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對象
生態現代化研究是現代化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和方面(圖1-1)。從巨觀層面考慮,現代化研究一般以國家為基本單元(Martinelli 2005)。國家現代化受到兩個環境因素的制約:自然環境和國際環境(圖1-2)。國家現代化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研究,可以簡稱為“生態現代化”研究;國家現代化與國際環境的關係研究,屬於“國際現代化”的研究範圍。生態現代化,一方面是國家現代化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一個獨立研究領域;它的研究範圍包括地區、國家和世界現代化與生態環境的關係等。關於國際現代化,今後將專題研究。 圖1-2 生態現代化與國家現代化關係的一種示意圖 (可以在參考資料 showchina 那個連結里看到)
1、生態現代化的研究內容 關於生態現代化,迄今沒有統一定義(Young 2000)。所以,生態現代化的研究內容,也沒有統一規定。我們認為,生態現代化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第二次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而言,生態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一次生態革命,它是生態學原理的全面滲透和廣泛套用所引發的現代化模式的一種生態轉型。關於現代社會的生態革命、生態轉型、生態重建和環境改革已有許多文獻(Macy 1998,Forster 2005,Mol 2001)。 根據第二次現代化理論(何傳啟 1999,2003),在18至21世紀期間,世界現代化包括第一次現代化和第二次現代化。其中,第一次現代化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變,是由工業革命引發的,主要特點是工業化、城市化、民主化、福利化、流動化和專業化等,其副作用包括資源環境破壞和生態退化等。第二次現代化是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是由知識革命引發的,主要特點是知識化、信息化、綠色化、生態化、全球化和多樣化等,其副作用包括國際差距的擴大等。 已開發國家的知識革命與第二次現代化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與此同時,已開發國家的資源環境和生態問題開始引起社會的關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生態革命和生態轉型逐步啟動,全球化也出現高潮。知識革命包括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和學習革命等(何傳啟 1999)。如果考慮到生態學是一門科學,生態學原理是一種科學知識;生態學原理的滲透和套用引發生態革命;那么,生態革命可以看成是知識革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簡要地說,第二次現代化是由知識革命、信息革命、生態革命和全球化共同推動的。第二次現代化包括三個轉變: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從物質社會向生態社會、從物質經濟向生態經濟的轉變,從國家社會向全球社會、從國家經濟向全球經濟的轉變。其中,信息革命和生態革命是知識革命的組成部分,生態社會和全球社會是知識社會的兩個“側面”,生態經濟和全球經濟是知識經濟的兩個“側面”。 本期報告關注世界現代化過程的生態革命和生態轉型,它既包括經濟的生態轉型(生態經濟)、社會的生態轉型(生態社會)、政治的生態轉型(綠色政治)、文化的生態轉型(生態觀念)和個人行為模式的生態轉型等,也必然會引起全球的自然環境的變遷。世界現代化過程很複雜,其中的生態回響、生態經濟和生態社會,及其相應的生態技術與效率、生態組織與結構、生態制度與政治、生態觀念與文化,就構成生態現代化的基本研究對象。 生態現代化研究的基本內容是:生態變遷、生態經濟、生態社會和現代化的耦合關係;它有兩個研究維度:第一是分領域維度,包括生態回響、生態經濟和生態社會等3大領域;第二是分層次維度,包括生態效率、生態結構、生態制度和生態觀念等4個層次(表1-1)。 表1-1 生態現代化研究的結構矩陣 (可以在參考資料 showchina 那個連結里看到)
2、生態現代化的研究範圍 生態學原理的全面套用所引發的世界現代化的生態轉型是全方位的,也是漸進的過程。它不僅涉及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行為方式的生態轉變,也涉及自然資源、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變化。這些變化分別是人類社會變遷的不同方面。 在人類社會的科學研究中,經濟、社會、政治、文化、行為方式、自然資源、自然環境和生態的變遷研究,都是獨立的研究領域,分別屬於不同學科;同時,它們又是部分交叉的(圖1-1)。而且,人類社會的變遷是始終存在的,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這種變遷在加速。顯然,我們不能把這些變遷以及研究,都納入生態現代化的研究範疇。 以經濟領域為例。簡要的說,經濟現象的研究,屬於經濟學範疇;工業革命以來的經濟發展、經濟轉型和國際經濟競爭的綜合研究,屬於經濟現代化研究;生態學原理在經濟領域的套用及其引發的變化,屬於生態經濟學範疇;現代化過程中經濟的生態轉型以及生態經濟的現代化,屬於生態現代化研究的內容。社會、政治、文化、環境等領域的研究,可以類推(圖1-3)。此外,生態、環境和資源,是三個既獨立又關係緊密的概念(表1-2)。在某種程度上,它們是高度交叉的概念。為了陳述的方便,可以適度簡化它們的關係(圖1-3)。 圖1-3 生態與經濟社會現代化關係和生態與資源環境關係的一種簡化示意圖 (可以在參考資料 showchina 那個連結里看到)
在本期報告裡,生態現代化的研究範疇是:世界現代化過程的生態轉型,包括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和個人行為模式的生態轉型。其中,“環境的生態轉型”指現代化過程中從環境破壞向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從生態退化向生態恢復和生態建設的轉變等。
時間表
2004年 中國處於生態現代化起步期
2050年前後 中國生態現代化水平進入世界前40名
21世紀後50年 進入世界前20名,達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27日在北京發布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7》指出,2004年中國生態現代化水平指數為42分,在118個國家中排第100位,中國正處於生態現代化的起步期。
課題組組長、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說,中國的生態現代化基本與世界同步,但生態現代化水平的國際差距比較大。2004年中國生態現代化水平的世界排名大約為全部有數據評估的118個國家的第100名,要達到已開發國家目前階段的水平,大約需要50年。
課題組指出,中國生態現代化已有30多年歷史,但一些主要生態指標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較大。例如,中國自然資源消耗比例大約是日本、法國和韓國的100多倍;中國工業廢物密度大約是德國的20倍、義大利的18倍、韓國和英國的12倍;中國城市空氣污染程度大約是法國、加拿大和瑞典的7倍多,是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4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