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背景
“生活方式病”即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指由於人們衣、食、住、行、娛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為,以及社會、經濟、精神、文化各方面不良因素導致軀體或心理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生活方式病”已經取代傳染疾病,被成為“頭號殺手”。現代人類所患疾病中有45%與生活方式有關,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與生活方式有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間接與多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有關,如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惡性腫瘤等。原來以老年患者為主的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現在已經有‘年輕化’的趨勢。
職業病也屬於生活方式病的範圍。現代白領階層普遍患有頸椎病,肩周炎,痔瘡等疾病,這與長時間伏案工作,缺乏必要的身體活動有關。1/3北京人都患有生活方式疾病,它正在以快速蔓延的方式侵襲著每一個人。
對於生活方式病,真正的危害不是來自疾病本身,而是來自日常生活中對危害健康的因素認識不足,不懂得生活方式與疾病的關係,腦子裡還沒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這才是今後生活方式病對人類真正的威脅所在。
具體定義
1.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得40歲左右人的健康程度和20歲左右生活方式不良的年輕人的健康狀況幾乎一樣。
2.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證實,人類的健康壽命問題40%在於遺傳和生存的環境條件:其中15%為遺傳因素,10%為社會因素,8%為醫療條件,7%為生活環境和地理氣候條件,而60%需要靠自己努力,去“建設”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3.目前,因生活方式病而死亡的比例在中國達到67%。
4.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僅使患糖尿病、消化性潰瘍、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危險性大大增加,而且45歲以後的死亡率比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高出數倍。
5.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15年生活方式病將成為人類的頭號殺手。
統計數據
在北京,每20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腦血管病,有1/3的成年人患上了“生活方式病”。在北京,血脂異常者占15.1%,高血壓者占11.7%,肥胖者占10.7%,糖尿病者占4.4%,冠心病患者占3.8%,腦溢血中患者占0.8%,腫瘤患者占0.7%,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占04%。
在上海,85%左右的白領族有不同程度的生活方式病。75%左右的上海辦公族在下班後用通宵熱舞、無節制的泡吧喝酒等方式“放鬆”自己,85%左右的白領族有頭痛、疲勞、血壓不穩定等生活方式病。
在廣州,可致人死亡的“生活方式病”正威脅廣州人。據統計,廣州市民中的“生活方式病”也日益增多。有60%-80%的成年人的體育活動量不足以增加健康。
鑑別方法
健康生活方式
1972年有人提出了以下7項健康方式,通過幾十年的驗證這樣做可以減少生活方式病的發生率並且可以延長壽命。
① 保證睡眠時間
② 不吸菸
③ 維持正常體重
④ 避免過度飲酒
⑤ 定期做一次劇烈運動
⑥ 每天吃早餐
⑦ 不吃間食(就是兩頓飯之間不加餐)
不健康生活方式
① 不合理膳食
② 吸菸
③ 缺乏運動和體力活動
④ 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
生活方式
健康方式
1、保證睡眠時間
2、不吸菸
3、維持正常體重
4、避免過度飲酒
5、定期做一次劇烈運動
6、每天吃早餐
7、不吃間食(就是兩頓飯之間不加餐)
生活方式病
8、注意眼睛的休息,不要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不要做手機控,電腦控。
不健康方式
1、不合理膳食
2、吸菸
3、缺乏運動和體力活動
4、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
主要後果
1、每吸一支煙,減壽5分鐘,終身吸菸減壽18年。
2、生活不規律者患消化性潰瘍的可能性比生活規律者高出3倍以上。
3、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患肝病的可能性比對生活充滿興趣的人增大3倍。
4、每天吸菸,患消化性潰瘍、心血管疾病的人比不吸菸的人能增加4-5倍。
5、不吃早餐而患糖尿病的危險比按時吃早餐的人要高出4倍以上。
6、每天喝咖啡5次以上,發生腰痛的可能性比少喝或不喝咖啡的人高出3倍。
7、心理素質較弱、常受到精神刺激的人,患消化性潰瘍的危險比心理素質好的人高出4倍,患心血管病比心理素質好的人高出2倍。
8、每天吃的食品過鹹可以導致患心血管、高血壓疾病的幾率比正常人高出4-5倍以上(每天鹽的攝入量在30克以上者,幾乎都會患高血壓病)。
9、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眼部多種疾病,在邯鄲愛眼醫院看病的眾多病人之中,有很多都是不健康的用眼方式導致的眼部疾病。除了近視,還可能導致角膜炎,結膜炎,乾眼症等多種疾病。
相關信息
對於公務員來說,在辦公室內對著電腦伏案工作再常見不過了,可正是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導致了多種健康問題的產生。
2014年3月,瀋陽市健康體檢中心上半年共有10495名公務員到該體檢中心參加體檢,檢查結果“異常”的人數為7996人,異常率為76%。
參加體檢的公務員多為30~60歲,其中包含各級政府、各政府職能部門、法院等單位的員工。體檢報告顯示,尿酸高、脂肪肝、超重排在影響公務員身體健康的前三位。醫生建議公務員工作中應隔段時間適當運動,工作之外要學會調節心態,適當舒緩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