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此間收入的文字,涉及了筆者跟書籍的種種緣分,而把這些文字有頭有尾地接在一起,就勾勒出了一個關於書與人的很特別的故事。
目錄
我的用書鋪成的路(代序)
理論之上的心智
千呼萬喚“閱讀傳統”
正是讀書好時機
我們思,故我們在
寫作是最好的解脫
“四十不惑”的苦澀
學著思想
回到軸心時代
一本越陳越香的書
人生就是不斷受戒
雙重折磨中的堅忍家學
放眼海外重新認識中國
對話中變遷的“中國”
今宵夢醒何處?
舞蛇者說
十年甘苦寸心知
熬成傳統
誰在思考?為何思考?
終於可以平心閱讀日本
咬穿文化的籬笆
中國問題原是世界難題
從人文思入社會
老書新序
詩與思的相剋相生
“為公”與“營私”的周期轉移
對任何書都要“會讀”
保持視界的彈性
不應叫停,而應道賀
歷史學也在創造歷史
可能性的代價
賤民的歌唱
道德資源:中國發展的瓶頸
韋伯情結是中國學界的“共通心病”
出版業中的學術人
中國大陸學術出版的現狀
中文能否成為國際學術的工作語言?
學者和他的學術書店
保住我們的出版特區——三聯的真正優勢
出版早比教育前衛——我與鳳凰集團
不求一榮俱榮,卻防一毀俱毀 3
雪球還要滾下去
“中國文化的修養”
守望文化的精魂
欣賞其中的每一個細節
作者簡介
劉東,祖籍山東而生於徐州,1966年因遭逢文革而失學,曾在翻砂車間做童工並利用工余時間自修,1977年考入南京大學哲學系,1985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90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後留社科院工作十年。2000-2009年為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起,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副院長。
著有《西方的醜學》、《浮世繪》、《理論與心智》等,譯著《盧梭·康德·歌德》、《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等多種。
曾先後到美國愛默思學院、美國哈佛燕京學社、德國海德堡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擔任研究員或客座教授,還曾在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英國和港澳台的數十所大學進行學術講演。
除了大學教育和個人寫作之外,更傾全力組織中國的民間學術活動,其中主要包括主持雜誌、叢書和講壇。為此而兼任《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主編、《人文與社會譯叢》主編、《中國學術》季刊主編,並主持著國家圖書館的“中國學術講壇”。此外,他還擔任著十數種中外期刊的編輯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