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生命之輪》的作者伊莉莎白·庫勒斯-羅斯是一個顛覆了世界對死亡和瀕臨死亡看法的女人。繼出版了顛覆性的經典著作《論死亡與瀕亡》後,在數年照顧患兒、愛滋病人以及老年患者的過程中,她還撰寫了許多其他著作,讓數百萬人在面對死亡或所愛之人死亡時得以心生安慰和理解。如今這位全球著名的醫者已經通過了自己的生死過渡,留下這部“臨終告白”——《生命之輪》。她在即將面臨自己的死亡時,講述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她已經教會了世人如何才能安寧地死去,如今又給我們上了一堂課,教我們如何才能活得好。她的故事是一次心靈的冒險之旅——充滿力量、備受爭議卻又鼓舞人心。這是一個強有力的生命為後人留下的最好的財富。
《生命之輪》是一部令千萬人思考“生死大功課”的傳奇作品,在歐美暢銷多年。身為精神科醫生的作者投入到生死學研究四十年,幫助瀕死病人和他們的家人渡過生死過渡的艱難時期。她的“生死研究課”堂堂聽眾爆滿,學生們自願擠滿教室。她將臨終病人請入醫學院的課堂、將自己與他們面對死亡的體驗告訴所有的學生和讀者。她的“生死課堂”探究的是如何面對生死及其過渡,告訴眾人“如何懷有悲憫的心對待生死大事”,以及“如何呵護好生,才能呵護好死” 。
在《生命之輪》中,我們能夠跟隨作者體悟到她一生最重要的生死觀:一個人如何死,取決於他如何生;死亡並不真正存在,生命唯一的意義在於愛。
直面生死,即獲自由——生死學大師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的終極告白
作者簡介
【美】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
她是20世紀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
她是從瑞士山村走向世界的國際生死學大師,
她最早從事臨終關懷事業,協助瀕死病人和親屬安詳面對死亡。
她顛覆了世界對死亡和生命的看法,清晰界定臨終的五個階段——
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幫助人們學會接受死亡;
她在自己臨終最後的著作《生命之輪》中告訴我們生命的終極秘密:
“死亡並不真正存在,人生最難的功課是學會無私地去愛。”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一部關於探索、信念、奉獻等理念的啟示錄。這本書記載了一個生命充滿激情、悲憫富足的一生。
——理察·霍夫曼(Richard Hoffman)《新紀元期刊》(New Age Journal)
(以下是台版的評論,台版書名譯為《天使走過人間》)
多年來我從事“臨終關懷”倡導,在醫院愛滋病房做義工,每每面對“死亡”時,仍不免經驗強大的悲慟挫折,和對生命不解的困惑。讀庫伯勒-羅斯的回憶錄,我再度充滿了那最初的熱情,找回了繼續下去的力量。正如庫伯勒-羅斯醫師所言,“死亡”給人生最大的啟示,是提醒我們:珍惜“生命”當下的美好,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愛”。
──台灣大好工作室負責人 王念慈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每每掩卷,被庫伯勒-羅斯醫師無私的奉獻、無法摧折的生命力與持續散發的光與熱所撼動,無法自己。《生命之輪》提醒了我們思考死亡之必要,因為那是關懷與愛的力量來源。
──台灣作家、醫師 侯文詠
這是一個愛的故事。無私的愛刻劃了無盡的愛。一個生下來只有兩磅重的奇女子,從小背負了拯救世人的使命感。一個因為史懷哲而矢志當醫生的大女人,一生為了奉獻的信念,不畏艱困走過千山萬水。一個研究生死學的大師,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像神跡顯現般啟示現世。如同她在傳奇的經歷中不斷自問而凡夫俗子也都該靜心思考:終其一生,我們到底有沒有學會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課──為這個世界貢獻永恆的愛?
──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長 莊淑芬
名人推薦
一部關於探索、信念、奉獻等理念的啟示錄。記載了一個生命充滿激情、悲憫富足的一生。
——理察·霍夫曼(Richard Hoffman)
圖書目錄
前言 萬事皆有因/1
第一章 “鼠”
繭/3
垂死的天使/9
我的小黑兔/15
信仰、希望和愛/23
屬於我自己的白大褂/31
我的承諾/39
使命感/45
受神庇護的泥土/52
蝴蝶/61
第二章 “熊”
回家吃飯/73
醫學院/81
最好的良藥/90
醫學博士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95
曼哈頓州立醫院/103
活到自然死亡/112
我的第一堂課/118
身為人母/127
死亡和瀕死/132
全心全意/142
我的母親/150
生命的目的/157
聲名鵲起/164
生命去哪裡/169
死後/175
第三章 “野牛”
傑菲/181
死後的世界/188
證據/195
和另一個世界對話/202
死亡並不存在/212
我的宇宙意識/220
歸宿/229
愛滋病/238
聖水/245
第四章 “鷹”
奉獻/259
鄉村醫生/265
畢業/273
曼尼的信號/277
蝴蝶/282
生命和生活/29
序言
萬事皆有因
數年來我一直背負惡名,但也許這本書能幫我扭轉這種局面。人們居然將我稱為“死亡與瀕死夫人”,他們認為,在研究了三十多年的死亡和死後的生活後,我完全有資格被稱為專家。不過我卻認為:他們根本沒搞清楚狀況。
唯一毋庸置疑的事實是:我的工作重在強調生命的價值。
我常說,死亡也可以成為人生中最美好的經歷。如果你每天都活得明明白白,那你就沒什麼好怕的。
也許這本書——想必是我這輩子寫的最後一本書——能夠撥雲見日,把這一切說清楚。也許它還會引發一些新的問題,或許甚至還能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如今,我坐在亞利桑那州斯科茲代爾市(Scottsdale,Arizona)擺滿鮮花的起居室里,回憶著過去這七十年里我所書寫的不平凡的生活。我這個從小在瑞士長大的小女孩,即使在最離奇的夢中(它們的確非常離奇),也從未預見到有一天我會和風靡全球的名著——《論死亡與瀕死》一書的作者搭上什麼關係。而正是這本書中關於探索生命最後章節的內容,讓我陷入了醫學和神學的論戰之中;同樣令我也無法想像的是,在之後的歲月里,我會耗費一生的精力去向世人解釋:死亡並不存在。
在父母看來,我本可以成為一個和藹虔誠的瑞士家庭主婦,但事實上,我卻成為了一名美國西南部的精神病學家、作家和演說家:我和來自另一個世界的靈魂交流,並認為它們的世界更美好、更有愛。我覺得當代的醫學就像是在扮演先知,它試圖向人們提供一個沒有痛苦的人生,這簡直太荒謬了。在我看來,只有無私的愛,才是唯一能治癒人們的良藥。
我有一些很離經叛道的想法。比如說,在過去的幾年裡,我遭遇了好幾次中風,其中也包括1996年聖誕節之後那次輕微的中風。我的醫生先是對我發出警告,之後開始懇求我戒掉煙、咖啡和朱古力。但我還是沉浸在這些東西帶給我的點滴快樂中,不肯戒掉。為什麼要戒掉呢?那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那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就算我固執己見、桀驁不馴、特立獨行,還有那么點離經叛道,又怎么樣?這就是我。
在人們看來,生活的片段彼此之間是沒有關聯的。
但經歷告訴我,萬事皆有因。
在我身上發生的事情注定要發生。
我注定要同瀕死的病人打交道,在第一次見到愛滋病病人的時候就已經別無選擇;似乎冥冥之中有人在召喚,讓我每年奔波二十五萬英里 ,幫助人們應對生死以及生死之間最為痛苦的階段。晚年時,在使命感的驅使下,我在維吉尼亞州(Virginia)的鄉下買了一座占地三百英畝 的農莊,並在農莊上建起了自己的治療中心,打算用來收養感染愛滋病的嬰兒;雖然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感到心痛,但不得不承認,那時我已注定要被趕出這個世外桃源。
1985年,在宣布收養感染愛滋病嬰兒的計畫後,我霎時就成為了全仙納度河谷(Shenandoah Valley)最讓人看不起的人。雖然很快我就放棄了這個計畫,但還是有一夥人千方百計地想把我趕走,只差沒把我殺掉。他們開槍打我的窗戶、射殺我飼養的牲畜,還到處散播各種謠言,把這個美麗的地方弄得人心惶惶,不可終日。但那裡是我的家,所以我仍然負險固守,不肯收拾行李離開。
早在十年前,我就搬入了位於維吉尼亞州河源村(Head Waters)的農莊。這座農莊承載了我所有的夢想,我傾注了所有出版和演講賺來的錢,將這個夢想變成了現實。我在這裡蓋房子、倉房和農舍,還建了一座用來召開研討會的康復中心,這讓我免受了許多奔波之苦。那時我正籌劃收養感染愛滋病的嬰兒,希望他們能夠在美麗壯觀的田園風光中,度過人生中剩下的每一天。
農莊簡樸的田園生活對我來說就是一切。在一段漫長的旅途後,到達通向我家的那條崎嶇蜿蜒的車道,總能讓我一下子就鬆口氣。恬靜的夜晚比任何安眠藥都有效,它能讓人安然入睡。清晨我在牛、馬、雞、豬、驢和駱駝等動物的叫聲組成的交響樂中睜開著雙眼,整個動物莊園都在吵吵鬧鬧地歡迎我回家;綿延的土地上閃耀著晶瑩的露珠,一眼望不到邊,一些參天古樹默默地矗立在田邊,向人們展示著自己千百年來沉積的智慧。
農莊上的活可沒法偷懶,我的手每天都髒兮兮的。它們每天都觸摸著大地、水和陽光,它們每天都和組成生命的物質打交道。
這就是我的生活。
我的靈魂所在之地。
可是,1994年10月6日,我的房子卻被人放了一把火。
大火無情地燒垮了我的房子,一切都毀於一旦。所有的檔案資料都被燒毀了,我所擁有的一切都化為了灰燼。
一接到房子著火的訊息,我就立刻飛奔到巴爾的摩(Baltimore) 機場搭飛機回家。那個給我報信的朋友懇求我不要回家,至少不是現在。可是在我這一生中,總是有人在告訴我不要當醫生、不要和瀕死的病人聊天、不要在監獄開辦愛滋病人護理所,而每次我都固執己見地只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而沒有聽從勸告。這次當然也不會例外。
人生在世,總有萬般苦難。經歷越多,學到的越多,心智也就更加成熟。
轟鳴的飛機載著我急速上升,很快我就坐在了朋友的後車座上。朋友載著我在黑暗的鄉村道路上飛速行駛。時間已經幾近午夜,離農莊還有數英里時,我就看到了熊熊的火光和火光中的黑煙,它們在一片漆黑的天幕下顯得分外扎眼,一看就知道這是場大火。漸漸地,我們走近了農莊——或者不如說是農莊的殘骸。熊熊的大火已經將其吞沒,剎那間我仿佛墜入了漫天火光的地獄深淵。消防員說他們從沒見過這么大的火。大火燒了一整晚,直到第二天早上,消防隊員依然束手無策,只能任其燒毀——溫度實在太高,他們根本無法靠近農莊。
那天深夜,我只能暫時借住在附近農莊的客房裡。我給自己泡了杯咖啡,點了根煙,然後開始計算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給我帶來的巨大的個人損失。那是難以估量的巨大損失,讓人根本無法接受。我失去了父親記載著我兒時生活點滴的日記、我的個人檔案資料和工作日記、兩萬多例關於生死學研究的記錄、我的美洲土著藝術品收藏、照片,還有衣服……我所有的一切。
整整一天一夜,我都沉浸在震驚中。我不知自己該作何反應:是該大哭大叫,還是憤怒地向上帝揮舞拳頭?又或是只能瞠目結舌地看著這殘酷的命運降臨到自己身上。
逆境只會讓人變得更加強大。
人們總是問我死是什麼樣子的。我告訴他們死亡是輝煌壯麗的一刻,它是人們這輩子做過的最簡單的事。
生命就像是在學校上課,老師教了你許多課程。你學的越多,接觸的課程就越深奧。
而這次大火也是我生命必經的歷程之一,我生命中的一課。既然無法否認這一切,也只能選擇面對現實。除此之外我還能做些什麼呢?不管怎么樣,無論這些被燒掉的東西多么珍貴,或是有多么重要的感情意義,它們也不過只是身外之物。沒有什麼能和生命的價值相提並論。至少我還活著,我那兩個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肯尼斯(Kenneth)和芭芭拉(Barbara)也都毫髮無傷。那幫渾蛋雖然成功地燒毀了我的房子以及房子裡的一切,但他們卻依然無法將我打倒。
當你學到了人生的課程,痛苦就會隨之而去。
你可以用很多詞來形容我這段從地球另一端開始的人生,但絕不是輕鬆。這不是抱怨,而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這段人生中我學到了樂中必有苦,無苦不成樂的道理。如果沒有經歷戰爭的悲苦,我們又怎能感受到和平的安逸?如果不是愛滋病的出現,我們會注意到人類已處於危險之中了嗎?如果沒有死亡,我們會感激生命嗎?如果沒有恨,我們會領悟到人生的終極目標是愛嗎?
就像我常說的那樣:“如果保護峽谷免遭狂風暴雨的侵蝕,你就無法看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麗雕刻。”
我承認,類似三年前十月的那個晚上,實在沒什麼美好可言。但在人生中的那段時期里,我一次又一次地站在相似的十字路口,想要眺望遠方幾乎遙不可及的地平線。在那些時刻你可以選擇消極逃避,怨天尤人;或者你也可以選擇治療傷痛,繼續去愛。我相信人生在世的目的就是為了成長,所以對我來說,做出選擇並不是一件難事。
於是,火災發生幾天后,我開車去城裡買了幾件換洗的衣服,重整旗鼓,準備面對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一切。
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我這一生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