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1
版 次:1
頁 數:382
字 數:317000
印刷時間:2011-8-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208100213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殷廣衛編著的《新經濟地理學視角下的產業集聚機制研究——兼論近十多年我國區域經濟差異的成因》首先藉助於新經濟地理學的基本假定構建起產業集聚機制研究的基本框架,並提煉出一個高度概括、同時包含時間和空間維度、能夠對各種非農產業的集聚現象進行一般性解釋的產業集聚機制理論,其次,利用該產業集聚機制理論來解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多年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而中西部內陸地區經濟發展明顯滯後的成因,最後,本書還提出了旨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新經濟地理學視角下的產業集聚機制研究——兼論近十多年我國區域經濟差異的成因》的特點在於以整體思維方法系統考慮新經濟地理學的解釋力和政策內涵,對產業集聚、城市化過程、區域經濟成長和區域經濟差異的空間演化提供了立足於新經濟地理學理論的通俗解釋。
作者簡介
殷廣衛,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經濟發展研究所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空間經濟學。2009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曾參與編寫《空間經濟學原理》、《空間經濟學教程》等書,2008年以來在CSSCI來源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轉載。
目錄
序
第一章 導論
一、選題的理由和研究的意義
(一)主流經濟學長期缺失空間維度也意味著歷史機遇
(二)新經濟地理學的興起和空間經濟學的復興提供了新視角、新方法
(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二、對相關概念的評述和界定
(一)關於新經濟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地理經濟學
(二)關於空間經濟學
(三)關於產業集聚
三、研究的思路、目標、方法和創新點
(一)研究的思路、目標和方法
(二)可能的創新點
四、本書的基本結構
第二章 文獻綜述
一、新古典經濟學的相關研究
二、古典區位理論的相關研究
(一)杜能的研究
(二)勞恩哈特的研究
(三)韋伯的研究
(四)克里斯泰勒的研究
(五)寥什的研究
三、古典區位理論之後的相關研究
(一)熊彼特的研究
(二)胡佛的研究
(三)艾薩德的研究
(四)阿朗索、巴頓、亨德森、藤田昌久等的研究
(五)哈里斯、繆爾達爾、佩魯、赫希曼等的研究
(六)巴格納斯科、波特等的研究
(七)楊小凱等的研究
四、新經濟地理學的發展脈絡和核心思想
(一)D—S模型與新貿易理論的創立
(二)新經濟地理學的創立與發展
(三)新經濟地理學的核心思想
五、新經濟地理學模型揭示的製造業集聚機制
(一)CP模型中的製造業集聚機制
(二)其他新經濟地理學模型中的製造業集聚機制
(三)新經濟地理學模型揭示的製造業集聚機制總體評價
第三章 影響產業集聚與分散的基本因素
一、規模經濟
(一)規模經濟的概念及分類
(二)規模經濟總體上促進產業集聚
二、消費偏好
(一)人類的無限需要和多樣化偏好促進產業集聚
(二)CEs效用函式中多樣化消費提高效用水平的一個數學證明
三、空間成本
(一)運輸成本
(二)貿易成本
(三)擁擠成本
(四)空間成本抑制產業集聚
四、心理預期
(一)心理預期的含義
(二)心理預期對產業集聚的不確定性影響
第四章 經濟關聯與產業集聚機制
一、勞動力流動與產業集聚機制
(一)基於CP模型條件的區域經濟運行過程和主要特徵分析
(二)貿易成本和非同質性假定適用農產品時的CP模型分析
(三)基於FE模型的分析
(四)勞動力流動與產業集聚機制的擴展分析
二、資本流動與產業集聚機制
(一)FC模型的基本假定
(二)FC模型蘊含的工業集聚機制和經濟運行特徵
(三)基於FC模型的其他擴展分析
三、區位因素、要素流動與產業集聚機制
(一)區位因素與市場規模、生活成本、生產成本
(二)區位因素與要素流動
四、投入產出聯繫與產業集聚機制
(一)垂直聯繫模型蘊含的工業集聚機制
(二)垂直聯繫模型蘊含的工業在區際間的此消彼長和市場擠占效應
(三)基於垂直聯繫模型的其他擴展分析
五、資本積累與產業集聚機制
(一)CC模型蘊含的工業集聚機制
(二)CC模型反映的產業集聚和經濟運行特徵
(三)資本可跨區自由流動的CC模型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兩重含義
(四)基於CC模型的其他擴展分析
六、區際貿易、市場擠占效應與產業集聚機制
(一)區際貿易與市場擠占效應
(二)空間顯巨離、貿易自由度與市場擠占效應
(三)市場擠占效應與產業集聚機制
七、共享效應、匹配效應和市場擠占效應與產業集聚機制
(一)城市集聚經濟微觀基礎的兩個方面:共享效應和匹配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