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人和動物的關係,是哲學的一個基本問題。人的一大好奇心就是探討人同動物的差異何在。正是在和動物的對照中,人才確立自身的獨特性。黑格爾-科耶夫傳統和尼彩傳統是對這個問題的兩種對立的回答。晚近的大陸哲學家海徳格爾、巴塔耶、徳勒茲、福科、徳里達和阿甘本在這兩個傳統的啟示下,對人和動物的關係作了更加激進的表達。本輯力圖呈現這些哲學家對人和動物關係所作的批判性思考。對於“生產”的關注,源自馬克思主義傳統,正是在生產環節,馬克思發現了資本增殖的秘密。巴克思之後,“生產”獲得更豐富的內涵;文化領域是知識生產,精神領域是欲望生產,政治領域是權力生產,社會變成一個巨大的生產機器——而所謂“消費社會”不過是它的一個反諷性注釋。“生產”,成為診斷當代社會的關鍵字。
另一方面,“生產”這個詞對於今日中國人而言似乎別具意味,我們曾經身陷“生產”之籠,如今,我們期待這個迷失在歷史深處的詞語重新獲得活力。當然,詞語自有其命運,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是邀請。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生產”的內在語義,就是生成,流變,活力,它符合當代知識分子的氣質;永不信息地思考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