綠地的村中公園,山坡上依山勢搭建了納涼亭和座椅,還有大幅的山體壁畫和一面白色的九龍壁。比鄉政府還要醒目的建築,是“西溝展覽館”。這個上世紀60年代的建築,2000年重修擴建過一次,從“勞動起家”的牌匾下,沿石階直上約3層樓的距離,才能到達展廳大門。門口的半身塑像是李順達,兩層展廳中,大幅照片和文字,記敘了以李順達和申紀蘭為榮的西溝歷史。

申紀蘭 申紀蘭

這裡的山綠得格外不同。石頭壘起來的育苗坑,每個都像花瓣狀,密布山體,樹苗就在這些人工挖築的土坑裡,一點點伸展出枝幹和葉子。那些已經染綠的山頭,都是漫長時光的見證。西溝人管這叫“魚鱗坑”,這是上世紀50年代,國家林業部專家郝景盛帶來的植樹方法,將鐮刀挖坑直播改成刨魚鱗坑栽種,在嚴苛的自然條件下,居然成功了。種樹絕對是西溝村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數十年下來,把荒山荒灘治理成1萬多畝的蒼翠,西溝村贏得了最直觀的榮耀。

西溝村的符號意義遠不止於此。它曾是新中國成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地圖上唯一被標識出來的行政村。嚴格說,西溝村的名聲從1943年李順達的互助組開始。這是全國第一個農業生產組織,回響了毛澤東和邊區政府“組織起來”、“生產自救”的號召。這個由河南林縣逃荒人家落腳地發展起來的小村莊,由此抓住了時代的脈絡。到了1951年,李順達互助組向全國發出開展“愛國豐產競賽運動”的倡議書,倡議書登上了《人民日報》頭版,當時全國各地有1938個互助組和1681名勞模迎戰,引發了一場“全國性的愛國主義生產競賽熱潮”。

從山南底村嫁到西溝村的申紀蘭18歲,那是1947年。她剛好趕上了這個熱血沸騰的年代。她和李順達,都成為與西溝村緊密相連的另一種符號。就像西溝村人自己總結的那樣,“先是李順達的時代,然後是申紀蘭的時代”。1983年李順達逝世後,申紀蘭就成了西溝村的“唯一”。

出席世婦會

1953年申紀蘭當選為第二次世界婦女代表大會代表,從北京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這次大會主題是爭取婦女和男人享受平等待遇,爭取一個和平的世界,保衛婦女、孩子和家庭。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正式的中國婦女代表團在國際亮相。如同一項政治任務,每人的衣著飾物都由國家配備,還要進行專門的外交禮儀訓練,包括衣食住行、坐立行走等各種細節。最讓申紀蘭發愁的是化妝,好在代表團里的人很快意識到這個樸實姑娘的難處,尤其是電影表演藝術家田華,熱情地主動攬下了幫她化妝的任務。

西溝展覽館裡,保留了幾張當年申紀蘭出席世婦會的照片,那個一襲旗袍的短髮姑娘,細眉彎彎,嘴唇紅潤,端莊典雅里透著幾分羞澀,不輸給任何一個大明星。當時的代表團團長李德全還開玩笑似的誇過,“沒想到西溝村來的小姑娘竟然長得這么漂亮”。只是完成這項“政治任務”,回到西溝村第二天,申紀蘭就把旗袍這些行頭塞進了柜子里,此後再也沒有穿過,也找不著了。

人民代表歷程

申紀蘭接受媒體採訪 申紀蘭接受媒體採訪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210人的名單里,山西代表團26人,只有4個女代表:勞模申紀蘭、歌唱家郭蘭英、劉胡蘭的母親胡文秀和基層幹部李輝。1958年,“大躍進”浮誇風盛行時期,她和7個女社長到北京開群英會,周總理請她到家裡座談了3小時。“他問我,你煉鐵了沒有?我說煉了,我是連長,我說還煉出來了,扇那個土風箱。”“總理說,哎呀不怎么樣吧?我說周總理怎么知道這個?他說,機器煉還出廢鐵呢,你山上那個能煉好?我說也只能說是煉出來了。總理什麼都知道。”

還有1975年,第四屆人大會上,周總理帶病做最後一次報告。很多人都跟她一樣,掉著眼淚聽總理報告。“瞧見他瘦成那個樣子在那兒做報告,他坐下了,大家還鼓掌,一直鼓掌,這就是大家心裡頭的領導人呀。總理多好呀,我們流著眼淚,見了總理那一次,再也見不上了。”

1978年之後,新的精神和決策,老人理解起來並不太容易,比如“包產到戶”。西溝村的光榮來自合作社、來自集體。雖然起初內心充滿疑惑,但申紀蘭還是和年輕時一樣,堅信黨的方向,“自己不能理解,那是自己的水平覺悟低”。如果再追問,老人會慷慨激昂地把手揚起來說,“就是黨和毛主席,領導四萬萬人民翻身做主人,黨不會錯”。那種發自內心的堅定不移,就像西溝接待中心黨支部書記郭雪崗所形容的:“她對黨的感情,是掏心掏肺的真。”正因為如此,連續11屆的全國人代會上,申紀蘭從來沒有投過反對票。

2012年3月5日申紀蘭在人民大會堂接受採訪 2012年3月5日申紀蘭在人民大會堂接受採訪

從1978年的第五屆開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固定下來,5年一屆,人大代表要承擔的職責,也不再是畫個圓圈那么簡單,他們要拿出自己的議案或者建議。對1978年已經50歲的申紀蘭來說,此後的30年,並不容易。這個從沒念過書,不識字的勞模,由此開始認字寫字,聽新聞、看報紙,領會黨的新檔案、新精神。她堅持每天看《新聞聯播》,她還花了40天時間,每天早起,一字一句抄寫完黨的“十七大報告”。當年那個會為報告發言急得團團轉的小媳婦,就這樣,一點點成長為不用稿紙都能連續講上幾小時黨課的模範黨員。這些都讓她身邊的人感慨,“雖說沒念過書,理論水平高著呢”。

老人也感慨,2015年的全國人大會議“變化太大了”。如果一定要她列舉一些具體細節,她想了想說,“以前是舉手表決,現在是按鍵,電子計票,先進多了”。還有,“現在的代表都有文化,水平都很高”。

情系災區

四川省汶川縣發生的大地震給當地民眾生命和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災情牽動著全國唯一的一至十二屆人大代表申紀蘭的心,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一個地地道道的普通農民,老勞模慷慨解囊,把自己積攢的1萬元錢捐給了災區人民。

個人生活

金錢觀念

家庭生活條件好了,但申紀蘭多年養成的勤勞儉樸的生活習慣卻從未改變。她至今還住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農業學大寨”時建起的排房裡。有好多次,張江平向母親提出翻修房子,村委會也覺得她住的房子太落後了,與她商量多次想重新建一處,但都被申紀蘭藉故推託了。就是家裡的擺設也沒有一件現代化的新式家具和高檔電器:正牆根是一張舊桌子,一個舊式小柜子,一張老式木床占了半個屋子。床上鋪的床單方方正正補了好幾塊補丁。惟一讓兒女們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是迎面牆上掛滿了她與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李鵬、朱鎔基等中央領導的合影,地下連個沙發也沒擺,只有兩條長長的木板凳。可這板凳卻先後被朱鎔基、胡錦濤坐過。有人問張江平:“你母親是正廳級幹部,是不是和現在的某些官員一樣有錢?”這話讓張江平哭笑不得,他回答說:“是的,母親不算窮。2001年6月,她受全國保護母親河委員會表彰,李瑞環同志頒發給她獎金兩萬元,但她回村就捐給村里打了眼機井,讓全村民眾吃上了自來水;2001年7月1日,她被中組部表彰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當時的長治市委書記代表中組部發給她獎金5000元,她又毫不猶豫地把這筆錢交給了村集體。”

這些年來,申紀蘭多次外出為村辦企業聯繫業務,坐的是公共汽車,住的是價格低的旅館,吃的是最便宜的飯菜。為了給村里辦事,她每年的車費、住宿費少說也要花上幾千元,但她從未在村集體報銷過一次車票,領過一次出差補助,反而把國家每月發給她的生活補貼“賠”進去不少。

三十多年來,她不要廳級幹部的工資,原來每月只拿村集體150元補貼,這兩年才拿到300元補貼。

對於金錢,申紀蘭的看法是:金錢就像水一樣,缺了它,會渴死;貪圖它,會淹死。用來為集體、為鄉親辦事,金錢如命根一般;放在自己手中,則為過眼雲煙。所以,鄉親們找她借錢,只要有,她便會慷慨解囊。能還她,就收下;還不起,她也從不要。鄰居張根則大爺無兒無女患病住院,申紀蘭不僅貼了住院費,張根則去世後,申紀蘭又主持 在西溝教育基地里展給他操辦了喪事。

家庭生活

申紀蘭 申紀蘭

申紀蘭兒子張江平說,母親是個“愛管閒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誰家有了困難,母親就到誰家去幫助解決;誰家兩口子生氣吵架,母親就到那家去調解;誰家在外遇到了難題,母親就出面疏通。一年四季,母親在村里總是忙忙碌碌。村民們想外出搞勞務,母親便出去攬活計;村民們為黨參積壓發愁,母親就上河北、到安徽找銷路;村民們需要化肥、種子、農藥,母親就去採購,只要是村里人找她辦事,她總是盡力而為。

申紀蘭在村里除了為集體操心外,還要種地做飯、伺候公公婆婆。

為了照顧好婆婆,申紀蘭和婆婆睡在一個炕上。婆婆近80歲時因患青光眼雙目失明,10年連床也下不了,全靠她一個人伺候,梳頭、洗臉、穿衣、餵飯,甚至端屎、倒尿,她都毫無怨言。早上她給婆婆沖兩個雞蛋,自己卻就著鹹菜,喝著玉米面糊糊。九十多歲的婆婆,七十多歲的媳婦,這溫馨與辛勞,就是這位著名勞模的家庭生活。申紀蘭一直伺候到老人93歲去世。

不論是對家人,對鄉親,還是對親戚朋友,申紀蘭都有著深厚的感情。別看她是個大名人,但誰也看不出她“名”在哪裡,因為她和普通農民一樣,踏實而勤懇地生活著。端上一碗飯進東家、出西家,和街坊鄰居聊天兒,誰家婚喪嫁娶、滿月生日,都能找見她的身影。閒下來,最喜歡的是打撲克,只是打著打著,她不知何時就會打盹兒,手中的牌散落地下。

個人愛好

申紀蘭的歌唱得特別好聽,一曲《清粼粼的水來藍盈盈的天》總是引得滿場叫好,據說這是在全國人代會期間,歌唱家郭蘭英教給她的,所以唱起來特別有郭蘭英的味道。其實,唱歌、編歌都是申紀蘭的長項。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領導姐妹們勞動中,她就編了好多歌:“西溝婦女呀真是行,賽過宋朝的穆桂英,事事不離場場到,每次戰鬥是英雄……”(1952年)“走一山又一嶺,小花背上去播種。”(《植樹歌》)“紅彤彤的太陽,藍盈盈的水,照耀著我們來修田,不分女來不分男,三百畝河灘要修完。”(《修地歌》)

主要榮譽

1983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79年、1989年兩次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07年獲首屆全國道德模範稱號。

從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到2013年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她是全國唯一的一位從第一屆連任到第十二屆的全國人大代表。

2016年10月16日,獲得2016年全國脫貧攻堅獎。

2018年11月,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申紀蘭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初心不改的農村的先進模範代表”。

外界評價

首屆 全國道德模範 評選活動中對申紀蘭的致敬辭:“恪盡職守。是你們,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服務人民、盡心盡力、安貧樂道;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將責任心、使命感化作了堅守的動力,為社會的發展奠定牢固的根基——向你們致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