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全文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通知》(中辦發〔2017〕5號 )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
( 一)重要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於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民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甘肅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資源豐富、特色鮮明,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重要思想文化資源。要充分發揮甘肅文化資源優勢,深化對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全面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構建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發、普及教育、實踐養成、保護傳承、傳播交流“五大體系”,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為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重要貢獻。
( 二)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
( 三)基本原則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立足於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解決現實問題、助推社會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注重文化薰陶和實踐養成,把跨越時空的思想理念、價值標準、審美風範轉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
——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復古泥古,不簡單否定,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不斷補充、拓展、完善,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堅持交流互鑒、開放包容。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取長補短、擇善而從,既不簡單拿來,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鑑國外優秀文明成果,積極參與世界文化的對話交流,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堅持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市場積極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推動形成有利於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
( 四)總體目標
——到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各項基礎任務基本完成,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基本建成,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平台效應不斷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完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行政村、社區全覆蓋,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基本覆蓋,擴大廣播電視服務網路覆蓋率,“三館一站”覆蓋率達到100%。
——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基本形成,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方面協同推進並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甘肅文化產品更加豐富,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顯著增強,甘肅文化影響力明顯提升。
二、以教育引導為關鍵,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人心、涵養社會
( 一)深入研究闡釋傳統文化核心內容和時代精神
1.深入挖掘甘肅文化豐富內涵。甘肅文化資源富集,絲路文化中和平交流、包容開放、向善守正的思想精髓,敦煌文化中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精神,農耕文化中天人合一、崇尚和諧、敬畏自然、以民為本的理念,民族文化中平等尊重、相互交融、和諧共處的內涵,西部文化中陽剛正義、百折不撓、開拓進取的英雄主義,現代文化和革命文化中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勇攀高峰的長征精神、航天科技精神、南粱精神、鐵人精神等等,其內涵與中華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一脈相承,與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的中華傳統美德高度一致,與促進社會和諧、追求向上向善的中華人文精神和思想文化內涵同向而行,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豐富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了重要源泉,成為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要深入挖掘其中的豐富內涵,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滋養。 (牽頭部門:省委宣傳部;責任部門:各市州委宣傳部)
2.系統梳理甘肅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以實施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為契機,深入實施我省文化資源普查升級工程。在已開展普查工作的基礎上,摸清文化資源家底,推動文化資源分級分類管理,建立健全文化資源建檔制度,構建準確權威、開放共享的文化資源公共數據平台。實施文化遺產數位化工程,推進全省可移動及不可移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古(典)藉善本、少數民族文化等數位化建設,為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打下基礎。 (牽頭部門:省委宣傳部、省社科院;責任部門:各市州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建設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民委)
3.加強對甘肅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闡釋。依託我省豐厚的文物資源、文化遺址遺存和特色文化,積極搭建一批學術研究、傳播交流平台。加強彰顯甘肅特點的社會主義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推動省內高校、研究機構對伏羲文化、絲路文化等傳統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闡發和價值提煉,實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等重大課題研究,確立一批省級傳統文化研究課題.並爭取列入國家社科基金,推出一批學術出版成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接續和理論研究創新,把具有代表性、富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核心萃取出來、點亮起來。 (牽頭部門:省委宣傳部;責任部門:省委黨校、省社科院、省社科聯、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省內有關高校)
( 二)推動黨員幹部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精神養料
4.各級黨員、幹部帶頭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體黨員、幹部中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倡導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推動加強黨風政風、社風家風建設,築牢精神家園,營造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加強黨員、幹部理論武裝工作,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不斷改進“三會一課”方式,推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書目,加強學習領會,教育引導黨員、幹部自覺把握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幹部教育培訓之中,在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等培訓教學中,積極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精心安排課程內容,深化教育培訓效果,教育黨員、幹部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各級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抓好家德家風建設,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嚴以修身,廉潔齊家,講修養、講道德、講誠信、講廉恥,自覺成為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踐行者,用自身的模範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民眾、帶動民眾。 (牽頭部門:省委宣傳部;責任部門:省委組織部、省直機關工委、省文明辦、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
( 三)在青少年中大力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5.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揚中華人文精神,傳播核心思想理念,理解要義精髓,傳承傳統美德,努力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校園文化生活和課外活動、課外閱讀等多種途徑,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戲曲進校園活動”“文化勝地之旅”“高校師生暑期紅色之旅”等實踐活動,開設中華傳統文化課程,感受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曲藝雜技的藝術魅力,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青少年成長的精神源泉,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的意識.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套用實踐的自覺。 (牽頭部門: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廳;責任部門:省內各高校)
6.在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結合青少年實際,引導在校學生過好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形成熱愛傳統節日、節儉健康過節的良好風尚。深入開展“愛我中華”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重大歷史事件和中華歷史名人紀念活動、國家公祭儀式、烈士紀念日,充分利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遺蹟等,展示愛國主義深刻內涵,培育愛國主義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開展禮儀教育,引導學生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公共場所語言文明,舉止得當,尊老愛幼,和諧團結,彰顯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時代價值。 (牽頭部門: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廳;責任部門:省內各大中國小校)
( 四)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引導
7.擴大宣傳引導覆蓋面。各級各類媒體要進一步創新表達方式,把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到宣傳教育之中,不斷鞏固壯大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輿論。黨報黨刊、電台電視台、網站要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推出專欄專題,打造特色明顯、影響廣泛的詩詞、曲藝、文學等類型的品牌欄目節目。運用新聞報導、訪談節目、專題節目等多種形式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市類、行業類媒體要增強傳播主流價值的社會責任,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適應分眾化特點,緊密結合民眾身邊事例和優秀傳統活動,在生動活潑的宣傳報導中引導人們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各地要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主題街、公園、廣場,建設中華傳統美德展示長廊。加強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管理工作,做好革命遺址、遺蹟、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和利用,深入挖掘和展示全省各地豐厚的革命遺存資源,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及隴原兒女獨特的鐵人精神、南梁精神等,教育引導各族幹部民眾堅定信念、愛國愛鄉。大力宣傳先進典型,深入開展隴人驕子、道德模範、隴原先鋒號(崗)、身邊好人、最美人物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活動。分層組織舉辦道德論壇、道德講堂。把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理念體現在社會規範中,與制定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相結合。充分利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和重要歷史人物紀念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重大歷史事件和中華歷史名人紀念活動、國家公祭儀式、烈士紀念日,深入開展“愛我中華”主題教育活動。 (牽頭部門: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責任部門:各市州委宣傳部、省內各級各類媒體)
三、以傳承創新為牽引,深入推進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面向未來、轉化發展
深入實施《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十三五”規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相結合,堅持“三區”建設協同推進,以“歷史再現、鄉村舞台、文化集市”三大工程帶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文化事業繁榮、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全面發揮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在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引領作用。
( 一)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8.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確保文物安全,改善保存狀況,提升保護能力,營造法治環境。到“十三五”末,全省省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四有”(有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有標誌說明有記錄檔案、有專門機構或人員負責管理)工作全部完成,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基本完成;做好重要文物保護規劃編制和公布工作。加強世界文化遺產地保護管理,組織實施一批對於傳承華夏文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示範意義的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做好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實施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程和大遺址保護傳承工程。堅持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並重、文物本體和周邊環境的整體保護並重,努力實現全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無險情、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無重大險情、已普查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無滅失的目標。進一步推進基礎性、探源性考古研究,鞏固我省中華民族重要文化資源寶庫的戰略地位,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提供有力學術支撐。建立甘肅省文物保護技術創新聯盟,不斷提升文物保護科技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文物保護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強文物保護法制建設,公布《甘肅炳靈寺石窟保護條例》,推進《甘肅省長城保護條例》立法進程。 (牽頭部門:省文物局;責任部門:各市州文物局)
9.推進“歷史再現”工程。按照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拓展全省博物館體系空間和數量類型,大力推動博物館規模化、集群化發展,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具有甘肅特色的絲綢之路博物館體系。以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為核心,進一步提升文化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質量,深化免費開放工作,推進行業博物館、專題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鄉村記憶”博物館建設。改善博物館基礎設施,提升陳列展覽水平,加強和改進社會教育與公共服務,建立健全免費開放動態管理機制和績效評價機制,推動各級各類博物館規範發展、提質增效。積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將各級各類博物館打造成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台、支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節點、青少年教育和提升全民文明素養的重要課堂、發展文化旅遊的重要載體,為甘肅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牽頭部門:省文物局、省博物館;責任部門:各市州文物局、博物館)
10.促進文物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出台《關於加強文物合理利用的指導意見》,促進文物保護成果的有效轉化和合理適度利用。提高不可移動文物社會開放程度,鼓勵社會力量通過PPP等模式參與國有文物展示利用項目,制訂全省不可移動文物展示利用導則。加強原創文物展覽策劃設計,形成展品體系和展覽品牌,盤活全省文物藏品資源,提高館藏文物利用率。整合文物普查成果,推動全省文物資源信息數據面向公眾提供共享服務。推進“網際網路+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畫落地落實,全省博物館陳列展覽和重點藏品逐步數位化,文物數位化套用領域由“數字敦煌”向“數字甘肅石窟”拓展,強化數位化、網路化展示和社會教育服務。充分利用文物資源,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加強文物景區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設計推出一批專題文化旅遊和研學旅遊線路,引導公眾在文化旅遊中感知華夏文明,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推出具有甘肅特色的文物創意產品,形成示範性品牌,將文物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加強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在文化遺產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藉助文物展覽、學術論壇、締結友好文化遺產地、實施國家文物保護援外項目等形式,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提升甘肅在國內外的文化影響力。大力建設以敦煌學為龍頭,簡牘學、長城學等為支撐的具有甘肅特色和絲綢之路特點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深入研究和闡釋甘肅特色文物資源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內容、價值理念和時代精神,助力“一帶一路”戰略深入實施。 (牽頭部門:省文物局;責任部門:各市州文物局)
11.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統籌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和特色村鎮建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融入全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建設。落實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申報和保護責任,健全保護機制,制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各市州要按照《甘肅省編制城鎮風貌規劃指南》和《甘肅省城鎮風貌規劃編制導則》要求,全面完成本地區城鎮風貌規劃和實施工作。緊密結合全省城鎮化及特色村鎮建設,及時劃定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依法保護、科學利用。加強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優先做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中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國保省保單位集中成片傳統村落保護維修與展示利用工作。加大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建設力度,打造一批傳承鄉村記憶、地域民族特點鮮明,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的特色文化村鎮。 (牽頭部門:省建設廳、省文物局;責任部門:各市州建設局、文物局)
12.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進一步健全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機制,以人的培養為核心,以融入現代生活為導向,切實加強能力建設,提高保護傳承水平。編制全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規劃,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實施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工程,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深入發掘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優勢和特色,積極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聯合申報、聯合保護同源共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啟動實施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中心建設項目,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梯隊建設,實施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研習培訓計畫,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現代教育體系深度融合。促進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畫在甘肅落地生根,促進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現代設計走進傳統工藝,提升傳統工藝產品整體品質,培育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知名品牌,發揮傳統工藝對城鄉就業的促進作用。加強宣傳展示與交流,積極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文化遺產日以及傳統節日文化活動,支持各地舉辦具有區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活動。鼓勵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傳習所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牽頭部門:省文化廳;責任部門:各市州文化部門)
( 二)大力推進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生產
13.開展系列重點活動。加強與國家有關部委的溝通聯繫協作,組織開展系列重點文藝活動,提升我省文藝創作的格局和水平。
——敦煌文博會主體演出。作為敦煌文博會重要組成內容,每屆文博會期間,在敦煌大劇院、甘肅大劇院以及省內各地安排演出季,邀請絲路沿線國家和各省區市知名劇團劇目進行展演,重點推出《絲路花雨》《大夢敦煌》《又見敦煌》《敦煌》等為代表的一批甘肅經典舞台藝術精品。 (牽頭部門:省文化廳;責任部門:甘肅演藝集團、敦煌市)
——“草聖故里”全國草書名家學術提名展暨中國草書論壇(原“張芝獎”全國書法大展)。繼續爭取中書協支持,在保持和鞏固原“張芝獎”全國書法大展的藝術水準和影響力的同時,規範舉辦周期,提升舉辦層次,挖掘一批草書藝術人才,推出一批精品力作。 (責任部門:省文聯)
——“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通過舉辦系列作品展覽,大力弘揚敦煌繪畫藝術,推出更多主題突出、風格多樣、技藝精湛的優秀作品。要繼續完善作品展舉辦運作模式,將其打造成我國美術界知名品牌。 (牽頭部門:省文聯;責任部門:甘肅畫院)
——中國·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藉助敦煌文博會,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影視交流和展映合作,建立面向國內及省內短片電影及紀錄片的徵集、展映、評獎機制,將其打造成為“甘肅特色、西部元素、中國立場、世界表達”的品牌文化節會。 (牽頭部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責任部門:省文聯、嘉峪關市)
——“西風烈·絢麗甘肅”原創歌曲徵集評選。繼續爭取中國音協的支持和幫助,並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最佳化舉辦模式,創新評選方式,面向全國徵集宣傳甘肅、展示甘肅、歌唱甘肅的優秀原創歌曲,提升甘肅影響力和美譽度。 (責任部門:省文聯)
14.實施一批重點工程。緊密結合我省文藝創作實際,組織實施一批重點文藝工程。
——“文學八駿”人才培養工程。在原“小說八駿”“詩歌八駿”“兒童文學八駿”評選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評選門類覆蓋面,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持續推出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文藝創作領軍人才。 (牽頭部門:省委宣傳部;責任部門:省文聯)
——“敦煌畫派”打造工程。通過打造具有甘肅地域特點、開放性的美術群體,整合各方資源,組織創作、推出精品,研發材料、培育產業,形成一批學術理論研究成果和創作成果,推動甘肅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 (牽頭部門:省文化廳;責任部門:省文聯、甘肅畫院、敦煌研究院)
——戲劇大省建設工程。以“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為目標,加強戲劇創作項目規劃,成立戲劇大省建設重點劇目指導小組及評議專家組,建立戲劇創作生產扶持、多元投入、高校戰略合作機制,實施戲劇人才培養計畫,建立健全優秀劇目和優秀人才獎勵制度,完善戲劇作品和優秀人才的宣傳行銷機制,加快“一院一場”建設進度,加強以隴劇為代表的戲劇評論和研究形成戲曲藝術保護傳承工作體系。 (牽頭部門:省文化廳;責任部門:甘肅演藝集團、各市州文化部門)
——紀錄片大省建設工程。以“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為目標,通過深入開展資源普查、加強題材的引導利用、培育壯大紀錄片創作生產及經營隊伍、拓寬展演播出渠道、搭建交流交易平台、加強學術研究等措施,將甘肅建成能夠年產百部以上、在央視等國內外主流媒體播出10部以上精品力作的紀錄片大省。 (牽頭部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責任部門:省文聯、省廣電總台、各市州新聞出版廣電部門)
——西部類型影視劇創拍工程。依託甘肅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自然景觀資源,高起點、高水準地創作一批講述西部故事、反映時代精神、突出甘肅特色的西部影視劇本;建立一套完善的影視劇本項目管理機制,從劇本創作之初到投資拍攝全程引導扶持;培養一批有實力的影視劇本創作人才,夯實甘肅影視事業可持續發展基礎,建立科學有效的影視創作生產機制。 (牽頭部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責任部門:省文聯、各市州委宣傳部)
——文藝百粒種子創作扶持工程。進一步規範完善支持評選辦法,擴大覆蓋面,培育扶持一批能夠代表我省文藝創作成就和水平,反映社會發展面貌,具有鮮明地方特色,深受民眾喜愛、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和市場潛力的優秀原創作品。 (牽頭部門:省文化廳;責任部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文聯)
——網路文藝精品創作和扶持計畫。充分認識網路新媒體對文藝創作發展的重要作用,加強對網路文藝的管理、引導和扶持。著力打造網路文藝創作傳播平台,鼓勵社會力量支持網路文藝創作,加強文聯等社會組織與網路文藝工作者的聯繫,通過多種渠道將更多網路文藝作品和創作人才納入敦煌文藝獎、文藝百粒種子等評選支持範圍,為網路文藝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牽頭部門:省委網信辦;責任部門:省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文聯)
15.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加大文藝品牌創建和宣傳推介力度依託省文聯和高校、科研等機構,結合敦煌文藝獎評選,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方式,有重點地推出“一首歌”“一句形象宣傳語”“一齣戲”“一部交響樂”“一部電影”“一部紀錄片”“一部電視劇”“一部叢書”“一系列美術創作精品”“一批文藝骨幹”等“十個一”品牌,打造層次分明、結構合理、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文藝品牌體系,全面提升甘肅文藝原創水平及其影響力。 (牽頭部門:省委宣傳部;責任部門:省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文聯、各市州委宣傳部)
四、以內化外拓為重點,紮實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生活、深化交流
( 一)融入生產生活
16.推進“文化集市”建設。進一步挖掘全省各地傳統文化資源、民間手工藝生產加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旅遊資源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資源,依託飛天傳媒集團三級新華書店渠道,形成覆蓋全省的民間民俗工藝品生產、收購、物流、行銷、服務的網路,助推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特色文化富民新產業。 (牽頭部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責任部門:飛天出版傳媒集團)
17.推進農耕食文化活態傳承工程。深度挖掘甘肅特有的農耕文化、飲食文化、中醫藥養生文化資源,突出人文歷史、自然地理等特點,強化休閒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相結合的創意設計,建設集農耕採摘體驗、田園觀光、教育展示、醫食養生保健、傳統文化傳承於一體的休閒農業產業博覽園、生態園和中醫藥養生基地,適應現代多元消費需求。充分利用影視等現代文化傳播手段,加大對甘肅地方特色美食、特色農產品、中醫藥養生保健品的宣傳推介,打造特色品牌。 (責任部門:省衛生計生委、省供銷社)
18.推進“鄉村舞台”建設。引導基層民眾在“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中,享受公共文化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做到“有組織、有隊伍、有場地、有設施、有活動”。到2020年,全省所有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普遍建成集宣傳思想教育、文化知識傳播、文體娛樂活動、民俗文化、傳承創新、法制科教普及為一體,資源充足、設備齊全、服務規範、保障有力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形成一套符合實際、運行良好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一支紮根基層、專兼職結合、綜合素質高的基層文化隊伍,實現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標準化、管理服務隊伍編配規範化、城鄉區域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使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成為黨和政府聯繫民眾的橋樑和紐帶,成為基層黨組織凝聚、服務民眾的重要載體。 (牽頭部門:省文化廳;責任部門: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體育局、省科協、各市州)
19.推進“書香隴原”全民閱讀工程。以提升我省國民綜合文化素質,建設文化強省為目標,大力推進“書香隴原”全民閱讀工程。按照制定一項法規、完善一套機制、打造一個平台的“三個一”工作思路,加快推進我省全民閱讀立法工作,健全完善全民閱讀工作組織協調機制,傾力打造“書香隴原”全民閱讀推廣平台。推動各級黨委政府把全民閱讀列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任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列為精神文明建設考核指標。圍繞全省工作大局,結合重大節慶活動,組織開展主題演講、經典誦讀、讀書徵文、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主題閱讀活動,弘揚主鏇律、傳播正能量。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大力推進全民閱讀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有效提升全省廣大幹部民眾科學文化素質,為實現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 (牽頭部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責任部門:各市州新聞出版廣電部門)
( 二)持續辦好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
20.積極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主旨演講和關於“一帶一路”建設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致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賀信為敦煌文博會的定位定調定向,加強向主辦國家部委的溝通匯報,提前謀劃設計每一屆會議主題議題,不斷健全完善會議架構和各項運行機制,不斷豐富拓展會議內容和載體,在傳承發展各國各民族優秀文化的人文交流合作中,促進與沿線國家的民心相通,把敦煌文博會打造成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常態化的國際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發揮敦煌文博會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作用和效應。 (牽頭部門:文博會執委會秘書處;責任部門:省文博局、文博會執委會各成員單位)
( 三)深化拓展對外文化交流合作
21.拓寬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渠道。依託雙邊、多邊、區域、國際等領域的人文合作平台,與上合組織、中阿論壇、世界旅遊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合作,建立政府間、機構間常態化合作機制。充分利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華文學校、華文媒體、中國國際學校等海外中國文化傳播機構及我國海外落地媒體,加強信息溝通與業務協作,借船出海,擴大國際朋友圈,積極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甘肅文化傳播和推介網路。深入挖掘我省的地緣、人緣和文緣優勢,有計畫分步驟地推動甘肅與國內文化名城建立長期對口合作關係,強化地域間的文化交流。 (牽頭部門:省委宣傳部;責任部門:省直文化部門、各市州委宣傳部)
22.開發創新對外文化交流的內容產品。發揮絲路文化、石窟文化、黃河文化、敦煌文化等資源優勢,打造敦煌文化國際傳播基地,在絲路沿線國家開展舞台藝術、書畫作品、歷史文物等主題性巡展(演),推動敦煌歌舞、臨夏花兒、少數民族歌舞、崆峒武術表演、拉卜楞寺佛教音樂、蘭州太平鼓等甘肅民族特色突出的文化項目赴外交流演出。組織實施好甘肅文化精品翻譯工程,開展“印象甘肅”“感知中國·甘肅絲路文化”“甘肅文化走進非洲”“探尋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大主題交流活動。推動實施以《讀者》為代表的出版物海外出版發行,以《河西走廊》為代表的影視精品推介展播,對剪紙、隴繡、香包、夜光杯、民族服飾等特色產品進行文化包裝,實現品牌化行銷。制定甘肅省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及重點項目評價體系,加大對入選企業和項目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國內影響力、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鼓勵和支持相關文化企業開展對外文化貿易。積極爭取建立國家級絲路文化貿易基地,在蘭州、敦煌等地建設一批對外文化貿易集聚區。 (牽頭部門:省委宣傳部;責任部門:讀者出版集團、省文發集團、各市州委宣傳部)
五、建立完善工作機制
(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實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作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納入黨校、行政學院教學培訓的內容。要建立相關的考核、評價和責任制度,作為評價地區發展水平、衡量發展質量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各級黨委宣傳部門要發揮綜合協調作用,整合各類資源,調動各方力量,推動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協同推進、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 二)加強政策保障。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相關扶持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注重政策措施的系統性、協同性、操作性。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統籌整合現有相關資金,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重點項目,同時,通過貸款貼息、項目補貼、補充資本金等方式,支持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加大對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珍貴遺產資源保護利用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相關領域和部門合作共建機制。制定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規劃。制定和完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相關政策。積極採取措施,出台、細化具體的扶持和獎勵政策,鼓勵個人、企業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項目,多渠道吸納社會資金投入;鼓勵建立社會中介組織,使其成為傳承發展傳統文化與社會需求、市場需求聯繫的橋樑和紐帶。建立健全以培養、實用、激勵、評價為主要內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實行首席專家制度和職業資格管理制度。採取各種措施吸引各類優秀人才進入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領域發展。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激勵表彰制度,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傳播交流做出貢獻、建立功勳、享有聲譽的傑出人士按規定授予榮譽或進行表彰獎勵。有關部門要研究出台入學、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傾斜政策和措施,用以倡導和鼓勵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
( 三)加強督查落實。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各牽頭部門和相關市州績效考核內容,建立健全相關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省級督查部門負責牽頭考核,對工作成效突出的給予表揚,對工作推進不力的予以通報批評、責令整改,造成嚴重後果的要嚴肅追究責任,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各級文化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動態監測和績效評價機制,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同時,引入第三方開展公眾滿意度測評。對民眾滿意度較差的要進行通報批評,對好的做法和經驗及時總結、推廣。
( 四)鼓勵全民參與。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堅持全黨動手、全社會參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各項任務落實到農村、企業、社區、機關、學校等城鄉基層。舉辦形式多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系列活動,提高人民民眾對文化傳承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發展保護意識。各類文化單位機構、各級文化陣地平台都要擔負起守護、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職責,要經常舉辦展示、論壇、講座等活動,使公眾更多地了解傳承發展工作的豐富內涵。教育部門要將此項工作納入教學計畫,編入教材,組織參觀學習活動,激發青少年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各級各類新聞媒體要通過開設相關專題、專欄等方式,強化輿論引導,在全社會形成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良好氛圍。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要積極參與文化資源的開發、保護與利用,生產豐富多樣、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相統一、人民喜聞樂見的優質文化產品,擴大中高端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充分尊重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主體地位,發揮領導幹部的帶頭作用,發揮公眾人物的示範作用,發揮青少年的生力軍作用,發揮先進模範的表率作用,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的積極作用,發揮文化志願者、文化輔導員、文藝骨幹、文化經營者的重要作用,形成人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局面。
檔案解讀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甘肅省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方案》。《方案》提出三大類22條具體發展措施,構建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發、普及教育、實踐養成、保護傳承、傳播交流“五大體系”;到2020年,我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各項基礎任務將基本完成,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基本建成,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平台效應不斷擴大。
教育引導
推動傳統文化深入人心、涵養社會
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揚中華人文精神,傳播核心思想理念,理解要義精髓,傳承傳統美德,努力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校園文化生活和課外活動、課外閱讀等多種途徑,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戲曲進校園活動”“文化勝地之旅”“高校師生暑期紅色之旅”等實踐活動,開設中華傳統文化課程,感受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曲藝雜技的藝術魅力。結合青少年實際,引導在校學生過好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形成熱愛傳統節日、節儉健康過節的良好風尚。深入開展“愛我中華”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重大歷史事件和中華歷史名人紀念活動、國家公祭儀式、烈士紀念日,充分利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遺蹟等,展示愛國主義深刻內涵,培育愛國主義精神。
傳承創新
推進傳統文化面向未來、轉化發展
按照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拓展全省博物館體系空間和數量類型,大力推動博物館規模化、集群化發展,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具有甘肅特色的絲綢之路博物館體系。推進“網際網路+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畫落地落實,全省博物館陳列展覽和重點藏品逐步數位化,文物數位化套用領域由“數字敦煌”向“數字甘肅石窟”拓展,強化數位化、網路化展示和社會教育服務。啟動實施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中心建設項目,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梯隊建設,實施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研習培訓計畫,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現代教育體系深度融合。
內化外拓
推進傳統文化融入生活、深化交流
我省將進一步挖掘全省各地傳統文化資源、民間手工藝生產加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旅遊資源和農村富裕勞動力資源,打造特色文化富民新產業。推進“書香隴原”全民閱讀工程。
積極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把敦煌文博會打造成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常態化的國際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發揮敦煌文博會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作用和效應。發揮絲路文化、石窟文化、黃河文化、敦煌文化等資源優勢,打造敦煌文化國際傳播基地,在絲路沿線國家開展舞台藝術、書畫作品、歷史文物等主題性巡展(演),推動敦煌歌舞、臨夏花兒、少數民族歌舞、崆峒武術表演、拉卜楞寺佛教音樂、蘭州太平鼓等甘肅民族特色突出的文化項目赴外交流演出。組織實施好甘肅文化精品翻譯工程,開展“印象甘肅”“感知中國·甘肅絲路文化”“甘肅文化走進非洲”“探尋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大主題交流活動。積極爭取建立國家級絲路文化貿易基地,在蘭州、敦煌等地建設一批對外文化貿易集聚區。