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心建設成為甘肅省乃至西部地區特殊自然條件下的建築工程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龍頭,最大限度的提高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和耐久性及安全性,把國家有限的資金用於新的基礎設施建設上,減少基礎設施的維護費用。
中心近五年的任務是:
(1) 大厚度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
(2)強濕陷性黃土自重濕陷的變形機理研究
(3)邊坡支護在濕陷性黃土地區的套用研究
(4)地基加固和事故處理,包括建築物糾偏移位等
(5)既有建築物後續使用年限的評定方法研究
(6)複合地基及深基礎研究
(7)飽和濕陷性黃土變形機理與處理方法的研究
(8)地基處理檢測手段及其方法的研究
(9)建築物損傷判斷與評估技術研究
(10)耗能減震材料和控制技術在建築工程中的套用研究
(11)建築物抗震鑑定與改造加固設計方法研究
(12)預應力加固技術研究
(13)綠色建材的研究
(14)西部特殊自然條件下混凝土耐久性設計規範和規程的研究
(15)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研究
(16)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診斷、鑑定與評估
(17)混凝土結構耐久性隨機模擬與壽命預測研究
(18)病態工程修補材料的研究
(19)工程結構水害治理的研究
“中心”依據謀求戰略合作,實現“雙贏”的觀念,提出“團結協作,共創未來”的合作理念,推倒“中心”的“外牆”,走出去與社會各界合作,成立建築工程科研流動站,歡迎各路科研人員前來進行課題研究,對外開放科研設備。對於建築工程技術研究及套用領域,進行廣泛的戰略合作。
充分開放是“中心”運營和對外合作的一條重要原則。中心將充分利用自己人才和設備的優勢,為全社會服務。
“中心”的所有試驗設備將對國內外科研單位和企業開放,以充分發揮這些試驗設備的作用。其它科研單位和企業也可自帶課題利用“中心”的實驗室進行研究開發。
“中心”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研究可吸收科研單位和企業參與,與企業進行合作開發或產業化研究,將促進技術有效地向企業轉移。
“中心”在人才的選聘上實行公開招聘和合理的流動;針對具體的項目,可聘請國內外專家承擔,也可採用短期或交流形式引入客座研究人員。
甘肅省建築物耐久性診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理想遠景,是“中心”對“以科技服務社會”的公司信念實踐,希望“中心”在社會各界的協作努力下,實現以下“四中心”的功能:
成為西北建築物耐久性診治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成為西北建築物耐久性診治工程技術學科對內、對外的交流中心。
成為西北建築物耐久性診治工程技術人才的培訓中心。
成為西北建築物耐久性診治工程技術成果孵化中心。
目的和意義:
西部大開發,基礎設施先行.而由於西部地區特殊的自然條件,使得常規的建築工程技術無法正常套用。因此,西部地區特殊自然條件下的建築工程技術研究,已成為全國從事建築工程技術人員的研究熱點。
為解決在西部地區特殊自然條件下的建築物耐久性工程技術問題,有必要建立這樣一個側重於研究西部地區特殊自然條件下建築物耐久性及其病害診治工程技術的研究中心,以保證甘肅地區每年數百億的基礎設施投資以及將來的投入能在良好的狀態下運行,避免因基礎設施壽命縮短而影響到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對西部以及甘肅地區的開發,建築工程中暴露出許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如建築物剩餘使用壽命的評定,對建築物的健康進行檢測和監測,建築物的耐久性以及病害建築物的加固處理,一些重要的工程如青藏鐵路、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工程的實施,工程材料如何在西部特殊環境下滿足設計以及耐久性等。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對建築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新的技術不斷湧現,如建築物的地基處理技術,地基、結構的加固補強技術,隔震、消能減震技術,新型結構試驗,新型建築材料(結構膠、碳纖維、無粘結預應力等)在結構加固中的套用以及多層民用建築結構的研究等等。縱觀這些問題,需要工程界的科技各方面人才聯合起來,共同合作研究,儘快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工程需要的共性技術。
成立甘肅省建築物耐久性診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就是為了提供一個良好的合作平台,發揮科技人才的技術優勢,使建築物耐久性及其病害診治工程技術研究達到一個高層次的水平,能更快更好的解決建築工程中的難題,推進社會的發展。
甘肅省建築物耐久性診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一種新型的科研開發實體,它的主要宗旨是探索科研與生產結合的有效形式和新的運行機制,將具有市場價值的重要套用科研成果進行後續的產業化研究和系統集成,增強產業實力。提高我國工程技術的發展和競爭能力。加快高科技產業化的進程。中心建成後,通過工程各界有志之士相互合作,取長補短,著力開發科研成果轉化為適合規模生產需要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解決建築工程施工、設計中的難題,在不斷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能獲得一定的社會效益。
建立省級建築物耐久性診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可以利用依託單位—甘肅土木工程研究院及合作單位—甘肅省建設科技專家委員會的大量研究成果和工程技術經驗,可以整合甘肅乃至全國的建築工程技術研究的經驗,解決西部特殊環境下的建築工程問題,為國家和甘肅的基本建設做出貢獻。
總之,建立省級建築物耐久性診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利於探索建築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新途徑,有利於加強建築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中間環節,有利於促進建築科技產業化,有利於吸收全省人力資源在省級中心這樣一個技術平台上,結合本省實際進行科研開發工作,使之能夠直接地套用到實踐當中去。
目前,全省每年除用於固定資產的投資達數百億元,並以平均12%的速度增長之外,由於基礎設施耐久性差,或破壞、或腐蝕、或因技術改造而導致的設計能力不夠,而需要追加的維修費用也有幾十億元;每年因技術能力不夠而導致的安全性事故,如:廠房倒塌、建築物不均勻沉降、材料腐蝕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或社會的經濟發展。近幾年來,我們集中本院優勢力量解決全省類似問題達數百項之多。“中心”成立後,一方面可通過技術進步減少這樣的損失,另一方面還可通過“中心”開發研究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推廣套用,來避免新建土木工程等基礎設施的類似損失,做到防患於未然,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是顯著的。可直接為全省的國民經濟發展,為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全省奔小康的奮鬥目標保駕護航。
“中心”還將面向企業規模生產的需要,推動集成、配套的產業化成果向相關行業輻射、轉移與擴散,促進新興產業的崛起和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促進科技體制改革,培養一流的工程技術人才,建設一流的產業化實驗條件,形成我省建築科研開發、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