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古韻

甪直古韻

《甪直古韻》圖書由作者薛冰編寫,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講述的是北京大學哲學系顧頡剛的故事。

基本信息

目錄

彩塑,不僅是羅漢(代序)

塑壁羅漢的命運

漫長的“發現之旅”

迷信、匠作與藝術

唐塑,還是宋塑

人文薈萃的歷史輝煌

……

書摘

書摘

1918年,25歲的顧頡剛正在北京大學哲學系求學,聽胡適先生講中國哲學。這年夏天,他因妻子吳徵蘭病逝,悲痛得連夜失眠,以致病倒。他在草橋中學時的同學吳嘉錫(賓若),時在角直在任吳縣縣立第五高等國小校長,在該校任教的葉聖陶、王伯祥兩先生也都是顧的好友,三人遂邀請頤頡剛到角直遊覽散心,王伯祥還為顧頡剛物色好了續弦的對象。9月間頤頡剛去角直住了一星期。王伯祥先陪他遊覽白蓮寺,所謂陸龜蒙的遺蹟,都是後人添修的,他沒有什麼興趣;接著到保聖寺,顧頡剛一眼就看到了大殿外的一副對聯:

梵宮敕建梁朝,推甫里禪林第一;

羅漢溯源惠子,為江南佛像無雙。

這讓顧頡剛大吃一驚:“寺建於梁,像制於唐,蕞爾一邑能保有此古代劇跡耶!”王伯祥告訴他,這保聖寺始建於六朝蕭梁時期,清代乾隆以後就不曾修過,所以坍塌損壞頗嚴重;寺里的泥塑彩繪羅漢像,則是唐朝塑像妙手楊惠之的作品,《甫里志》中有記載,只是位於下層的十幾尊多經後人修飾而失真,只有上層四尊尚是真跡。

顧頡剛先生細緻地描繪了這“一千年前的古美術品”的藝術特色:“這寺的羅漢與別寺的羅漢兩樣。別個寺里,羅漢總在兩壁排班坐著,面上身上滿塗著金。這寺里的羅漢是著色的,尤其是未失真的幾尊著得特別濃重。兩壁是堆塑的山,十八羅漢有的是在山頂上,有的是在山坡上,有的幾個湊在一處,有的兩個隔開得很遠,集參差不齊之致。最好的,是各有各的精神,各有各的注意對象:談話、題壁、打坐、降龍、伏虎,他們真在山上做這些事情,並不是替三世佛排班護衛。未修過的幾尊,衣褶的輕軟,可以顯出衣服中的筋骨;面上的筋肉更能清楚地表示他們的神情。”

從這一刻起,顧頡剛先生就與這些彩塑羅漢結下了不解之緣。

王伯祥將角直鎮女子二等國小的高材生殷履安介紹給顧頡剛,第二年兩人結婚,此後顧頡剛每年都陪妻子回角直探親,也每年都要到保聖寺欣賞羅漢像。

1920年,頤頡剛畢業留校任助教,開始從事史學辨偽工作,以現代科學方法重新認識中國歷史。1922年春,他因祖母生病南歸,一度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編中學歷史、語文教科書,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他的重要史學創見“層累地造成的古史觀”醞釀成熟。這年6月,他陪北京大學校醫陳萬里游角直,意外地發現保聖寺大殿因正梁已斷,局部坍塌,雨水滲漏浸淫,致使泥塑羅漢毀壞數尊,其中包括他最欣賞的“題壁羅漢”。顧頡剛即請陳萬里拍攝了部分羅漢的照片,分別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