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

王珺等編寫的《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在廣泛調研和全面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從地區分工的視角來探討集聚與地區收入差距之間的關係。 其次,用這個分類、參照國際經驗,指出了產業集聚與區域發展關係階段性演變過程,並判斷了現階段我國製造業部門的產業分布與收入差距所處的階段。 《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的創新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數據中的新發現。

內容介紹

以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同行業、特別是製造業中的不同行業不斷向東部沿海集聚。在產業集聚的同時,地區間的生產總值增長速度也大不相同,進而使地區間,尤其是省際之間的收入差距有所拉大。王珺等編寫的《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在廣泛調研和全面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從地區分工的視角來探討集聚與地區收入差距之間的關係。首先,從產業專業化與多樣化的地區分工類型與產業集聚與擴散的地區分布類型兩個視角對產業的空間結構進行了劃分。其次,用這個分類、參照國際經驗,指出了產業集聚與區域發展關係階段性演變過程,並判斷了現階段我國製造業部門的產業分布與收入差距所處的階段。再次,用運輸成本與體制和政策這兩個因素解釋了這個階段的形成與變化機制。最後,將這種判斷與解釋具體地套用於我國的不同產業與地區。這種套用從產業與地區實踐角度一方面擴展了這個階段性分析與分析框架的解釋力,另一方面印證了我們對我國產業集聚與地區協調發展的階段性分析與變化趨勢的預測。
總體上《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得出以下幾點結論:第一,隨著市場經濟工業化的發展,地區間產業分工與收入差距是一個從相互對應變為不對應的過程。第二,產業集聚與區域發展之間的聯繫具有階段性特徵。第三,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與體制環境決定了在階段性轉變中的轉折點差異。第四,體制與政策因素對我國在階段性轉變中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一些政策建議。
《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具體分為四個部分的14章內容。第一部分包括導論和理論文獻評述兩章,主要對本課題的研究對象與方法,理論文獻與經驗數據等做了一個梳理與概述。第二部分以60年來中國各地區間產業分布、專業化分工程度與收入差距為考察對象,以體制與政策的戰略性調整為界限區分了地區發展的兩個時期,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產業集聚與地區收入差距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描述,然後構建了階段性的理論框架,並對我國的實踐過程做出階段性判斷,最後運用運輸成本和體制與政策等兩個因素對這一關係進行分析。這一部分包括了歷史演變、發展特徵以及理論框架與解釋三章內容。第三部分是以汽車、電子信息製造業、紡織、家具與建築衛生陶瓷五個行業的地區性集聚與擴散為案例,運用區位商與行業比重相結合的統一分析方法,考察了它們各自在1998~2007年的空間集聚與擴散過程、原因以及這種變化對地區發展的影響。第四部分選擇了我國四個不同的地區類型展開研究,首先考察了這四個不同類型的區域內部的產業分工聯繫與收入差距情況。其次討論了不同類型區域的階段性特徵以及形成原因,用運輸成本與體制政策兩個因素分析解釋了這四種不同類型在各自階段性轉變的過程。最後對每個地區的持續轉變給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的創新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數據中的新發現。通過研究發現,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經驗一樣,我國製造業部門的地區分布與地區收入差距也經歷了一個倒“U”型過程,分權競爭體制在這過程中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二是理論上的新解釋。我們用產業集聚與擴散的分布指標與專業化與多樣化的分工指標對地區間產業分布與分工類型進行了劃分,提出了三個階段的理論觀點,即專業化集聚、多樣化擴散與專業化擴散。一些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已跨入到了第三個階段,從總體上看,現階段我國基本上處於多樣化擴散階段。三是方法上的新綜合。在過往的分析中,對地區間產業分布的集聚與擴散的描述與對地區間產業分工現象的專業化與多樣化的分析是分開的。我們把兩者結合起來,並對五大產業的專業化與集聚水平進行分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