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口堵口

田家口堤段在湖北省洪湖縣境內,屬長江中游左岸乾堤,保衛著荊北平原下區的安全,歷來是長江汛期出險較多的堤段。1969年7月中旬長江上游發生暴雨洪水。7月20日10時田家口堤段水位30.55米,背水堤腳附近出現多起管涌(又稱翻砂鼓水)險情,雖經努力搶救,堤身仍嚴重坍陷,於21時決口成災。決口口門最大寬度為620 米,口門最大水深約9米,估算最大決口流量為9 000 立方米/秒,總進洪水量約30億立方米,洪湖、監利兩縣淹沒面積1690 平方公里,受淹農田5.3萬餘公頃,受災人口26萬人。田家口決口處,河槽灘地寬闊,流速不大,根據天氣形勢及水情預報,這次洪峰過後,短期內長江上游地區不致出現惡劣天氣,洪水位將緩慢下落。防汛領導部門及時決定堵口,取得了長江大汛期間田家口堵口工程的成功。

堵口方案

7月21日成立湖北省田家口堵口工程指揮部。同時,勘測口門附近水下地形,擬定堵口方案。第1方案,根據當時口門水位差2~3m,口門流速5米/秒左右的情況,採取拋鉛絲石籠的堵口措施,估計需塊石7萬立方米,黏土20萬立方米,草袋100萬條。第2方案,根據天氣、水情預報,26日前後口門流速將減小至1米/秒左右,制定了立平混合堵計畫,即拋石截流,立堵與平堵相結合,然後用袋土和黏土閉氣,再迅速加高土堤。第1方案工程較大,短期內物資器材不易滿足,需民工3萬人施工,臨時食宿很難安排;第2方案開工時間雖推遲3天,但充分考慮了長江水情轉落,天氣轉好的形勢,決定採取第2方案。根據勘測人員施測的口門附近水下地形圖,探測的土質基礎資料表明,決口段有100m左右的灘地,水淺流緩,便於截流,能減小堵口難度;灘地下部土質為黏土層,決口後口門處與灘地沖深3m左右,證明基礎的土質較堅實,截流時水流不致嚴重沖刷基底,有利於合龍。因此,選擇在口門稍外的灘地上的一條堵口堤線。與此同時,水文設計人員著手對歷年7、8月份洪水進行分析,結合當年的水情預報,確定拋石壩體高程為26m,土堤度汛設計高程按5年一遇洪水位為30.50m,堤頂寬度為3m,如遇超設計水位時,則臨時加高加固,並加築子埝擋水。

堵口施工

施工要求:統一指揮,分段負責,加快速度,一氣呵成。具體作法是先深水段,後淺水段;先襄頭、後合龍;先截流,再閉氣;平立堵混合分段施工,平行作業。工程分4步進行:7月26~27日,拋石裹頭,使口門兩端堤身不再擴寬,計用塊石2700立方米;7月28日~8月2日,拋石截流,在設計堵口壩線上,分成小段拋塊石堆,由堆成線,聯結合龍,計拋石10300立方米;8月2~8日,進行閉氣,拋石截流完成後,滲流量較大,採用投草袋土緩流隔滲,接著水中倒土,填土閉氣;最後填土加高形成新堤,至8月16日堤頂達到設計高程30.5m,按計畫方案完成了堵口工作。施工調集民工1萬餘人,船隻300餘艘(53000t),卡車30餘輛,實際堵口截流壩長730m,拋石1.6萬立方米,填土方6萬立方米。堵口工程經受了1998年大洪水最高洪水位的考驗,取得了巨大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