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約:中國戲曲本體新論

生命之約:中國戲曲本體新論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作 者: 陳友峰 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ISBN:9787503934735

出版時間:2008-05-01 版 次:1 頁 數:364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藝術 > 舞台藝術戲劇

內容簡介

中國戲曲是中國的詩詞、音樂、舞蹈、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和中國哲學、中國美學滋養出一門具有東方血型的綜合藝術。當她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樣式確立以來,何謂“戲曲”?“戲曲”何為?這樣的追問就沒有間斷過。但遺憾的是回答這種追問的形式大都限於對中國戲曲流變的考察和對中國戲曲外在形態的描述,未能從根本上進入到中國戲曲的本體內容,更未能形成一種理論化的表達。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戲曲其自身發展過程所形成的文化重負所致,另一方面是由戲曲從業人員多偏重於藝術實踐所致,但更為重要的原因則體現為人文觀念的保守和僵化。這種人文觀念的保守和僵化不僅直接阻礙了戲曲研究過程中新方法、新理論和新視角的運用和融入,阻礙了新研究領域的拓展,狹隘了戲曲研究者的學術視野。”針對這一現狀,友峰提出了自己對中國戲曲本體的認識,力圖使中國戲曲的本體研究真正成為對戲曲本質、本源的追問。
友峰的論著《中國戲曲本體新論》,其“新”我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選題新。系統的戲曲本體論研究,在戲曲理論領域確實是較為罕見的,因而,該論著選題具有當代特色和較大的理論難度。它從一般史論和藝術形態研究的層面上升到哲學觀和美學觀的高度,對戲曲本體及其存在根據和本質做出全面的理論概括和學理分析。文中從“戲曲原型”的分析入手,論證了戲曲具有的“成人遊戲”和“宗教儀禮”的雙重本質,進而就戲曲存在的雙重性、歷史性、當下性和社會性展開了逐層分析,並從生存論的視角把戲曲存在與人的生命存在相關聯,始終把握著“戲曲是人的藝術”這一命題,把對戲曲內部結構和外在形態的探討,與此在主體的生命存在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使整個論著在充滿靈性的書寫中瀰漫著強烈的思辨色彩。
其次,立意新。該論著從一般本體論的理論層面探討中國戲曲最基本的問題,這在傳統戲曲研究中實不多見,立意較富新意。整部論著旨在解釋中國戲曲的存在根據和意義、中國戲曲的終極價值、中國戲曲的時空形態和審美構成、中國戲曲中的生命意義和民族意識等一系列帶有根本性的重大問題。在論及中國戲曲的物質存在形態和觀念存在形態時,力圖運用不同時代的人們對戲曲的不同闡釋,去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使人耳目一新。不僅如此,論著還對中國戲曲如何幫助人們克服現實苦難的方法、戲曲藝術為何晚熟、戲曲的教化功能等問題,提出了頗具新意的解釋和觀點。這些解釋和觀點,對於我們更好地認識中國戲曲、自覺掌握中國戲曲的審美屬性,是很有啟發性的,也可以說是這部純理論性的專著很現實的當下意義。
再其次,運用的論證方法和使用的理論工具較新。在本論著中,作者不僅運用傳統的古典哲學和古典美學理論對自己提出的命題進行合理的論證,而且對表現主義美學、現象學美學、存在主義美學、生命哲學、符號學、哲學解釋學等現當代理論成果,也能熟練地把握和運用,並巧妙自如地與中國古典哲學和美學相互轉換、融為一體,形成一個較具邏輯力度的理性構架。如在論及“戲曲審美欣賞的三種精神類型”時,本書借鑑和吸收了後現代主義社會學家、人類學家齊格蒙·鮑曼的理論成果,並與戲曲的審美形態緊密結合,提出了“觀光者”、“流浪者”和“安居者”等戲曲審美的三種精神類型,深刻地揭示了三種審美精神類型的區別和各自的存在狀態,讀後使人頗受啟發。又如,在論及戲曲與民意識的關係時,本書融合了英國左派史學家艾里克·霍布斯鮑姆和民族主義學者埃里·凱杜里的觀點,在齊格蒙·鮑曼提出的“想像共同體”的基礎上,結合當今經濟全球化的社會發展,提出了“文化共同體”這一民族概念,並進一步闡述了作為中華文化之集大成者的戲曲,在民族意識的形成和民族認同感中所發揮的作用和占據的地位。讀後均使人深受啟發,對戲曲存在的社會價值產生新的認識和新的思考。如是的例子在本書中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這部論著儘管可能還有一些值得斟酌的地方,但它對於中國戲曲的研究具有實實在在的價值。它填補了中國戲曲本體論研究的空白,拓展了中國戲曲研究的新視域,提供了研究中國戲曲的新思路。

作者簡介

陳友峰,博士,中華美學學會會員,中國戲曲學院學報《戲曲藝術》編輯部主任。1969年出生於安徽省毫州市,2000年師從戲曲史論家周育德先生攻讀碩士學位,而後考入南開大學,師從彭修銀先生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文藝美學,戲劇美學。在全國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目錄


導論 戲曲:永遠的誘惑永遠的謎
第一章 戲曲本體的現代闡釋
第一節 古代戲曲本體意識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何謂“戲曲”?
第三節 戲曲之為“存在"
第四節 戲曲外在形式的固化和主體精神的消蝕
第二章 戲曲藝術與人之生命存在
第一節 戲曲——“人”的藝術
第二節 戲曲:一個真誠而莊嚴的“騙局”
第三節 戲曲:對現實苦難征服的藝術
第四節 戲曲:人發現自我和展現自我的藝術
第三章 戲曲藝術的審美生成及其審美形態
第一節 戲曲審美意識的生成
第二節 思維模式與文化心理結構對戲曲審美形態的影響
第三節 戲曲內部審美機制對戲曲審美形態的影響
第四節 戲曲審美欣賞的三種精神類型
第四章 戲曲藝術與民族意識
第一節 戲曲:華夏民族的精神儀式
第二節 戲曲審美精神與民族意識的相互影響
第三節 想像與權利:戲曲對民族意識的“教化”功能
第四節 夕陽下的沉迷:對曲的“守成”與“突圍”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